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千紅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在媒體或者官方書面文件上見到村委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稱呼,但是何為村委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首先闡述一下村委會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區別、聯系:
1村委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概念
1.1村委會
全稱是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1.2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是《憲法》《民法總則》《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物權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等法律法規中提到一個名詞概念,但該名詞具體內涵在法律.上并未有準確定義。
2村委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要職能
2.1村民委員會
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依照憲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開展自治活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
支持和組織村民依法發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其他經濟,承擔本村生產的服務和協調工作,促進農村生產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尊重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維護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保障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承包經營戶、聯戶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財產權和其他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依照法律規定,管理本村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向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報告工作并接受評議,執行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議、議定。
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
2.2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在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除國家以外對土地擁有所有權的唯一的組織,其職責主要是組織本集體成員參加生產活動,利用本經濟組織的生產資料、生產工具等從事營利性活動。
3村委會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構成
村委會一般由所在行政村的十八周歲以上有選舉權的村民選舉產生,村委會成員為本村村民。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一般由所在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所有村民構成,包括已出嫁但戶口未遷出的“外嫁女”、戶口遷出原村且已嫁入本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喪偶女”等。
4村委會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關系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村委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經營、管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名下財產的經營組織,在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雖然村委會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兩種不同的組織,但是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并未有明確區分村委會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成為常態,當然這也是造成了我們誤解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就是村委會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邊緣不斷向農村擴張,農村征地拆遷補償、收益分配等糾紛逐漸增多,其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問題一直是化解該類糾紛的難題。筆者認為,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主要存在法律法規缺位、農村戶籍管理不規范、行政救濟途徑不暢、司法救濟途徑單一等問題。目前,在國家層面上并沒有出臺統一的法律規范制度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進行認定,導致各部門在處理該類糾紛時存在“無法可依”的窘境。在一些地方,農村戶籍存在遷進遷出戶口把關不嚴、程序不規范等問題,導致諸如“外嫁女”出嫁后戶口仍留在原戶籍、一人多戶、空掛戶、回遷戶等現象。其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涉及行政機關與村民自治之間的界限,而這在實踐中往往很難厘清,有的基層政府在處理該類矛盾糾紛中方法措施不多,尤其是在處理相關信訪申訴的時候,力度有限。在司法實踐中,各地法院在審理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糾紛時,做法不盡相同造成司法不統一。
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工作要突出四個方面:加強立法工作,統一認定標準;加強行政管理,明確認定程序;規范訴訟程序,統一裁判標準;注重多元解紛,創新調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