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堅 張偉 陳丹 張淑南 陳金成 李少洪
膿毒癥是一種因感染引起宿主反應失控而導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1]。臨床統計顯示,膿毒癥的病死率>40%,是ICU 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2]。病理研究顯示,本病從炎癥反應開始,促炎/抗炎反應參與了整個病理過程,期間出現免疫功能紊亂,也可能在炎癥反應的初期即伴隨免疫抑制,影響機體免疫平衡。T 淋巴細胞直接參與機體免疫應答、調節免疫功能,與全身炎癥反應過程密切相關。國內外研究認為,抗炎及免疫調理治療,能調整免疫功能紊亂,促進T 淋巴細胞水平的升高,阻斷免疫中間產物所致炎癥反應轉變成膿毒癥狀態,從而降低機體炎癥反應程度,改善預后[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抗炎及免疫調理治療對膿毒癥患者T 淋巴細胞及細胞因子的影響,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9 年1 月~2020 年10 月在本院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治療的92例膿毒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6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28~70 歲,平均年齡(53.2±11.3)歲;APACHEⅡ評分為(22.8±5.1) 分,SOFA 為(7.8±3.1) 分。對 照組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26~69 歲,平均年齡(52.8±11.2)歲;APACHEⅡ評分(22.3±4.7)分,SOFA評分(6.9.±2.8)分。兩組患者年齡、性別、APACHEⅡ評分、SOFA 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2016 年國際嚴重膿毒癥及膿毒性休克診療指南》[4]中膿毒癥診斷標準,由嚴重創傷或感染引起,均在發病24 h 內入院治療,首次入住ICU;排除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晚期、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綜合治療,呼吸機輔助通氣,積極抗感染、補充血容量、保護器官功能、維持內環境穩定、營養支持、調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積極進行液體復蘇,在最初6 h 內要達到血流動力學穩定,必要時輸注濃縮紅細胞;根據患者炎癥反應及急性腎損傷嚴重程度選擇連續性腎替代治療(CRRT),必要時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5]。在此基礎上,觀察組使用抗炎及免疫調理治療,將烏司他丁(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33),20 萬U 加入生理鹽水20 ml,靜脈注射,每8 h 注射1 次,連續注射7 d;加用胸腺肽-α1(意大利賽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339),皮下注射1.6 mg/次,1 次/d,連續注射7 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3 d、治療7 d的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包括淋巴細胞計數、CD3+、CD4+、CD8+、CD4+/CD8+,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3 d、治療7 d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CRP、IL-6、TNF-α,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分析法及免疫比濁法測定。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3 d、治療7 d 的病情嚴重程度,評估APACHEⅡ評分、SOFA 評分,統計28 d 內病死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淋巴細胞計數、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7 d 時,觀察組淋巴細胞計數、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3 d 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7 d 比較,b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RP、IL-6、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7 d 時,觀察組CRP、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3 d 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7 d 比較,b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病情嚴重程度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APACHEⅡ評分、SOFA 評分、28 d 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7 d 時,觀察組APACHEⅡ評分、SOFA 評分、28 d 病死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病情嚴重程度指標比較 [,n(%)]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病情嚴重程度指標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治療3 d 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7 d 比較,bP<0.05;與對照組治療28 d 比較,cP<0.05
膿毒癥的病理過程與全身炎癥反應及免疫功能障礙密切相關。炎癥細胞因子的系統性釋放引發炎癥風暴是膿毒癥發病的關鍵,而約80%的膿毒癥患者最終死于免疫抑制狀態下的感染,因此,免疫功能障礙及免疫抑制是預后不良的關鍵。目前,臨床仍缺乏完全有效、可重復、有顯著統計學意義的臨床治療方案,一般認為在早期阻斷炎癥反應和免疫抑制的激活是治療的主要方法[6]。
抗炎及免疫調理治療通過聯合藥物治療,同時實施抗炎和免疫刺激治療,調節膿毒癥后各種細胞間平衡失調,對控制病情和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7]。烏司他丁是一種高選擇性的蛋白酶抑制劑,能夠與多種酶的結合位點結合,抑制多種酶的活性,并能阻斷多種炎性因子的釋放,穩定細胞膜,減少毛細血管滲出,改善機體微循環,保護臟器功能[8,9]。胸腺肽α1是一種常用免疫調節劑,具有作用范圍廣、作用點高的優點,可使機體細胞免疫快速分化和成熟,維持機體細胞免疫平衡,提高免疫功能[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7 d 時,觀察組淋巴細胞計數、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7 d 時,觀察組CRP、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7 d 時,觀察組APACHEⅡ評分、SOFA 評分、28 d 病死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抗炎及免疫調理治療能夠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增加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進而增強細胞免疫,并能維持促炎和抗炎因子的平衡,降低機體炎癥反應程度,達到減輕病情、降低病死率的目的[12]。
綜上所述,抗炎及免疫調理治療對膿毒癥有確切的臨床療效,能有效提高T 淋巴細胞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預后,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