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凱,張帆,蔣家鵬,于瀟瀟,吳凱宇
(1.201620 上海市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2.201620 上海市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機器人智能控制實驗室)
手術機器人在手術過程中,末端手術器械要進入病人體內,所以,要防止手術器械對病人身體進行額外的破壞[1],希望手術器械在到達指定位姿后,前端的機械臂關節能夠進行有效的鎖緊,以保證末端手術器械的穩定。因此,對機械臂關節進行研究很有意義。
目前,手術機器人關節常用的鎖緊方式有液壓鎖緊、偏心鎖緊和電磁鎖緊。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在對手術機器人的研究中采用了3 種鎖緊機構:一種是電磁離合器鎖緊機構。通過離合器的開合實現關節的松弛與鎖緊[2-4],但是由于電磁離合器的體積大,不適于手術機器人機械臂上使用;另一種則是彈簧鎖緊機構。這種裝置利用彈簧拉緊外圈,通過外圈與摩擦片抱死的方式實現鎖緊,但彈簧長久使用,摩擦力不能保證恒定;第3 種通過液壓鎖緊裝置來實現關節的鎖緊。液壓裝置一般用于機床、大型起重設備,而且對于手術環境不能夠保證。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可實現鎖緊的機械臂關節,通過ADAMS仿真驗證和3D 打印件進行分析驗證,最終確定該關節的可行性。
機構約束螺旋系。關節具有一個轉動自由度,通過機構的運動螺旋系,求解反螺旋得到關節機構的約束螺旋系為5 系。
(2)分支約束螺旋系。由機構的約束螺旋系可計算分支的約束螺旋系,機構的約束螺旋系由2 條并行支鏈提供,機構約束力為各支鏈的末端約束力的并集。右側支鏈具有5 個約束力,左側分支的約束力不能超出該范圍[5]。
所提出的關節模型如圖1 所示,由上平臺、下平臺和2 條分支鏈所組成。其中,左側支鏈由依次連接的6 個轉動副和連接各轉動副之間的連桿組成,兩端的連桿與上下平臺固連;右側支鏈由一個轉動副和連桿組成。兩端的連桿同樣與上下平臺固連,其中,左右兩側支鏈均有一個主動運動副,其余均為被動副。

圖1 關節三維模型Fig.1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joints
具體實現方式如圖2 所示。首先假設Ri表示第i 個轉動副,在初始位姿時,R1,R3,R6三個轉動副的軸線空間匯交于一點,且于R7的軸線的延長線上,左右兩條支鏈相當于同軸轉動,此時,關節可以轉動。當主動轉動副R2驅動時,改變轉動副R3的軸線,此時的R1,R3,R6三個轉動副的軸線不再匯交,即左右兩條支鏈不再同軸,由于約束力的變化,主動力做功的改變,導致關節處于鎖緊狀態。

圖2 關節結構CAD 簡圖Fig.2 CAD sketch of joint structure
為了便于問題分析,建立坐標系 如圖3所示。其中,坐標原點o 為R1和R6軸線的交點,x 軸沿著R3軸線的方向,y 軸沿著R7軸線方向,z 軸遵循右手定則。

圖3 機構坐標示意圖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mechanism coordinates
在此設R1,R3,R6三個轉動副的軸線空間匯交于一點時為姿態1,當R1,R3,R6三個轉動副的軸線空間不再匯交于一點時,為姿態2。在姿態1 時,關節左側支鏈的運動螺旋系可表示為

動平臺的速度可表示為

同時可以看到,上述6個旋量的Plücker坐標,第5 列元素均為0,該旋量集的秩為5。左側支鏈存在的6 個旋量線性相關[6],必有一組非全為0 的使得動平臺的速度有如下關系:

機構可動的充要條件是其支鏈上的所有旋量線性相關[7],其中R2可由R1,R3,R4,R5,R6線性表示。左側支鏈的運動不會引起動平臺的運動。
由式(1)可知,左側分支的運動螺旋系為5 系,該分支對動平臺的運動提供一個約束螺旋為

式(4)表明,左側支鏈的約束螺旋系僅包含沿y 軸方向的約束力,即該分支限制了動平臺沿y 軸移動的自由度。
右側分支提供固定約束,運動螺旋系可表示為

該分支的運動螺旋系為1 系,那么約束螺旋系為5 系。由互易積理論有

式(6)表明,右側支鏈的約束螺旋系包含3 個軸線互相垂直的約束力和兩個分別垂直于xoy 面和yoz 面的約束力偶,即該分支約束了動平臺空間內的3 個移動自由度和兩個垂直于xoy面和yoz 面的轉動自由度。并聯機構的自由度可利用修正Grubler-Kutzbach 公式進行計算[8],即

