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 杰

近年來,無論是互聯網行業還是傳統行業,都在積極擁抱數字化,我國的制造業也正迎來新一波發展機遇和新的挑戰,如何加速數字化升級,考驗著眾多制造企業。而隨著人工智能、5G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工業制造領域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部署階段,相對于單純的設備升級,溝通方式的數字化已經成為發揮數據價值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人員流動的停滯讓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遠程運維指導的重要性。
7月29日,阿依瓦(北京)技術有限公司(ALVA Systems)發布了一款基于AR(增強現實)技術的工業軟件,在空間標注這一主打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模型識別、投放以及圖像識別等功能,以應對更加復雜的工業數字化現場需求,這款名為ALVA Rainbow遠程專家指導平臺一經發布便引發行業的廣泛關注。
ALVA Rainbow是一種用于遠程培訓指導、遠程評審、工業巡檢的軟件平臺,更是一個工業場景下的通訊溝通平臺,而技術的核心是AR。主要應用在工廠一線,代替工人介入不安全的作業場景、幫助培訓新進廠的工程師。其采用的核心技術是AR,這種技術給物理和現實世界之間架起了橋梁,讓很多工業生產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模擬。
在解決故障的過程中,ALVA Rainbow基于ALVA模型識別技術,現場工程師通過使用Rainbow掃描故障設備,即可查看置于實際設備之上的AR數字模型,根據動畫指導,工程師無需掌握專業技術知識,就能夠按部就班地完成維修工作,最終實現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閉環。
“這在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場景中似乎小得可以忽略不提,但卻代表了工業軟件產業新的技術方向——以人為本。”ALVA Systems CEO楊衛國表示,制造業其實有很多關于人的困惑,賦能一線員工,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事,當前有很多公司的信息化投入,都集中在管理、供應鏈、客戶關系系統,而非一線的工人和工程師。而隨著企業數字化的進步,很多工廠作業人員面臨職業技能的挑戰。在這樣的情形下,數字化技術越強,人的壓力反而越大。
企業數字化浪潮在我國已經激蕩多年,在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制造業仍面臨不少難題,特別是對于數量更為龐大的中小型制造企業而言,或許貼合實際需求可能才是最終的驅動力。
當前,我國正全面提升制造創新能力,加快向“制造強國”的轉變。作為關乎我國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和核心支撐工業軟件與基礎原材料、高端芯片等,同被列為亟需全力攻堅的關鍵核心技術;工業軟件日益受到更高的關注,其國產化程度將對實現制造強國具有更加重要意義。
前瞻產業研究院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工業軟件市場進一步增長,達到了1974億元,同比增長11.2%。報告認為,中國工業軟件市場未來5年規模有望突破4000億元。然而與龐大市場相反的是,中國工業軟件產業仍然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痛點問題,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缺乏核心技術,國產工業軟件產業整體還需要“突圍”。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在很多關鍵環節國產工業軟件占比不足5%,相關技術存在明顯短板,自主版權的軟件和平臺系統依然缺位,成為我國制造強國戰略實施的最大軟肋。“工業軟件需要相當深厚的技術積累,國產突圍道阻且長,但如今在國家政策支持和軟件企業的不懈努力下,國產軟件在增強現實這一類新興領域有望趕超。此次全新升級的ALVARainbow在某些領域甚至已經超越了國外領先企業,這無疑讓大量需要數字化轉型的制造企業有了更具性價比的新選擇。”
作為國內最早并一直專注于異構計算應用開發的公司,ALVA近年來持續發力工業AR算法,而依托模型識別和空間標注兩大核心技術,此次Super Rainbow的發布在全球AR工業應用領域都具有領先意義,也為國產工業軟件的“突圍”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