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筆者近期做了題為“目前生豬市場行情較好,為何不養豬”的采訪,受訪者涵蓋養殖企業、生豬養殖合作社、養殖戶等。受采訪的養殖企業高管認為,首先面豬瘟及其影響尚未消失;其次豬場選址要在偏遠的農村,現在耕地、生態政策嚴格,場地難找,建場投入也很大;再次,如果收購農戶散養豬,數量、質量難達到要求。而且養殖農民很難打交道,年初就生豬收購達成一致,年尾就不一定了。受采訪的合作社社長認為,在本地大家商議建個小養殖場倒還算容易,但別的村看到我們養豬也跟著養,生豬出欄時本地行情就下跌了,聯系企業來收購時由于規模和產量有限,收購商一壓價,出售不賺錢,不賣更虧,結果錢別人賺了,風險我們擔了。受采訪的農戶介紹,年輕人外出務工,年級大的養殖戶最多養三兩頭豬,自己吃或賣給熟人。如果讓年輕人回來養豬,一是沒錢修建豬舍,二是收入低于外出務工的收入。
大家說起養豬這事,憂心忡忡,筆者陷入沉思。他們的擔憂,反映的是在市場經濟、小農經濟體制下,市場主體不愿下鄉發展產業的癥結。企業的難處:一是鄉村產業的高資產專用性。前期投入大,建設選址在偏遠農村,一旦失敗,很難通過其它方式加以利用。二是難建立穩定的市場關系。企業要塑造優質品牌要求穩定的供貨渠道、足夠的量、較好的品質,企業面對農村散戶交易成本高,農戶易違約。農戶的難處:一是自主生產缺資金、技術,風險高。二是“訂單+農戶”機制中,農戶的產量微乎其微,企業違約成本小,訂單合約形同虛設。合作社的難處:我國小農經濟基礎上的農民合作社,如同稍大一點的散戶,和散戶有一樣的難題。“企業 +合作社+農戶”模式中,原先企業承擔的成本、面臨的風險,大部分被轉移給合作社,發展艱難。
然而,廣元市劍閣縣東寶鎮地處偏遠貧困山區,不但讓生豬產業牢牢扎根,如今還結出了累累碩果。東寶鎮位于三縣交界處,幅員面積66.79平方公里,近年來全鎮大力發展生態生豬、特色水果等產業,建成鄉村大型康養綜合體,走出一條偏遠鄉鎮的農旅融合發展之路。2017 年至2020年,全鎮村集體經濟經營性純收入累計達367萬元。東寶鎮是如何破解難題,吸引其它工商資本下,又在鄉村產業中大放異彩呢?
1具體做法
東寶鎮新梁、迎春、雙西、聯合、燕山村構建“全鎮整合、跨村聯營”發展氛圍,成立集體經濟聯合發展總社。合理使用農村“三資”所有者權益,統籌整合項目資金、閑置資源資產,建成經營性設施,減小市場主體入駐成本,縮短投產周期;充分發揮協調優勢,降低農戶組織成本,降低投資風險。東寶鎮流轉土地87畝,投入800萬元,建成7個集體生豬養殖示范場;流轉林、荒地700畝,投入216萬元,建成特色水果種植基地;整合資金30萬,改造提升2套翠云廊拆遷時國資委贈送別墅。
總體規劃布局,統籌資金項目,建設配套設施,改良生產條件,減少市場主體經營成本,提升后期運營效益。集體養殖示范場附近建成藕田100余畝,采購污水處理設備,構建“生豬一藕田”種養循環體系。完善特色水果種植基地冷鏈物流體系,流轉土地8 000平方米,投入500萬元,建成1 200噸容量的凍庫;建設自動灌溉系統,投入439.6萬元,建成提灌站2個,鋪設滴灌管道4000余畝;組建農機生產服務隊,投入15萬,購置小型農機5臺、無人機3臺。完善別墅周邊環境,整合涉林項目,栽種林木、花卉5 000余株,建成康養中心。
東寶鎮切實規避自身技術、資金、銷路劣勢,多方考查,引入市場主體后期運營,降低自營風險。構建利益聯結機制,保障成員收益。養殖場引入康恩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營,年出欄生豬8 000頭,構建“541”( 成員:集體:合作社= 5 :4:1)收益分配方案,去年集體此項收入110萬余元。水果基地引入四川福果農業科技發展公司、劍柑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業大戶14戶,年產水果8 000余噸,建立分紅方案(合作社“541” 、大戶固定300元/畝,年),去年集體此項收入45萬余元。
引入業主經營康養中心,年接待游客5萬余人,建立固定分紅方案(1~2年,10萬/年;3~4年,15萬/年; 5年后,20萬/年),集體此項去年收入10萬元。集體凍庫、農用機械租賃收入28萬余元。依托楊家河水庫秀麗風景,以集體經濟為基礎推進鄉村文化建設,積極促進農旅融合發展。提升產品知名度與附加值,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益,促進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治理。 “敲詐游客、漫天要價”等景區惡性事件屢屢報道,東寶鎮意識到“良好的村風民俗是鄉村旅游業的命根子”,制定村規民約,評選“十星戶”,構建村民家庭道德積分和村集體年終分紅的關聯機制,倡導文明鄉風,全鎮累計分紅231萬余元,惠及1.2萬成員。舉辦“李花節”“采摘節”,積極展現新村新貌,留住游子鄉愁,去年接待游客人次達4萬余。
2幾點思考
2.1 市場經濟體制下,鄉村穩定生產、供需關系的建立。
“企業+農戶”模式中,當市場行情轉好帶來的收益大于農戶違約成本,或市場行情變差帶來的損失大于企業違約成本,雙方極易違約。東寶鎮“企業+村集體+成員”模式中,企業違約會失去大量生產來源,成員違約會影響集體收益和自身分紅。在市場行情波動時,雙方因大的違約成本,都會選擇暫時忍受損失,利于長期建立穩定合作關系。三年來東寶鎮未出現企業、成員違約事件。
2.2企業入駐,現代農業元素自發流入農村,提升生產力。
為提升產品質量,企業會統籌整個生產過程,促進農村良種普及、科學生產,從而促進農業現代化。以前東寶鎮果樹、生豬品種繁多,良莠不齊。如今集體示范園區,已全面普及“蜂糖李”“5 月脆”“女皇李”“愛媛38”“明日見”“黃美人”“二元”“三元”雜豬等優良品種。施肥、施藥、下苗、修枝、掛果、防蟲、防疫等農業生產活動,由專家團隊、技術人員、農機隊提供全程服務。東寶鎮已初現機械化生產、自動化灌溉等農業現代元素。
2.3規模、集約、高效生產方式,增大產品市場談判力。
現代化生產方式使得東寶鎮的生豬、水果價格低、質量好、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力,“見錢賣、賤價賣”變為“挑買主、高價賣”。東寶鎮特色水果遠銷重慶、湖南、上海、俄羅斯、新加坡,生態生豬固定分銷成都、南充、九寨溝等地。
2.4 優質產品打開銷路形成市場供應端缺口,市場主體為填補缺口,與農民形成良性競爭關系。生產經營活動加大農村勞力市場需求。集體示范園效益良好,激發農民創業熱情,全鎮創業貼息貸款高達2 000余人,累計高達5 000余萬元。集體生豬養殖示范園、特色水果種植基地年產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企業、合作社開展“實地教學、跟蹤指導、保底收購”等惠農服務,指導農民創業增收。目前全鎮年出欄年生豬達6萬余頭、特色水果種植面積達1萬余畝,老百姓去年當地務工收入累計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