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新冠疫情的爆發并沒有阻擋科學技術奔跑的腳步,反倒成功側推RPA出圈。
為了保持疫情期間業務的連續性、效率性以及優化運營成本,全球各行業紛紛把RPA作為重要工具應用在實際業務中,使其迅速成為一款閃耀全球的現象級To B工具,同時也把早早深耕RPA的企業再次推在聚光燈下。
在Gartner發布的《2021年十大技術趨勢》中超級自動化再次入選,Gartner認為RPA、LCAP(低代碼應用平臺)、AI、BPM是超級自動化的重要組成部分。Gartner預測,RPA、LCAP和AI的市場規模,到2022年將達到300億美元,未來將保持兩位數高增長率。到2024年,組織將超級自動化技術與經過重新設計的運營流程相結合使用,可以降低30%運營成本。
Gartner對RPA的定義是:主要通過錄屏、腳本和模擬等方式,將基于規則、重復性、枯燥的數字化業務實現自動化。具有部署便捷、非侵入式、易使用、維護方便等特性,可有效提升運營類的工作效率和節省大量工作時間。
“新的技術會給我們帶來非常多層面的顛覆,自動化也是如此, RPA可以讓員工關注他們的長處,以此能夠在整個工作流程中加入更多的創新,提升每日的工作效率,解放很多本來人類不太擅長的工作。” 用UiPath亞太及日本區高級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Rick Harshman的話來說,UiPath所做的就是希望能夠去模仿人類做事,然后用電腦完成工作并取得成績,促使人類創新。
UiPath是一家專業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解決方案提供商,2005年成立于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以實現全面自動化企業為愿景,通過將RPA解決方案與全套功能相結合,幫助所有組織機構迅速擴展數字化業務運營。
“UiPath希望能夠盡可能解鎖每個人的本質和潛力,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經歷放在企業當中的高價值服務,做出更好的創意提升,而非那些繁重的復雜日常工作。” Rick Harshman表示,無論是從客戶還是個人的角度來看,UiPath都取得了成功: UiPath的日本客戶——住友銀行,通過使用UiPath的產品,運營效率節省了300萬小時;對于員工個人,UiPath也一直在重塑企業的工作范式和環境,將自動化推廣至每一個人。
值得一提的是,從市場的趨勢來看,RPA正在迅速升溫。數據顯示:在RPA軟件的開發與應用上,全球公司平均每年將為此花費高于500萬美元。其中超過30%的公司每年在RPA上的投資甚至高達1000萬至2000萬美元。而這些肯于在RPA上面投入的企業,通常來自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和日本是一個非常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市場,而且這個變化和向前發展的速度是最快的,甚至是一些小型企業也是如此,他們對于新技術接受度非常高。”在Rick Harshman看來,RPA在亞太地區持續火熱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人口持續負增長與老齡化的壓力,讓RPA成為企業彌補人力缺口的絕佳工具,同時也成為組織變革的必備利器;另一方面,當RPA成為企業業務關鍵支柱,不僅可以獲得收入的增長,還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這里需要提到的是,UiPath十分看重合作伙伴生態系統的建設,即使UiPath已經做到目前自動化行業中最大的合作伙伴生態,但UiPath并沒有停下繼續的腳步——沒有強大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單靠一個企業無法獲取成功,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UiPath的合作伙伴可以共同或者獨自去服務我們的客戶,如果以自動化的視角來看,我們的合作伙伴也可以縱向延伸服務,比如,在整個亞太日本地區,有一個較大的對于金融服務、制造業的自動化接受度,UiPath專門開發了一些相應的合作伙伴,在這些領域有專業意見的合作伙伴進行強化,聯合UiPath的自動化專家,共同創造1+1>2的效果。” Rick Harshman說到。
據了解,當前在亞太地區和日本市場,UiPath大概有500家學術合作伙伴進行自動化課程培訓。“我們真的非常期望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變革者,能夠從零開始,循序漸進地幫人們對UiPath的熱情進行加強,提升技能。” Rick Harshman強調,UiPath社區全球已經有150萬名會員,教育和培訓,不僅是終身的事業,UiPath希望能夠和區域政府進行合作,將這樣的培訓和教育放在最關鍵的地位。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RPA早期其實更側重于用機器人代替人力自動執行各種流程業務,缺乏更深度的思考。而隨著AI技術的成熟和落地,讓RPA迎來了“質變”——當RPA與AI融合之后,RPA機器人不只能夠執行自動化任務,還具備了簡單的決策能力。同時這種能力可以隨著不斷的深度學習而不斷升級,也就能夠應用于更加復雜的業務流程,擴大RPA的應用范圍。

“為了更好地加強我們模擬人類工作的想法,就必須要有人工智能,所以其實我們已經將幾代AI技術植入到我們的平臺和產品當中。” UiPath聯合創始人兼CEO Daniel表示,UiPath早就意識到AI對于RPA的重要性,希望能夠了解一些自然文本,去擴展對非結構化文本的理解,因此,AI對于UiPath的平臺加持是一個更廣的層面概念——基于語義的自動化平臺——讓機器能夠產生對語義的理解,不僅是檢測流程,而且可以檢測數據的類別,相當于以人類的視角觀察、思考。
例如,進行自動化的過程中,機器人可能知道需要處理發票,用系統來集成發票抓取,那這兩個系統之間可以進行發票的交叉比對,就可以讓系統交互變得更加容易。“所以我們希望機器人可以通過內部的平臺去找到相對應的字段,同時可以去產出更多的人類可讀數據。它其實形成了一個從抓取、自動化、到洞察的閉環,這就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語義數據。”
談到自動化,會產生很多阻礙企業轉型、又或者削減員工的質疑聲。但是UiPath聯合創始人兼CEO Daniel卻不這么認為,“自動化只會加速企業的轉型之路,就像ERP系統的升級更新是很一個很繁重的工作,但此時,業務仍然在不斷地涌入,試想一下,當所有的ERP業務實現自動化,解放IT人員,而不是占用每天的工作時間做一個重復且沒有價值的事情,對于企業來說,價值或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