式中:M——機構的自由度數;λ——機構的階數;n——機構的構件總數;g——機構運動副總數;fi——第i 個運動副的自由度數;μ——冗余約束數;ξ——局部自由度數。
對于圖3 所示機構,姿態1 時:λ=6,n=7,g=7,,μ=0,ξ=0,代入式(7)得該機構自由度M=1。
動平臺的約束為兩條支鏈的交集,在姿態1時,機構的動平臺僅含有一個沿y 軸轉動的自由度;姿態2 時,即在R2的驅動后,R3的軸線發生變化,此時,R1的軸線、R3的軸線和R6的軸線不再匯交。R3對應的運動螺旋可表示為

此時,提供固定約束的R7與R1,R3,R4,R5,R6線性無關,左側支鏈不參與運動,故當R2和R7同時驅動時,即R3轉動副的軸線發生改變時,關節不滿足轉動要求,可達到有效鎖緊能力。
在ADAMS 中建立模型,上下關節均采用相同圓柱體簡化,其中下關節用固定副固定在大地上,各連桿之間通過轉動副連接,各連桿之間的幾何位置關系跟上文表述一致。其中,模型中的細圓桿為各轉動副的軸線方向,設置仿真時間為3 s;R2主動副對應的驅動函數:STEP(time,0,0d,2,0d)-STEP(time,2,0d,3,30d);R7主動副對應的驅動函數為:30.0d×time。具體參數見表1。

表1 機構的結構參數Tab.1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mechanism
表1 中:aij——第i 個轉動副與第j 個轉動副之間連桿的長度;r——上、下關節的半徑;h——上、下關節之間的高度。
在位姿1,即R1,R3,R6的轉動副軸線匯交于一點時,僅有R7主動副驅動時,關節只含有一個繞y 軸的轉動自由度,此處只考慮上關節在x 軸方向的運動,分別測量了質心點在x 軸方向的運動情況,如圖4、圖5 所示。

圖4 質心點在x 軸方向的位移曲線Fig.4 Displacement curve of centroid point in x-axis direction

圖5 質心點在x 軸方向的速度曲線Fig.5 Velocity curve of centroid point in x-axis direction
當R2和R7主動副共同驅動時,即0~2 s 時間內,第3 轉動副的軸線未改變,2 s 后,第3轉動副的軸線開始發生變化。上關節質心點在0~3 s 內的運動情況如圖6、圖7 所示

圖6 質心點在x 軸方向的位移曲線Fig.6 Displacement curve of centroid point in x-axis direction

圖7 質心點在x 軸方向的速度曲線Fig.7 Velocity curve of centroid point in x-axis direction
從上述的測量曲線可以發現,在只有R7驅動時,整個關節可以轉動到仿真結束,但是在R2和R7共同驅動時,在2 s 后仿真便結束。實質上在0~2 s 時,主動副R2在0~2 s 不起作用,等價于R7主動副單獨驅動;在2~3 s 時,屬于R2和R7共同驅動。R2主動副一旦驅動,R3的軸線將發生變化,此時關節的位姿從姿態1 轉變到位姿2,所以此時機構不可動,仿真結束。ADAMS 運動學仿真與上文中的理論分析完全吻合,該關節可以實現相鄰關節之間的有效鎖緊。
建立三維模型如圖1 所示,并打印分析。如圖8 所示,下關節固定在實驗平臺上,在模型的右支鏈與上關節連接處系細繩,通過繩子系住不同質量的砝碼(分別為30,40,50 g)。

圖8 姿態2 不同轉角下關節的負載實驗Fig.8 Joint load experiment at different rotation angles in posture 2
讓砝碼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進行負重實驗,在兩處不同的鎖緊狀態下(135°和120°)均可承受一定的載荷,可以證明關節能夠實現不同轉角下的有效鎖緊。
本文中提出了一種可進行有效鎖緊的機械臂關節。通過螺旋理論對關節的兩種姿態進行分析,線性相關性分析關節的可動性,確定關節的轉動與鎖死兩種狀態,建立ADAMS 模型進行運動學仿真。最終對3D 打印件在鎖死狀態下進行負重實驗,可以進行少重量的負重,證明該關節機構可以實現關節的有效鎖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