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雙春

作為研究生導師,偶爾做夢:這輩子若能像唐僧那樣好運,雖然憑個人魅力不可能招到但靠菩薩保佑也給配一個悟空那樣的學生,學生畢業(yè)獲研究生學位的同時,老師自己也可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從現(xiàn)實看,絕大多數(shù)老師的選擇是悟空。從學校層面看,就看得更真切了:悟空毫無懸念是各院校爭相搶奪的對象。
而八戒就一言難盡了。他在德智體美勞無論哪方面,都遠不及悟空。
西游世界的情況跟現(xiàn)實世界竟然完全相反!比較一下悟空和八戒從求道到取經(jīng)期間分別受老師們的喜愛程度就知道了。
1
先看得道成仙之前。
悟空為得道成仙,從花果山出發(fā),漂洋過海,登界游方,花了十數(shù)個年頭,找到靈臺方寸山,見到菩提祖師時,“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shù),口中只道:‘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
與悟空截然相反,八戒是被最優(yōu)質的老師拉去上學的。八戒的前世天生就笨,從小游手好閑、不愛學習,成天迷迷糊糊混日子,但他即使不是生在“絕不讓一個孩子失學”的時代,也十分幸運地碰到了主動收他為徒的老師。
學生離開老師后的前途如何,從這點看,八戒遠比悟空幸運。
八戒學成后,玉帝立馬敕封他為“天蓬元帥”,并為他舉行隆重儀式,那場面,人山人海,彩旗飄飄,鼓樂齊鳴。
悟空學成“得道身輕體亦輕”后,菩提祖師給他指的出路是“你從那里來,便從那里去就是了”。他只好回花果山繼續(xù)當他的美猴王。
悟空不愿上天為官嗎?眾所周知,悟空后來有兩次上天“跑官要官”的經(jīng)歷:一次要到了“弼馬溫”,一次要到了“齊天大圣”。前者被他視為一生的恥辱,后者雖然被他視為榮耀,但是個“有官無祿”的虛銜。
2
再看被天庭處罰之后至加入取經(jīng)團隊之前的八戒。
他錯投豬胎,生得豬頭人身,在福陵山占山吃人度日。在此期間,也有高人想收他為徒。
唐僧喜得八戒后,立馬迎來“浮屠山玄奘受心經(jīng)”。心經(jīng)是啥經(jīng)?可以說,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真正取到的就是號稱“修真之總經(jīng),作佛之會門也”的心經(jīng)。
是誰授了唐僧心經(jīng)?烏巢禪師。禪師“曉得過去未來之事”,為唐僧準確預言了取經(jīng)路上的“前程端的如何”。
由此可見烏巢禪師有多厲害。唐僧、悟空和八戒三者中,誰曾有幸結識禪師?唯八戒。
唐僧問八戒禪師有些什么勾當,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勸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罷了。”看看,如此高人欲收八戒為徒,人家八戒還瞧不上,不愿從。
禪師看得上悟空嗎?
禪師聽八戒說前年蒙觀音菩薩勸善,愿隨唐僧做個徒弟時,連連大喜道:“好,好,好!”他又指定悟空問道:“此位是誰?”悟空笑道:“這老禪怎么認得他,倒不認得我?”禪師道:“因少識耳。”禪師這不是故意當眾特別是當著唐僧的面抬舉八戒而表示跟悟空不熟嗎?
八戒在福陵山云棧洞落草時,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他沒有像八戒那樣即使被天庭打入另類依然有老師愿收為徒弟,似乎情有可原,但同等條件下,縱使他名氣齊天,像烏巢禪師那種級別的高人也未必把他放在眼里。
3
加入取經(jīng)團隊成為唐僧的徒弟,是從妖界到位列仙班的千載難逢的好途徑。誰能成為幸運兒?如來佛祖的旨意,須是“神通廣大”的妖魔。但這樣的妖魔往往“不伏使喚”。如來給了主動請纓組建取經(jīng)團隊的觀音“金緊禁”三個箍兒。
按如來的標準,觀音為唐僧招了悟空理所當然,但她把八戒和沙僧這兩個根本用不著箍兒的家伙也招進取經(jīng)團隊,在今天看來是十足的“降分錄取”。由此,八戒也算是受到觀音的偏愛。
這種偏愛還表現(xiàn)在,對成為唐僧的徒弟,悟空是求之不得,對觀音點頭如搗蒜般表示:“愿去!愿去!”而八戒并不向往,是觀音用“前程”吸引他,他才勉強表態(tài):“愿隨!愿隨!”
