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利, 左憲宏, 楊新明, 張培楠, 孟憲勇, 胡長波
(1.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骨外科,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2.張家口學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布魯桿菌病是一種全球常見的細菌性人畜共患病,能夠影響多種器官和組織,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1]。骨關(guān)節(jié)受累是布魯桿菌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85%,而布魯桿菌性脊柱炎(BS)是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2]。BS臨床表現(xiàn)復雜,鑒別診斷難度較大,極易發(fā)生誤診、誤治,從而延誤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反復發(fā)展,影響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3]。了解BS發(fā)病相關(guān)機制可能為BS診斷和治療提供理論基礎(chǔ)。輔助性T細胞17(Th17)是一種來源于初始T細胞的CD4+T效應細胞亞群,通過分泌白細胞介素(IL)-17A、IL-22等細胞因子,促進炎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4]。研究表明,Th17細胞與布魯桿菌病的免疫反應有關(guān)[5]。IL-23屬于IL-12異源二聚體細胞因子家族,主要由巨噬細胞、活化的樹突狀細胞及單核細胞等產(chǎn)生,作用于Th17細胞,在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病中有重要的作用[6]。目前,對IL-23、Th17在BS發(fā)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過分析BS患者IL-23、Th17的水平,探討二者與BS發(fā)病的關(guān)系。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111例BS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8例,女33例,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50.78±7.29)歲,其中70例患者有家畜飼養(yǎng)史或接觸史,13例患者有食用生奶/未熟肉史,28例患者致病原因不明確。同期選取醫(yī)院健康體檢對象12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85例,女35例,年齡22~79歲,平均年齡(50.15±7.79)歲。兩組受試者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受試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BS診斷符合《布魯菌病診療專家共識》中的相關(guān)標準[7],結(jié)合流行病學史、實驗室檢查及臨床表現(xiàn)進行綜合判斷。納入標準:①實驗室檢查證實布魯桿菌感染(布魯桿菌病依靠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指標,其中實驗室指標包括試管凝集試驗,補體結(jié)合實驗以及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實驗,并結(jié)合病原學檢查);②MRI檢測證實有實質(zhì)性脊柱損害;③治療前患者未曾服用免疫功能藥物、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免疫抑制劑進行免疫治療;④患者均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10d左右。排除標準:①其他可導致骨損害的疾病;②銀屑病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重大臟器功能不全者;④有慢性感染史患者;⑤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病程在6個月以內(nèi)痊愈為急性期,超過6個月仍未痊愈為慢性期,其中急性期患者61例(急性期組),慢性期患者50例(慢性期組)。
1.2主要試劑及儀器:淋巴細胞分離液(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批號P9240);佛波酯(PMA)、離子霉素、莫能霉素(美國sigma公司,批號P8139-1MG、P3011-4M、P5719-5J);破膜劑(Fix/Perm)、固定劑/破膜劑(Perm/Wash)(美國BD公司,批號50-GAS037、70-GAS049);鼠抗人CD3-FITC抗體、鼠抗人CD4-PE抗體、鼠抗人IL-17-PerCP抗體(武漢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批號ANT-137、ANT-237、ANT-224);IL-23、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IL-17、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2(MMP-2)、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RANKL)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試劑盒(英國abcam公司,批號ab203719、ab601315、ab312297、ab561479、ab103572);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型號FACSCanto)。
1.3方 法
1.3.1實驗室指標檢測:對BS患者治療前血清試管凝集試驗(SAT)滴度、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水平進行檢測。
1.3.2血液樣本采集:對照組于體檢當日清晨、BS患者于住院次日清晨治療前抽取空腹靜脈血6mL,其中3mL裝至普通離心管中,4℃ 3000rpm離心5min,分離血清,-80℃冰箱保存?zhèn)溆谩F溆嘌貉b至EDTA抗凝管中,立即用于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
1.3.3ELISA法檢測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對血清IL-23、TNF-α、IL-17、MMP-2、RANKL水平進行檢測,實驗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4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的分離:將采集的EDTA抗凝血與等體積PBS緩沖液混勻稀釋;滅菌管中加入5mL淋巴細胞分離液,之后加入稀釋好的EDTA抗凝血,1500rpm離心30min,梯度法分離PBMC。
1.3.5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Th17細胞:取PBMC細胞懸液,PBS清洗2次,1500rpm離心5min,棄上清;震蕩混勻后取200μL加入流式管中;依次加入PMA、離子霉素、莫能霉素,37℃、5%CO2孵育4h;收集細胞,1500rpm離心5min,棄上清;PBS重懸細胞;加入鼠抗人CD3-FITC、CD4-PE抗體,混勻,避光孵育20min;PBS清洗2次,棄上清;加入1mL Fix/Perm溶液,混勻,4℃遮光孵育30min;PBS清洗;加入1mL Perm/Wash溶液,4℃,1500rpm離心5min,棄上清;加入2mL Perm/Wash溶液,4℃,1500rpm離心5min,棄上清;加入80μL Perm/Wash溶液,10μL鼠抗人IL-17-PerCP抗體,混勻,4℃遮光孵育30min;PBS洗滌2次,棄上清;加入PBS重懸細胞,混勻后流式細胞儀檢測Th17細胞。

