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杰 張周渝 劉林鑫 段寒
脛骨平臺骨折是臨床中常見的骨折類型,由于其骨折部位較為特殊,很容易導致關節面發生壓縮或移位現象,如果沒有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還可能使得骨折部位發生畸形愈合,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臨床中傳統的治療方式為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但是其手術時間較長,同時術中出血量較多,不利于患者的預后。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中已經可以利用關節鏡輔助下微創復位內固定術為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實施治療[2,3]。為了研究關節鏡輔助下微創復位內固定治療SchatzkerⅢ型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本文選取56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將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56例SchatzkerⅢ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利用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8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21~74 歲,平均年齡(47.44±8.54)歲。對照組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22~73 歲,平均年齡(47.28±8.5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的癥狀符合SchatzkerⅢ型脛骨平臺骨折診斷標準;同意參與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資料不齊全的患者;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然后實施腰硬聯合麻醉,在患者膝關節外作一切口,充分暴露出患者脛骨平臺以及脛骨上段,并于患者半月板下方將其關節囊切開,然后再向上牽開半月板。在患者脛骨上方開一骨窗,借助工具對骨折部位實施復位處理,對于存在骨缺損的患者還需要植入自體骨,最后利用鎖定鋼板對骨折部位實施固定。
觀察組患者實施關節鏡輔助下微創復位內固定治療,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然后給予患者連續腰硬聯合麻醉處理,于患者脛骨平臺骨折處作一0.5 cm 的切口,將關節鏡插入至患者膝關節處,借助關節鏡詳細觀察患者的骨折情況,之后探查其半月板以及交叉韌帶出是否有損傷現象,若有損傷現象則需要及時進行處理。在關節鏡的輔助下清除患者骨折部位的淤血、骨屑以及剝離的軟骨等。在患者關節塌陷的中心置入克氏釘,然后在脛骨近端外側開一骨窗,在關節鏡輔助下實施骨折復位,觀察復位情況,然后在關節軟骨處利用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經骨窗植入自體骨,將鈦板插入至患者骨膜及深筋膜之間,確定固定位置以及植骨情況良好后可以打入螺釘進行固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長度、術后引流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79.47±8.56)min、切口長度(5.74±1.27)cm、住院時間(8.37±2.44)d 均短于對照組的(107.73±12.65)min、(17.48±2.66)cm、(14.27±3.53)d,術中出血量(52.65±7.47)ml、術后引流量(32.65±5.33)ml 均少于對照組的(125.65±16.48)、(63.27±9.54)m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長度、術后引流量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長度、術后引流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脛骨平臺骨折作為臨床中常見的骨折類型,SchatzkerⅢ型是其中的一種類型,主要表現為脛骨平臺周圍骨面完整,但中間的關節面發生塌陷缺損。由于這種骨折與交通事故、高處跌落及摔傷有關,隨著近年來交通行業的發展,臨床中SchatzkerⅢ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在逐漸增多[4]。
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為傳統的治療方式,但是由于這種治療方式需要切開患者的關節囊,同時手術切口較長,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關節鏡被運用在了SchatzkerⅢ型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中[5,6]。相比于傳統的切開復位手術來說,關節鏡輔助下微創復位內固定借助關節鏡可以清晰觀察到患者的骨折相關狀況,因此不需要切開關節囊,手術切口較小,不會造成患者關節周圍組織發生廣泛剝離現象,可有效保證其軟組織的完整性,同時還可以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7]。在手術過程中,借助關節鏡還可以清晰的觀察患者骨折內部情況,能夠對關節內凝血塊以及骨碎片等進行徹底清除,從而能夠有效降低對患者關節內滑膜組織造成的刺激,有利于患者關節軟骨的愈合。同時在為患者植入鈦板時無需對其骨膜實施剝離,可以大大降低對骨折處血運造成的影響,最終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8,9]。因此關節鏡輔助下微創復位內固定由于其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以及手術時間短的優點,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骨折患者的青睞[10]。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79.47±8.56)min、切口長度(5.74±1.27)cm、住院時間(8.37±2.44)d 均短于對照組的(107.73±12.65)min、(17.48±2.66)cm、(14.27±3.53)d,術中出血量(52.65±7.47)ml、術后引流量(32.65±5.33)ml均少于對照組的(125.65±16.48)、(63.27±9.54)m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SchatzkerⅢ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治療中關節鏡輔助下微創復位內固定可以有效減少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綜上所述,關節鏡輔助下微創復位內固定在SchatzkerⅢ型脛骨平臺骨折治療中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減少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同時還可以縮短其住院時間,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