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寅峰
在口腔醫學中,口腔修復屬于重要治療手段,將其應用于牙體缺損中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主要修復方法包括粘接修復、美學修復、種植修復等,常見的修復材料包括瓷、合金、樹脂等。全瓷冠在牙體缺損中的應用有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美觀,不會對影像學檢查造成影響,因此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1]。為探究氧化鋯陶瓷、玻璃陶瓷全瓷冠修復后的臨床效果,本文選取于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例牙體缺損患者進行實驗,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例牙體缺損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常規組,各50例。其中常規組年齡18~60 歲,平均年齡為(32.25±9.26)歲;觀察組年齡19~61 歲,平均年齡為(32.63±9.4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依從性良好;②年齡滿18 歲的成年人;③牙列比較完整,有著基本正常的咬合關系;④知曉研究并簽署同意書;⑤口腔衛生情況良好,患牙牙周健康;⑥研究已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通過。排除標準:①牙體存在重度磨耗;②存在全身性疾病;③牙齦紅腫出血;④活動性牙周炎;⑤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玻璃陶瓷全瓷冠(IPS e.max Press 玻璃陶瓷)進行修復,觀察組采用二氧化鋯陶瓷(Zenostar 威蘭德臻瓷)進行修復。首先完善患者患牙的根管治療,在治療后的2~4 周內對患牙進行觀察,并對其進行X 線片檢查,確保患者根尖無病變情況。之后根據玻璃陶瓷和氧化鋯陶瓷的要求不同對患牙進行牙體預備,全瓷冠修復牙體預備的咬合面預備量為2 mm,牙頸部形成連續且光滑的1 mm 直角肩臺,聚合度為2~5°。預備體各個點、面、線、角都需要保持光滑、連續以及圓鈍,同時肩臺需要連續、清晰、均勻,最后對其進行拋光車針精修。排齦后,利用DMG 硅橡膠印模材二次法來進行制取印模,比色通過Vita-3D 比色板進行,對臨時冠進行制作并進行粘結,然后再由技工室根據印模來對全冠進行制作[3]。在技工室完成全冠制作后讓患者進行試戴,然后對全冠形態、顏色、固位、邊緣密合性等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并對患牙的鄰近關系以及咬合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患牙修復體有著良好的固位,同時保障修復體在顏色、外形上與鄰牙協調。對其進行75%酒精消毒后再利用VarioLinkN粘接劑對全冠修復體進行粘固。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口腔牙齒修復效果 修復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治療修復后,牙齦以及牙齒色澤等情況均恢復正常;有效:治療修復后,牙齦以及牙齒色澤等情況有明顯改善;無效:治療修復后,牙齦以及牙齒色澤等情況無任何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 牙本質敏感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修復后,牙本質敏感病癥以及并發癥完全消失;有效:治療修復后,牙本質敏感病癥以及并發癥有所緩解;無效:治療修復后,牙本質敏感病癥以及并發癥無任何好轉。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3 修復滿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修復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定,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3.4 其他臨床指標 包括修復體邊緣密合性、修復體折斷率、修復體繃瓷率、咀嚼功能有效率、咬合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口腔牙齒修復效果比較 常規組顯效19例,有效16例,無效15例,口腔牙齒修復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35/50);觀察組顯效27例,有效20例,無效3例,口腔牙齒修復治療總有效率為94.00%(47/50)。觀察組口腔牙齒修復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756,P<0.05)。
2.2 兩組修復體邊緣密合性、修復體折斷率、修復體繃瓷率比較 觀察組修復體邊緣密合性高于常規組,修復體折斷率、修復體繃瓷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修復體邊緣密合性、修復體折斷率、修復體繃瓷率比較 [n(%)]
2.3 兩組咀嚼功能有效率、咬合力比較 常規組咀嚼功能有效率為(78.64±2.31)%、咬合力為(384.51±26.34)N;觀察組咀嚼功能有效率為(91.54±5.23)%、咬合力為(462.82±59.77)N。觀察組咬合力及咀嚼功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954、8.478,P<0.05)。
2.4 兩組牙本質敏感療效比較 常規組顯效20例,有效19例,無效11例,牙本質敏感治療總有效率為78.00%(39/50);觀察組顯效24例,有效25例,無效1例,牙本質敏感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49/50)。觀察組牙本質敏感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70,P<0.05)。
2.5 兩組修復滿意度比較 常規組非常滿意22例(44.00%)、一般滿意18例(36.00%)、不滿意10例(20.00%),滿意度為40例(80.00%);觀察組非常滿意28例(56.00%)、一般滿意19例(38.00%)、不滿意3例(6.00%),滿意度為47例(94.00%)。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32,P<0.05)。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飲食習慣以及飲食結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從而越來越多的人出現牙體缺損或者牙列缺損情況[2-4]。會對患者的咀嚼功能造成較大的影響,進而會威脅到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治療措施進行干預[5-7]。在口腔醫學中口腔修復屬于重要治療手段,將其應用于牙體缺損中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主要修復方法包括粘接修復、美學修復、種植修復等,常見的修復材料包括瓷、合金、樹脂等,其中瓷的硬度一般,容易出崩瓷情況;合金容易使患者出現過敏反應,而且美觀度比較差[8];數值不宜耐磨,并且有著較差的穩定性,因此可以選擇全瓷材料進行修復[9]。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口腔牙修復效果、修復體邊緣密合性、修復體折斷率、修復體繃瓷率、咀嚼功能有效率、咬合力、牙本質敏感療效、修復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能夠充分氧化鋯陶瓷的修復效果。對其原因進行分析,是因為氧化鋯陶瓷屬于高科技生物材質,有著非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時氧化鋯陶瓷有著堅硬的質地,并且有著穩定的分子結構,因此能夠給予患牙更強的粘固力、固位力以及支撐力,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折斷、裂紋擴展等事件。除此之外,氧化鋯陶瓷的制備有著更均勻的瓷體厚度,是能夠將修復材料的性能進一步的提升,而且細致的邊緣處理能夠使修復材料更好的契合牙齦邊緣,從而使得齦溝或者牙齦出血風險降低,進而幫助患者緩解修復后的不適感和痛苦[10]。
綜上所述,對牙體缺損患者采用氧化鋯陶瓷口腔修復體不僅能夠提高修復效果與咬合力、邊緣密合性,同時還能夠改善患者牙本質敏感與咀嚼功能,并且還能夠降低患者修復體折斷與繃瓷的風險,值得臨床將其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