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 青

優質的醫療資源歷來是稀缺資源。如今,借助人工智能和互聯網,一名初出茅廬的醫生在確定病因、對癥下藥時,也能得到數位院士專家的“指點”,讓偏遠地區患者同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這得益于近7年來,大專家.COM不斷研發的一本“AI版《新黃帝內經》”——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整合診療智能決策支持系統“醫生云”。據悉,大專家.COM是一個由中國兩院院士及多名國家級學科帶頭人共同發起構建的醫學服務平臺。
在黑龍江大慶的一家醫院,一位年輕醫生正在認真研究患者的情況。該患者一個月來反復腹痛、大便出血。經初步檢查,醫生做出慢性結腸炎的判斷。
但慢性結腸炎的病因和病變各不相同,能否進一步鎖定目標,醫生不禁皺起了眉頭。他打開電腦的一個軟件,上傳了患者的相關資料。很快,軟件給出了診斷意見:除了慢性結腸炎,不排除有潰瘍性結腸炎的可能性。接著,軟件又給出了診斷思路、指標特征和治療思路。
這款幫助醫生做出診斷的軟件,就是“醫生云”。在國家提倡分級診療緩解看病難,提升基層醫院醫生的醫療水平,成為醫療領域專家關注的話題。大專家.COM正是由此出發,以“讓醫生成長不再難”為己任,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樊代明為首的百位院士專家共建MedBrain研究團隊,吹響了中國基層醫療水平提升的集結號。
從2014年開始,院士專家團隊根據疾病基礎特征、遺傳指標、未病管理、慢病管理、內科診療、外科診療、醫藥研究,分別從事不同疾病的診療模型構建。他們毫無保留地向診療模型貢獻了多年來的診療案例、數據和經驗。長達7年里,由院士領銜、上千名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的57支研究團隊,完成了超過10萬個診療因子的建設和標注,覆蓋了1萬多種疾病的診療。
從面向醫生培訓,到基層、到院士的多級病例診斷體系,大專家.COM利用診療模型的構建,嘗試了一系列服務,最新完成的整合診療智能決策支持系統“醫生云”,是診療模型從信息化、知識化向智能化的轉變,也是其落地應用的關鍵一步。
在“醫生云”上,基層醫生僅需簡單輸入患者基本信息及癥狀、指標等數據,系統即可基于MedBrain給出診斷思路、治療方案、醫學要點和知識疑點在內的診療建議。對于基層醫生來說,不僅有“醫生云”上57支院士專家團隊協助進行診療決定,還能從中汲取院士專家的智慧,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對患者來說,人工智能賦能醫療診斷,意味著更精準的診斷和更有效的治療。
當系統智能問詢遇到無法解答的問題,也就是疑難雜癥時,就會進入智能分級教育模式,通過醫聯體內部各級醫生和MedBrain院士專家團隊的分級連接,疑難雜癥將會直送到各位院士專家手里。這意味著,一位遠在偏遠地區的患者,也能得到來自北上廣的三甲醫院科室主任的直接診斷。
據悉,“醫生云”已申報了發明專利100余項、PCT國際專利8項和商業秘密保護12項,并于2020年列入上海市新基建重大項目?!搬t生云”還將進一步完善診療模型,讓疑難雜癥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