2.1慢性期組和急性期組一般資料比較:與慢性期組比較,急性期組年齡、性別、流行病學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急性期組SAT滴度≥1∶100、CRP≥5mg/L、ESR≥20mm/h患者比例均高于慢性期組(P<0.05)。見表1。
2.2各組血清RANKL、MMP-2水平比較:與對照組比較,慢性期組、急性期組血清RANKL、MMP-2水平均升高(P<0.05);與慢性期組比較,急性期組血清RANKL、MMP-2水平均升高(P<0.05)。見表2。

表2 各組血清RANKL MMP-2水平比較
2.3各組血清IL-23、Th17細胞及相關(guān)細胞因子水平比較:與對照組比較,慢性期組、急性期組Th17細胞、血清TNF-α、IL-17、IL-23水平均升高(P<0.05);與慢性期組比較,急性期組Th17細胞、血清TNF-α、IL-17、IL-23水平均升高(P<0.05)。見表3。

表3 各組血清IL-23 Th17細胞及相關(guān)細胞因子水平
2.4BS患者血清IL-23與Th17細胞水平的相關(guān)性:BS患者血清IL-23與Th17細胞水平呈正相關(guān)(r=0.657,P=0.000)。見圖1。

圖1 BS患者血清IL-13與Th17細胞水平的相關(guān)性
2.5BS患者血清IL-23、Th17與RANKL、MMP-2的相關(guān)性:BS患者血清IL-23與RANKL、MMP-2水平呈正相關(guān)(P<0.05),Th17細胞與RANKL、MMP-2水平也呈正相關(guān)(P<0.05)。見表4。

表4 BS患者血清IL-23 Th17細胞與RANKL MMP-2的相關(guān)性
BS是布魯桿菌病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椎體、椎管、椎旁組織、間盤、韌帶等受到布魯桿菌侵襲,繼而產(chǎn)生炎性反應、膿性反應等造成的感染性疾病。本研究急性期組SAT滴度≥1∶100、CRP≥5mg/L、ESR≥20mm/h患者比例均高于慢性期組,提示急性期BS患者較慢性期患者存在嚴重的免疫性反應。Th17細胞是一種CD4+T細胞,能夠分泌IL-17、TNF-α等多種細胞因子,在多種宿主機制防御體制及炎癥性疾病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8]。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BS患者Th17細胞、血清IL-17、TNF-α水平高于對照組,且急性期BS患者高于慢性期患者,與韓麗紅等[9]研究結(jié)果一致,提示Th17細胞、IL-17、TNF-α可能與BS發(fā)病有關(guān)。
成骨細胞是唯一參與骨沉積的骨細胞,破骨細胞是人體內(nèi)主要的骨吸收細胞,布魯桿菌能夠抑制成骨細胞骨基質(zhì)沉積,產(chǎn)生MMP,分泌細胞因子,導致骨基質(zhì)的降解,同時布魯桿菌能夠增加破骨細胞活性,促進骨吸收[10]。RANKL能夠刺激骨細胞分化,是骨細胞中的關(guān)鍵誘導因子,導致骨破壞[11]。布魯桿菌能夠促進骨細胞中RANKL表達的增加,從而誘導骨吸收和骨破壞[12],引起脊柱炎等布魯桿菌骨病的發(fā)生。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BS患者血清RANKL、MMP-2水平高于對照組,且急性期BS患者高于慢性期患者,提示布魯桿菌可能對BS患者成骨細胞、破骨細胞有一定的影響。研究表明IL-17與RANKL的表達及活性有關(guān),能夠促進破骨細胞生成和骨吸收[13]。TNF-α是一種參與多種炎癥反應的細胞因子,在骨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不僅是骨吸收誘導因子,在RANKL條件下,還能誘導破骨細胞前體直接轉(zhuǎn)化為成骨細胞[14]。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BS患者Th17細胞與RANKL、MMP-2呈正相關(guān),提示Th17可能通過影響B(tài)S患者成骨細胞及破骨細胞進而參與BS的發(fā)病,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IL-23是一種異二聚體細胞因子,能夠促進Th17細胞的增殖。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BS患者血清IL-23水平升高,且急性期BS患者高于慢性期患者,提示IL-23可能參與BS的發(fā)病。IL-23可以通過誘導IL-17A、IL-22等下游細胞因子作用于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進而影響骨吸收與骨形成[15]。本研究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表明,BS患者血清IL-23水平與Th17細胞呈正相關(guān),且IL-23與RANKL、MMP-2水平呈正相關(guān),提示IL-23可能通過影響Th細胞的增殖進而促進IL-17、TNF-α等細胞因子的釋放,影響成骨細胞及破骨細胞活性,從而在BS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
綜上所述,IL-23、Th17與BS的發(fā)生有關(guān),可能是IL-23誘導Th17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參與布魯桿菌引起的機體免疫病理損傷,進而引起B(yǎng)S的發(fā)生。然而本研究僅對不同分期的BS患者血清IL-23、Th17及相關(guān)細胞因子水平進行檢測,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