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老師
“體能訓練”這個詞已經成為了早教市場的高頻詞,但是很多父母還是搞不清楚,體能訓練到底練了孩子什么?體育是什么?體能又是什么?其實體能訓練這里面的學問,可大著呢!
我們常說的體能訓練到底是什么?是專項訓練嗎?是打打鬧鬧做游戲嗎?其實,體能包含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等,是通過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柔韌等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人體綜合運動能力,所以孩子需要按照一個科學系統的訓練體系來進行鍛煉。就像孩子參加考試一樣,其中一門課就算是考了滿分,但是其他科目的成績不好,嚴重偏科,那么總成績自然也不會很好。而且孩子的體能如果有嚴重的短板,甚至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損傷。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坐姿體前屈的成績不達標,可以說明柔韌性還不太好,那我們可以由此判斷,如果不加以訓練,那么孩子的骨骼排列后期會出現問題,長期下去各種身體疼痛也會隨之而來。所以,體能訓練不但不是專項訓練,而且還能彌補很多專項訓練的短板,同時預防專項訓練帶來的損傷。
孩子能接受力量訓練嗎?
很多父母經常把孩子的體能訓練,尤其是體能訓練中的力量訓練與健身房里面的訓練畫等號,這是對體能訓練的誤解。力量是人的機體或機體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縮和舒張)時克服內外阻力的能力,孩子也是需要力量訓練的,假如孩子肌肉欠缺力量,他就無法正常生活。孩子能翻身坐起,能從四點支撐的爬行發育到兩點支撐的站立,都是靠身體的核心力量。因此力量屬于健康體能,而不是運動技能。父母所擔心的,是“健身房式”的單關節訓練,而孩子在體能訓練中的力量訓練,應該是以多關節的全身訓練為主。
力量訓練是兒童體能訓練重要內容,不過6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將力量訓練做為主要的訓練內容,它可以作為體能訓練中輔助的訓練項目。
運動項目早點啟蒙,未來會比別人更容易出成績
很多父母會早早地讓孩子進行專項訓練,比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卻沒有想過,孩子現在的體能情況是否足以支撐他進行這類專項訓練的強度。早訓練就等于早出成績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首先,孩子現在看起來可能比其他孩子更精通于一項技能,那是因為孩子在籃球、足球、羽毛球等專項技能方面比別的孩子提前學習了。提前學的結果可能是暫時比較樂觀,但長遠來看,并不是誰跑得早,誰就能跑第一。
其次,專項訓練的運動強度如果把握不當,會給孩子帶來運動損傷。我們希望通過運動讓孩子有一個好身體,但為了訓練的效果,留下不可逆的身體損傷,這是得不償失。
最后,雖然專項訓練或多或少會涉及一些體能訓練,但是每個專項運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跆拳道重點訓練的是下肢,上肢訓練相對就很少。再比如擊劍,基本上是身體的單邊運動,不對稱的發育對孩子的損傷也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先打好體能基礎,多接觸不同的運動項目,讓身體均衡發展之后再考慮進行專項訓練。
體能訓練就是蹦蹦跳跳,孩子怎么開心就怎么來
孩子在6歲之前多跑多跳,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讓體能有所提升。那是因為孩子的運動行為促進了中樞神經的發育,神經系統的發育又調動了身體更多的肌肉進行參與體能上的發展。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神經系統的發育開始放緩,身體也逐漸適應了來自外界刺激,體能的各項指標的提升也會逐漸放緩。運動也不再是簡單地累積量的過程,而是需要通過讓孩子進行科學、安全、系統的訓練實現體能上質的變化。
男孩子不需要練柔韌性
很多男孩子的父母會認為男孩子不需要練什么柔韌性,這都是跳舞的小女孩練的。這就是誤解了柔韌性的真正意義。體能中的柔韌性是指人體關節活動幅度以及關節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和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能力,即關節和關節系統的活動范圍。
大多數父母常常把柔韌和柔軟混淆。柔韌是在柔軟的基礎上還要有韌性。舉一個形象的例子,國家體育場鳥巢造型獨特,它的鋼結構不但有硬度,同時也有很好的曲度,能夠讓整個建筑穩固,又很優美,這就是“柔+韌”。男孩子也需要柔韌,柔韌性好會增加孩子在運動中的自我保護能力。不過不同關節有不同的活動范圍,超出關節的活動度也是有一定風險的,柔韌性訓練要適度,過猶不及。
稍微活動一下就算是熱身了
體能訓練的熱身重要嗎?是不是只要慢跑就行了?現在的體能訓練,已經用“訓練準備”一詞來代替“熱身”一詞了。顧名思義,熱身是讓身體的溫度升高,新陳代謝加速,但是孩子在體能訓練的時候只是通過稍微活動一下來達到熱身的目的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更好地力傳導,增強體內的酶活性,提高物質代謝水平,喚醒、激活肌肉中的本體感受器等,要進行動作準備、動作整合、神經激活等一系列的訓練,也是體能訓練中重要的一部分。
想取得好成績,就要使勁兒練
孩子只要刻苦訓練體能成績就一定能提高嗎?并不是的。訓練、恢復、營養缺一不可。如果孩子訓練強度大,但是從來不做拉伸、睡眠質量不好、膳食營養跟不上,受傷的風險是很大的。孩子體能的提升需要長期的訓練,一旦受傷,系統的訓練就要停止。這些都是父母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長跑和短跑不可兼得,只能選一個
長跑和短跑對應的是兒童體能訓練中的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
心肺耐力指一個人持續身體活動的能力。肌肉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持續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對抗疲勞的能力。簡單說,就是心肺耐力好,可以跑很長時間;肌肉耐力好,可以快速地跑。兩種耐力對孩子都很重要。但是我們不能盲目地追求孩子跑得久,或者跑得快,畢竟孩子不是專業的運動員,我們更希望的是孩子的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得到均衡發展,因此短跑和長跑都可以讓孩子進行鍛煉。
孩子的靈敏能力就是躲閃能力
孩子的靈敏能力不只是躲閃能力。在兒童體能訓練中,靈敏訓練主要包含3個方面:
改變移動速度。就是讓孩子加速之后再減速。就像我們判斷一輛車好不好,加速能力和剎車能力都是要考核的重要指標。
改變移動方向。讓孩子在快速往前跑的時候,可以快速向左或者向右跑。我們很多的運動中都是多方向的。籃球需要左右突破,足球需要左右過人。
改變移動模式。讓孩子在摔倒之后可以快速站起來繼續奔跑。
爆發力訓練容易讓孩子受傷
因為在比賽中會有一些運動員在跳躍的瞬間肌肉撕裂,韌帶斷裂,那些痛苦的表情會讓大家誤以為,爆發力訓練是一個很危險的事兒。但實際上,運動技能里包含爆發力、靈敏、速度、平衡、反應,第一個開始訓練的技能就應該是爆發力。因為爆發力是速度與力量二者結合的體現,而且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爆發力訓練,才能讓他的肌肉有一個正常的進階過程,不至于以后一旦猛發力就會受傷。
這么小的孩子,不需要肌肉放松
兒童體能訓練的一節課時長通常在60~90分鐘,但并不意味著在這段時間里孩子一直在訓練。一般來說,一節體能課應該分3個模塊,訓練準備、訓練發展和恢復再生,對應的就是熱身、正課和放松時間。這里值得提醒父母注意的是,熱身很重要,但肌肉放松更重要,不要以為孩子看起來沒有那么累,就忽略了這個部分,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誤區。如果孩子的肌肉沒有得到有效放松,肌肉記憶始終很緊張,就會過早地有傷病,身體的進步空間也會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