4
在取經(jīng)團隊里,唐僧袒護、偏心八戒是個公開的秘密。最激烈的表現(xiàn)是,唐僧多次把悟空趕出取經(jīng)團隊,但他從未趕八戒走。
八戒內心也十分清楚唐僧對他的偏愛。例如,在取經(jīng)即將大功告成的第九十二回,八戒道出了實情。
取經(jīng)團隊在青龍山降了三犀牛精后, 金平府的人民無比感激,不僅為唐僧師徒“建立生祠,各各樹牌刻文,用傳千古”,還輪流請吃請喝,府縣宴請完了,二百四十家燈油大戶又開始這家酬、那家請。這樣吃喝下去,正合八戒心意。唐僧“恐只管貪樂,誤了取經(jīng)”,于是指示悟空“瞞著那些大戶人家,天不明走罷”。悟空拉八戒早起上路,八戒抱怨:“又是這長老沒正經(jīng)!二百四十家大戶都請,才吃了有三十幾頓飽齋,怎么又弄老豬忍餓!”
唐僧聽言罵道:“馕糟的夯貨!莫胡說!快早起來!再若強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
八戒聽見說打,慌了手腳道:“師父今番變了,常時疼我,愛我,念我蠢夯護我;哥要打時,他又勸解;今日怎么發(fā)狠轉教打么?”
5
西游世界的老師們?yōu)槭裁炊计珢郯私淠菢拥膶W生?
首先,從唐僧給悟空的解釋可看出一些端倪。唐僧說:“徒弟啊,你去,我豈不掛念?想著你會變化,斷然不至傷身。那呆子生得狼犺,又不會騰挪,這一去,少吉多兇。你還去救他一救。”
想起小時候看村里常有父母偷偷在兒女間“劫富濟貧”——向富兒子(其實也沒富多少,那時都很窮)討要東西,然后偷偷轉送窮兒子。西游世界的老師們信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看天底下的父母,操心最多或最想袒護的,絕對是八戒而不是悟空那樣的兒女。
其次,猜想,西游世界的老師們可能想為蕓蕓眾生樹立信心:八戒能得道成仙,其他人也能。
這個意圖跟物理學家理查德· 費曼一致。《QED: 光和物質的奇妙理論》的編錄者序寫道:“費曼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受過一本書的啟迪而開始學習微積分,這本書的開頭語是:‘一個笨人會做的事,其他人也會做。費曼也想把同樣的話和他的這本書一起奉獻給讀者:‘一個笨人能理解的東西,其他人也能理解。”
最后,一個老師,能把八戒那樣的學生培養(yǎng)成才,相信教任何學生都不在話下。繼續(xù)瞎猜,西游世界的老師們之所以熱衷招或教八戒,還可能是,招或教八戒那樣的學生,最能證明一所學校或一個老師的能力、水平、情懷和價值。
(梅源摘自微信公眾號“必記本” 圖/ 孫小片)
詩劇
想起一個人
那個人正在煮茶
熱氣蒸騰中
他看見一個姑娘
穿藍底碎花的褂子
戴藍底碎花的
頭巾
挎著籃子
穿過一片玉米地
玉米葉子
像親密的火焰
也像翅膀
——張精銳《想起一個人》
麻辣生活
組團
期末考試后的一天晚上,業(yè)主群里有人發(fā)了條消息:“各位鄰居好,我是3棟602的業(yè)主,等一下我要打兒子,可能聲音比較大,會影響大家休息,抱歉。”
很快,其他業(yè)主在群里紛紛響應:“你幾點打?我也要打我兒子。”“那我也一起。”“我也是,咱組個團吧。”
防不勝防
帶老婆一起跟朋友吃飯,快結賬的時候老婆示意我看手機,我一看,收到微信轉賬200元。老婆還附言說:“在外人面前給你長點臉,今天這頓飯你來買單。”我頓時感動極了,老婆還是很愛我的嘛。
可等服務員拿來賬單,我一看消費了280元,只好忍痛付款。沒想到剛和朋友道別,老婆就一把抓住我質問道:“快說,你還藏了多少私房錢?”這套路簡直讓人防不勝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