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2021年給了VMware一個充滿“改變”的開始:1月初,將VMware從數據中心時代帶入到云計算時代的Pat Gelsinger,被英特爾挖角,成為英特爾第八任CEO。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在隨后的幾個月當中,包括首席運營官 Sanjay Poonen、產品與云服務首席運營官Rajiv Ramaswami,以及在中國市場的大中華區總裁郭尊華、大中華區合作伙伴及業務拓展總經理王冰峰和大中華區高級技術總監李剛等在內的管理層也紛紛離開VMware。
一時間,VMware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成為整個業界普遍關注的焦點:要知道,正是這些人,在過去的5年多時間內,是制定、規劃和部署VMware整體技術流線、產品架構和商業實現策略的核心人物。他們的離開,是否會影響VMware現有的相關部署和策略?這不僅是業界關注的重點,更是用戶和合作伙伴關注的重點。
“我們的方向是對的,我們是在做對的事情,是在做幫助這個市場成長的事情。所以放心,我們不會改變對中國的政策。”萬紅,VMware公司大中華區戰略合作伙伴總經理,日前在回答筆者提問時強調:作為一家成熟的商業機構,VMware不會因為人事更迭而影響以往既有的戰略部署。
采訪萬紅當天 ,主要的話題集中在其所負責的VMware中國市場生態系統建設策略方面。作為從2006年就開始供職于VMware的“資深員工”,萬紅反復強調:“VMware的理念是EPIC2,其中,E是Execution(執行),P就是Passion(激情),I是Integrity(誠實正直),C就是Customer(用戶)和Community(生態系統)。這是我們公司從上到下都在堅持的方向,所以我們特別強調以客戶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的一個方針。這一方針也將在中國市場得到貫徹:包括我在產業業務層面堅持多云、應用現代化和數字化工作空間三大方向,也包括針對中國市場的策略和政策——這些都不會因為人事的更迭而發生改變。”
事實上,作為在中國市場上大部分的業務都是要與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的VMware,系統性地建設中國市場生態合作伙伴體系,是從2016年開始的:作為生態系統構建的第一步,VMware在這一年推出了魔方計劃,其初衷是通過為本土合作伙伴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培訓,幫助本土合作伙伴提高業務能力,從而開拓新的市場機會,提升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在后續的不斷迭代中,VMware的魔方計劃升級版變成了與各種合作伙伴展開共同成長的路線圖。
在此之后,2018年3月,為了向更加垂直和細化的領域滲透,不滿足于傳統合作伙伴模式的VMware中國管理層,又“創造性”地推出了Cloud Harbor戰略藍圖:一個面向各行業客戶、業內優秀企業、初創企業、投資者、大學與研究機構以及行業協會,試圖通過打造一個由各類組織機構組建而成的開放的網絡社區,為參與者提供多維度的服務。此后不久,Cloud Harbor網絡社區架構進一步升級為VMware創新網絡(VMware Innovation Network,VIN),目的更加清晰:就是要建立一個以VMware為核心的,眾多專注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相關技術領域研發的初創公司和成熟公司所構成的行業戰略聯盟和開放式創新中,來共同服務于更廣大的行業用戶群體。
應該說,這一系列的戰略,尤其是VMware創新網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在當時為VMware提供了一個可以期待的穩定市場增量。“經歷了三年的發展,我們一直在打磨自己的生態系統,所以我們內部都說自己已經到了2.0階段。”萬紅的另一個身份,是VMware創新網絡的負責人。在萬紅看來,現在VMware創新網絡的價值,已經不僅僅是為VMware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很大程度上,其已經成為 VMware自身業務轉型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
“從全球來看,整個IT行業已經從license許可模式轉向了SaaS模式,在過去一年,VMware的SaaS收入已經占到了全部收入的22%,而VMware的計劃,是在未來兩三年里達到40%,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萬紅強調,VMware向多云SaaS的轉型,勢必會帶來用戶更多的服務需求,而VMware作為一個技術引領的公司,本身具有一整套非常完整的能力,能夠給合作伙伴提供各個方向能力的培養和認證,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使得未來的合作伙伴,不再僅僅扮演一個商務合作的角色,更能成為一個可以為最終用戶提供更好服務的合作伙伴,從而一方面減輕VMware直接服務最終用戶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幫助現有的合作伙伴,去順應市場對服務的巨大需求,開拓更新的商業機會,將服務客戶的能力延伸到多云的咨詢、規劃、遷移、運維……等各種場景,實現更多業務的拓展。最終,讓合作伙伴可以與VMware一起,“解決企業用戶上云和用云的問題,讓最終企業用戶可以更專注自己的業務。”
而之所以稱為是“VIN 2.0”,萬紅認為:隨著VMware Tanzu產品的推出,在現代化應用和云原生方面,VMware與VIN合作伙伴之間“可以合作的點就更多了”:“除了多云的、上云的環境以外,我們更注重用云原生的方法實現應用的快速交付,最主要是云原生快速交付:VMware把容器和虛擬化完整地融合起來,提供了豐富的應用數據和服務,我們就能夠支持合作伙伴去做進一步基于容器的現代化應用,從而實現與合作伙伴一起轉型的目標。”
XSKY星辰天合,是從2016年開始,就加入到VMware創新網絡中的一家專注于存儲的研發級合作伙伴。“XSKY今天的收入里,有30%是我們和VMware產品密切融合在一起實現的:客戶也許是從VMware那買的XSKY+VMware的整體解決方案,也可以是從XSKY買的VMware——我們雙方的技術和產品在企業用戶手里實現了順利會師,兩個產品在客戶的數據中心順利會師,我們部署的存儲其實在支撐VMware的計算,以及VMware計算之上服務更多客戶的IT服務和IT應用。”XSKY星辰天合CEO 胥昕在回顧參與到VMware創新網絡中所收獲的價值時強調,現在,XSKY服務了將近一千家的客戶,未來也將向SaaS化、訂閱化轉型。“在混合云、開放創新和融合創新的大時代背景下,我們希望與VMware一起,結合雙方的技術和產品,去幫助最終企業用戶實現數據常青。”

韓卿,Kyligence聯合創始人兼CEO是VMware創新網絡中的另外一個成員。這是一家基于Apache Kylin開源項目的一個創業公司:“Kyligence是為企業級客戶提供數字化轉型基礎設施,以進一步簡化和自動化數據管理及分析,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AI增強的數據管理和分析平臺。”兩年前,Kyligence開始與VMware展開了合作:利用VMware VCF with Tanzu企業云底座的優異特性,承載Kyligence的下一代數據管理和分析平臺,構建一體化數據云平臺;同時,與VMware、聯想云三方合作,實現了服務打包、上傳、自動發布應用市場以及一鍵部署配置。“通過與VMware和聯想云的合作,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大的潛在市場機會:我們可以通過將大數據能力部署在云端或者容器化的平臺上,借助云的優勢,獲得更多彈性、更多資源,從而能夠使得大數據的能力可以滿足更多的應用場景。”韓卿說。
“VMware非常神奇、非常有魅力的地方,是總是能與所有的人找到合作點,甚至很多原本應該是對手的公司,最終也都成了VMware的合作伙伴——例如所有人都認為VMware應該與AWS是競爭對手,但是在2016年,雙方共同推出了VMware Cloud on AWS,變成了非常緊密的合作伙伴。”萬紅說,這一方面源自VMware始終保持了一個開放合作的心態,另一方面,則源自VMware在技術和產品上的持續創新,并在創新的過程中不斷尋求與更多廠商的合作。
變化是不變的定律。在IT行業,變化的人,而不變的,是整個IT技術和市場環境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