李欣璐


【摘要】? ? 目的:探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方法:采用整群便利抽樣法選取某大專院校護理學院兩個班共計130名大專生為研究對象,抽簽法將2個班級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名學生。觀察組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線下教學法,比較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和對于教學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期末測試理論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較好,能夠提高學生成績和老師教學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探索。
【關鍵詞】? ? 混合式教學法? ? 高職高專? ? 外科護理學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ethods in surgical nursing teaching. Methods: The cluster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a total of 130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wo classes in the School of Nursing of a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two clas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65 studen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 to compare the final grad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 theoretical scores in the final tes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method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ethod in surgical nursing teaching has a good effect, which can improve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teacher teaching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exploration.
Keywords: Mixed teaching metho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rgical nursing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學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針對外科疾患進行整體護理的一門應用性科學,具有理論性強、實踐性強和應用性強的特色。外科疾病病情危急且復雜,合并癥多,最佳方案是手術治療,理論知識學習相對有一定的難度。大專院校偏重理論教學,外科護理理論教學內容多,操作課時緊張,要求學生不僅扎實掌握理論知識,而且實訓技能也要格外標準和熟練,能夠有效過渡到第三學年的臨床護理實踐。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信息化教學在理論教學中推行已久,外科護理操作教學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形成了新的教學形式,教師通過網絡平臺隨時補充教學資源,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積極自主的操作學習能力,為高職護理教育提供新的適應當今信息化時代的高效率教學模式。
一、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整群便利抽樣法選取我校護理學院三年制護理專業大專生132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有1名學生因病休學失訪,兩組各有學生65名參與本研究。觀察組中研究對象年齡為19歲至23歲,平均21.3±1.2歲;對照組中研究對象年齡為19歲至23歲,平均21.2±1.4歲。教材選用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科)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護理學》(第4版,主編蘆桂芝、韓斌如),兩組研究對象在授課教師、教材選用、課程安排及學時設置上均相同。兩組研究對象的入學高考成績、年齡、性別、第一學年期末成績的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學方法
對照組主要采用傳統線下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教學,由教師按照教學計劃和大綱,課前發送學習資料預習,課上按章節內容系統講授知識點,對重點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布置相應作業,課后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并安排集中答疑,學期末組織線下測試和考試。
觀察組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進行教學。課前,教師使用某信息平臺APP創建線上班課,后臺將學生圍入班級,結合教學目標教師將教學課件、視頻、教案等學習資源上傳到平臺構建線上學習資源,學生提前收到學習推送和提醒進行預習,并通過測試來檢測預習效果;課中,教師根據掌握的前期預習效果,結合臨床場景運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法模擬講授疾病護理要點,針對學生在答疑區的問題留言和課前摸底測試中的疑難點和易錯點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同時教師為了提高互動和學生參與度,還在課堂中開展提問搶答、抽答、互動投票、頭腦風暴、計時器、截圖發題放大鏡、聚光燈等智慧課堂互動工具等教學手段為課堂增添趣味,優化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讓更多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中來;課后,教師在教學平臺上設置相應的測試題庫和發放一些拓展學習資料,系統分層隨機組卷,通過測試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學生觀看拓展學習資料進行拓展學習,滿足一定學習時長算任務完成,每一項任務分配一定經驗值,學生可以看到每個學生的排行情況,彼此之間相互激勵和督促[1]。
1.3評價方法
1.課程完成后對兩個組的研究對象進行常規測試并統計分析,期末考試采用考教分離的模式,考試均采用線下答標準化紙質試卷,按照教學大綱在既往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庫中分層隨機抽取考題,編排標準化試卷,機器閱卷,以百分制計分。2.教學效果調查問卷通過在線表單工具向觀察組學生發放匿名調查問卷,對教學效果的八個方面進行滿意度評價。共發放調查問卷130份,剔除填寫不完整無效問卷4份,有效回收126份,回收率96.9%。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使用IBM SPSS24.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一般統計描述和差異性分析,正態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兩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以上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兩組理論測試成績比較
通過對兩組研究對象學習情況進行考查,結果顯示兩組考試成績經過教學后得分均有提高,觀察組學生得分提升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2.2兩組學生對所在組教學方法的教學質量評價
通過調查問卷讓兩組研究對象進行教學質量評價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在教學準備、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維度的評價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三、討論
3.1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可提高學生學習的學習成績
本研究利借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將網絡學習和面授學習相結合,顯著提高了觀察組學生的學習成績,表明該教學模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與周玲玲[2]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應用于基礎護理教學中的結果相似。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把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環節和教學資源有效銜接起來,做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學習過程也并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而是學生整個內心世界的全面參與,全面提升了課程的教學成效和考核成績[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引領的作用日趨明顯。另外,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來建設能實現課程教學的現代化與高效化,一方面線上資源進行課前課后的學習與鞏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另外一方面,對于一些擴展內容可以嘗試這樣傳播,既能彌補傳統教學力量和學時的不足,又能滿足學生在校學習和繼續學習的需求,拓寬了知識面,強化了素質教育。
3.2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可促進教師在教學準備、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環節質量有所轉變和提升
在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學生評價老師的教學準備、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環節質量優于對照組,這與祝睿[5]有關的研究結果相似。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一種以老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教學模式,容易陷入本應該為中心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局面,因此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動性常常沒有得到啟發,缺陷是顯而易見的。教師要做好混合式教學,主要分為五步走:目標設計、資源設計、活動設計、評價設計和復盤迭代。教師要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教學信息化能力,并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的設計,在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中,要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把重復講課轉換成課前學習,還要將作業轉換成課前或課堂活動,也要在評價設計中做到加大形成性評價比例,通過良好的師生溝通,教師更容易通過評價了解下次課程設計的重點及難點,對外科護理學這種實操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幫助很大。
綜上所述,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效果更佳,適合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和學生需要,在學習觀念上,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強化主動學習的觀念。在學習資源上,教師選用了豐富的視聽學習素材來助力學生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在教學設計上,教師結合智能化工具教學設計大膽探索和功效提升,注重提高學生智能開發性學習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成績都有了顯著提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值得在大專院校護理專業課中推廣的教學模式,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無縫連接和線上線下的有效融合,運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混合的層次還有限,線上線下融合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努力探索多層次深度混合式教學。
參? 考? 文? 獻
[1]吳少林, 李學坤, 趙露露,等. 基于學習通的外科護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 現代職業教育, 2018, 133(31):302-303.
[2]周玲玲.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在基礎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5,37(4):650-651.
[3]肖艷.基于云班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中的應用[J].科技風,2020(21):58-59.
[4]王學峰.SPOC建設應對護理專業邊緣化課程教學現狀初探[J]. 衛生職業教育,2016,34(4):67-68.
[5]祝睿.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 護士進修雜志, 2017, 06(3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