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軍, 崔云靜, 郭飛波, 楊艷華
(湖北省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 湖北 天門 431700)
體外受精/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是指在非人為目的、自然狀態下所發生的流產[1]。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的原因除胚胎質量及子宮內膜容受性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胚胎染色體出現異常,且一般是遺傳因素導致[2]。術后自然流產給患者和家庭帶來嚴重的心理和精神負擔,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目前產前診斷和篩查等均無法準確預測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發生的風險,染色體檢查可能能作為術前篩查的輔助指標[3]。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值影響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的可能機制是通過降低IVF/ICSI-ET治療中的獲卵數、卵子率,從而負面調控妊娠結局,也有研究表明高BMI值患者體內糖代謝發生異常,從而對染色體核型造成影響,進而造成患者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4]。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及BMI值均能增加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的風險,然而目前關于BMI與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關系的研究仍較少。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情況,并探討BMI與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關系。以期為降低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風險及胚胎移植失敗率提供新思路。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間于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就診的280例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其中96例胚胎染色體核型正常患者(正常核型組),不孕年限平均(5.24±1.57)年;184例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患者(異常核型組),不孕年限平均(4.98±1.86)年。不孕的主要因素是男方精子少或弱、女方輸卵管阻塞,均經男方精液檢查及子宮輸卵管造影。兩組不孕年限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查閱門診病歷,收集了解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BMI值、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不孕類型、助孕方式、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用量、Gn使用天數、基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獲卵數、移植日內膜厚度、移植胚胎數目、移植優質胚胎數目等。其中BMI值<21.4 kg/m2或>24.2 kg/m2患者98例,BMI值21.4 kg/m2~24.2 kg/m2患者182例;流產年齡≥36歲患者116例,流產年齡<36歲患者164例;流產次數>2次患者84例,流產次數≤2次患者196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的相關診斷標準,主要是B超提示胚胎停止發育(不能見到胎芽、無心管搏動);②病歷資料齊全者;③孕期未接觸有害物質及未有感染史者;④基礎內分泌正常、月經規律者。排除標準:①女方出現卵巢衰竭或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者;②伴有惡性腫瘤及血液疾病者;③伴高血壓、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者;④伴有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或嚴重婦科疾病者。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由兩名及以上主治醫師明確診斷,本試驗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自愿參加。
1.2方 法
1.2.1樣本采集及培養:無菌條件下清宮,于手術過程中采集胚胎組織,解剖鏡下對絨毛進行分離,分離后置于生理鹽水中漂洗,除去凝血塊。加入1.5~2.0mL 1.5% EDTA-胰酶(批號:SH30042.01,購自上海研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37℃、5%CO2溫箱中消化15min。消化后接種于GIBICO培養基(批號:C12571,購自廣州市穗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繼續培養5~7d,觀察到梭形細胞克隆后換液,繼續培養2~3d。
1.2.2細胞收獲及染色體制備:將細胞混勻后按1×106細胞密度接種于蓋玻片上原代培養,7~9d后記錄細胞生長狀況。細胞鋪滿80%后加入1滴濃度50μg/mL的秋水仙素,培養2h后提取細胞,G顯帶制片后進行染色體觀察。核型分析每例計數30個分裂相,分析3個核型,出現嵌合體時計數加倍,使用染色體分析系統拍照保存。

2.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兩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不孕類型、助孕方式、Gn用量、Gn使用天數、基礎FSH、獲卵數、移植日內膜厚度、移植胚胎數目、移植優質胚胎數目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胚胎染色體核型的情況分析: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正常核型組的比例為34.29%,異常核型組的比例為65.71%,其中異常核型組中以非整倍體為主(占41.07%),異常核型組中染色體結構異常主要以不平衡易位為主(占4.29%)。見表2。

表2 280例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胚胎染色體核型的情況分析n(%)
2.3患者BMI與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關系:BMI值<21.4kg/m2或>24.2kg/m2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的異常核型比例顯著高于BMI值21.4 kg/m2~24.2 kg/m2的患者(P<0.05)。見表3。

表3 BMI與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關系n(%)
2.4患者流產年齡與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關系:流產年齡≥36歲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的異常核型比例顯著高于流產年齡<36歲的患者(P<0.05)。見表4。

表4 患者流產年齡與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關系n(%)
2.5患者流產次數與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關系:流產次數>2次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的異常核型比例顯著高于流產次數≤2次的患者(P<0.05)。見表5。

表5 患者流產次數與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關系n(%)
2.6影響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是否出現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作為因變量,以BMI、流產年齡、流產次數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是影響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出現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6。

表6 影響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隨目前胚胎移植技術發展及輔助生殖技術成熟,不孕患者妊娠率大幅提高,但仍有許多IVF/ICSI-ET術后患者發生自然流產及胚胎移植反復失敗,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胚胎染色體發生異常所致[5]。據調查顯示,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風險會與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患者年齡、產次等存在一定的聯系,且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反復流產[6,7]。因此,需高度重視臨床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建議患者可及時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有利于降低術后自然流產再次發生風險。
BMI影響患者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的可能機制是,通過瘦素水平影響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功能,造成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進一步造成卵巢激素分泌量降低,進而使子宮內膜調節作用發生異常,增加患者流產風險[8,9]。許定飛等[10]研究表明BMI升高,IVF/ICSI-ET患者晚期流產率也隨之逐漸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正常核型組的比例為34.29%,異常核型組的比例為65.71%,其中異常核型組中以非整倍體為主(占41.07%),異常核型組中染色體結構異常主要以不平衡易位為主(占4.29%)。提示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染色體核型異常發生率顯著高于正常核型發生率,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是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的主要原因,且非整倍體核型異常占首位。進一步提示術后自然流產患者卵母細胞內紡錘體聚合檢驗點蛋白表達量下降,進而造成細胞內減數分裂發生異常[11]。BMI值<21.4 kg/m2或>24.2 kg/m2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的異常核型比例顯著高于BMI值21.4 kg/m2~24.2 kg/m2的患者。提示孕婦BMI值是引起胚胎染色體異常的高危因素之一,BMI值過高的孕婦體內染色體核型異常發生率增加,進一步促進自然流產的發生。分析BMI值過高的患者其體內血糖、胰島素水平等發生異常,進而導致糖代謝異常,而研究表明,糖代謝異常與染色體核型有密切聯系[12]。此外,本研究結果發現,流產年齡≥36歲、流產次數>2次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的異常核型比例顯著高于流產年齡<36歲、流產次數≤2次的患者。提示女性高齡及自然流產次數也是影響胚胎染色體異常的因素,臨床應針對高齡孕婦及習慣性自然流產孕婦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進一步研究發現,BMI是影響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患者出現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女性高齡及自然流產次數雖然對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有一定的影響,但BMI與染色體核型異常聯系最為密切,臨床中應密切關注孕婦BMI值,對于BMI值過高的孕婦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可考慮通過控制其體內胰島素及血糖等水平,降低BMI值,進而降低自然流產發生率,改善孕婦的妊娠結局,以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是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的主要原因,BMI值過高是引起胚胎染色體核型異常的高危因素。為了明確IVF/ICSI-ET術后自然流產的原因及避免再次發生妊娠失敗及術后自然流產,需對孕前患者及時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同時配合患者自身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患者BMI值。但本研究受地域、實驗條件、樣本量等因素影響,需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