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麗萍
冠心病又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當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就會導致動脈狹窄或是阻塞,血液無法到達患病部位,導致心肌缺血和缺氧,這樣就會出現胸痛,胸悶等癥狀[1-5]。冠心病多發于中年和老年人,一般男性發病早于女性。據統計目前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上升,并且其特點是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的幾率會越高[6,7]。冠心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遺傳和年齡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內的沉淀物會在動脈壁堆積,慢慢阻塞動脈。除了不可控的因素,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吸煙等也是引起冠心病發作的重要原因,所以對于此類病癥的控制一定要從源頭著手,這樣才能有效的防止病癥的發作[8-12]。為協助臨床對早期冠心病進行有效診斷,就此本院研究血管內皮功能及IMT 超聲檢測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希望能找出一種能有效篩查冠心病病例的方法。以下是關于此實驗的具體內容。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200例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檢查的患者。其中100例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作為觀察組,10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49~76 歲,平均年齡(58.5±6.3)歲;其中男62例,女3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50~75 歲,平均年齡(57.9±5.8)歲;其中男66例,女3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年齡狀況見表1。

表1 200例患者的年齡情況(n)
1.2 方法 本次研究均采用Philips 多普勒彩色超聲診斷儀檢查。①血管內皮舒張功能檢測:檢測時幫助患者調整體位,檢測需要求患者取仰臥位,患者靜臥10 min 后可取患者右臂肘上水平肱動脈長軸切面,測量Do,之后給袖帶加壓,大約5 min 后放氣,并馬上測量肱動脈內徑(D1),患者血壓恢復正常以后,服用硝酸甘油400 μg,3 min 后測量患者肱動脈內徑(D2)。②血管活性物質: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進行血管活性物質測量,其中VEGF 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ET-1 采用放免法測定;NO 采用生化比色法測定。③頸動脈IMT:患者進行檢測前先休息15 min,檢測時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取仰臥位,頭部稍微向后仰,采用彩色超聲診斷儀檢測頸動脈,并測量頸內動脈后壁、顱外頸總動脈、分叉部的IMT 值以及LVED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血管內皮舒張功能、血管活性物質指標以及IMT 超聲檢測指標。血管內皮舒張功能包括Do、FMD、NMD;血管活性物質指標包括VEGF、ET-1、NO;IMT 超聲檢測指標包括頸動脈IMT、LVEDD。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組Do大于對照組,FMD、NMD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舒張功能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舒張功能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血管活性物質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VEGF、NO 均低于對照組,ET-1 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管活性物質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管活性物質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IMT 超聲檢測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頸動脈IMT、LVEDD 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IMT 超聲檢測指標比較(,mm)

表4 兩組患者IMT 超聲檢測指標比較(,mm)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冠狀動脈造影是臨床用于診斷冠心病的一種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種較為安全可靠的有創診斷技術,被認為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13,14]。不明原因的胸痛,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等都可以用冠狀動脈造影術來檢查,臨床冠心病診斷明確,可進一步明確冠狀動脈病變的范圍、程度,選擇治療方案[15]。但是由于此檢測技術需要對患者進行開創,并且檢測價格較高,對于臨床普及非常的不利。所以本院此次的研究就是想要尋找一種能協助臨床準確判斷病癥但對患者來說又安全并且花費較低的方法[16]。
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臨床病癥表現,硬化是分階段逐漸加深的,前期表現為血管內皮功能受損,中期血管內膜增厚,晚期就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所以在初期出現血管內皮功能受損時就需要引起重視,前期對于血管內皮功能受損的檢測非常重要[17]。同時超聲檢測是一種無創檢測,檢測手法比較簡單。血管內皮功能及IMT 超聲檢測同時取得數據報告再由臨床醫師根據經驗進行判斷,能有效的為臨床診斷提供數值依據。此次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的檢測指標均與非冠心病患者指標有差異,并且差異較為明顯。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Do 大于對照組,FMD、NMD 均低于對照組,VEGFL、NO 均低于對照組,ET-1 高于對照組,頸動脈IMT、LVEDD 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血管內皮功能、血管活性物質、彩超指標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最終檢測結果相差較大,能夠作為冠心病患者臨床診斷指標,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血管內皮功能及IMT 超聲檢測在冠心病診斷中有非常明顯的診出效果,能通過檢測數值發現被檢測者的冠心病病癥傾向,并能通過此技術對冠心病作出判斷,協助臨床對冠心病進行有效篩查。所以應在臨床治療中進一步得到推廣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