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的屋面平臺通過不同規格尺寸的管道連接起來,孩子們可以通過滑筒從屋頂一直到山丘地形下方,像一場冒險之旅,高差變化從7米到4.3米。

連續入圍AD100的waa未覺建筑創始人、主持合伙人張迪(右)和聯合創始人JackYoung(左)。
當下在城市中生活的孩子很難找到能真正地滿足好奇心與想象力天性相關的空間。那么,什么樣的空間才能讓孩子們實現真正的玩耍自由?在這個命題下,waa未覺建筑以“回到鄰里”作為設計主題,將北京原紡織廠區的五座舊倉庫建筑改造成一個游樂場般的The Playscape兒童成長中心,保留原有建筑的主體輪廓,在新的功能定位下進行了修復及新建。
重新定義后的建筑通過三個建筑元素—管道、屋面、山丘地形的介入,構建了一個復合性功能場所。建筑主體采用全鋼結構,外掛管道系統作為主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承載游戲功能外,兼具屋面疏散以及動線交通的作用。五種規格的管道設計強調構建狹小空間,鼓勵孩子們用身體去感知并做出判斷。同時管道將由五棟建筑組成的半圍合式街區和所有的屋面平臺串聯為一體,環形的動線使得屋面獨立于建筑的室內功能而存在,提供了一個俯視全貌的高點。屋面使得整個冒險之旅擁有多條探索路徑。孩子們可以通過滑筒從屋頂一直探索到山丘地形的下方。同時,借助地形學設計的山丘系統獨立于建筑的主體結構,令整個場地被高低起伏的山地形態覆蓋,可以讓孩子們無拘無束,感受到速度與山地起伏的變化,幫助孩子認知他們的感官和統合系統。
這便是建筑師“回到鄰里”的初衷。waa未覺建筑聯合創始人張迪回憶,在鄰里街坊還互通有無的溫情時代,“我們一大堆小孩總是在街上玩,從屋頂就可以直接翻進別人家的院子。還有街邊的水泥管子,我們總是鉆進去探索”。孩子們經常會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興致勃勃,玩耍或許是他們唯一可以自我主宰的事情,對每一個孩子都具有塑造個性的意義。“我們提出“回到鄰里”(Back to TheNeighborhood)的概念,因為我們認為一個功能完備且可以激發孩子探索欲的‘街區是當下都市兒童成長的有機補充。”

1.管道的設計重在構建狹小空間,鼓勵孩子們用身體去感知,鍛煉了他們的每一個感官的身體協調性和運動能力。

空間內裸露的建筑構件(如柱子等)都做過特殊造型設計,除了安全性考慮,懸掛大尺度彈性運動布簾等也增加了孩子們玩樂的趣味性。

山丘連接每棟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是每個公共入口的多功能前廳。同時,山丘的底部還布置了兩個半室外的環形劇場。
以“回到鄰里”為設計主題,waa未覺建筑從童年對街區的記憶 中提煉出五個游戲特征:捉迷藏、冒險樂園、角落和小窩、迷宮、夢幻。通過三個建筑元素——管道、屋面、山丘地形的介入,構建出一個復合性功能場所。
原有建筑群被改造成三個兒童區域。除了室外,室內一號區域是低齡兒童攀爬游玩的樂園,空間內懸掛的彈性運動布簾成為孩子們的室內叢林。連接一號區域與二號區域的是附屬設施,包含咖啡館、餐廳和圖書館。二號區域將原有的三層建筑改建成局部雙層挑高的游戲區。 第二層和第三層之間容納了八間多功能教室。三號區域緊鄰公園,是獨立于其他空間、用于親子烘焙的教室。五棟建筑的屋頂平臺通過管道作為各個區域的連接,增加了空間動線設計上的趣味。
waa未覺建筑團隊從童年對于街區的記憶中提煉出五個特征游戲,以構建那個缺失的、孩子們可以盡情玩耍的空間。捉迷藏、冒險樂園、角落和小窩、迷宮、夢幻成了The Playscape兒童成長中心 的設計基因,也成了waa未覺建筑打造現代城市兒童成長環境最重要的考量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