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 北京 100000)
學科服務的前身是學科館員,國外的學科服務是1950年由美國的布拉斯加大學圖書館首次開啟的,國內的學科館員制度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率先開展學科服務,后來被廣泛引入到其他高校[1]。隨著通信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環(huán)境的快速發(fā)展,學科服務的內涵不斷地擴展和更新[2]。學科服務以用戶為核心,面向教學和科研,向用戶提供個性化、專業(yè)化和知識化的服務,作為圖書館與用戶之間溝通的橋梁,為用戶的教學與科學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關于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網絡調研主要面向985高校、雙一流高校,針對學科服務的制度建設、人力資源保障、運行模式構建、學科服務內容以及服務效果展開,調研內容比較全面,但針對具體學科的服務調研較少[4-10]。本文面向法學學科,調研我國法學學科發(fā)展強勁的高校圖書館網站,分析法學學科服務內容,發(fā)現相關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為推動法學學科服務與知識創(chuàng)新,助力法學學科發(fā)展提供借鑒。
本文是以第四輪學科評估法學類參評高校為調研對象。在法學一級學科中,共57所高校的法學學科被評為A+、A、A-、B+、B、B-共六個等級[11]。這57所高校中包括了傳統(tǒng)法科強校“五院四系”,即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上述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水平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我國法學學科高校的學科服務現狀,故選取為法學學科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調研對象。本文運用網絡調研分析方法,調研上述高校的圖書館網站提供的學科服務內容,經調查發(fā)現華東政法大學圖書館、遼寧大學圖書館、黑龍江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圖書館、大連海事大學圖書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共6所高校圖書館網站無法正常打開,故本次網站調研以剩余51所高校為主。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互聯網時代,海量的文獻信息資源為高校教學與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信息檢索獲取也占用了教學科研人員大量的時間。因此,以學科為單元收集、評價、組織和整理館藏資源、網絡相關免費資源以及相關OA資源,建立組織體系和檢索平臺,并進行內容管理,對學術資源展開導航,從而為教學與科研提供學科資源支持,提升教學與研究的效率。
從網站調研結果分析,51所高校中提供學術資源導航服務的有37所,占比74%。大部分的高校圖書館提供的電子資源導航系統(tǒng)一般為用戶提供基于學科、數據類型以及資源種類、語言種類等分類標準的導航服務。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提供數據庫導航、電子期刊導航、電子圖書導航服務,并能夠展開期刊、電子書的關聯服務,縮短用戶的資源獲取路徑,提高資源獲取效率。北京大學圖書館整合研究熱點、動態(tài)資訊、研究機構、自有學術成果、學科態(tài)勢分析報告、資源推薦、科研學術評價等學科資源,建設學科信息門戶,清華大學圖書館建設了重點學科網絡資源導航平臺,同時利用LibGuides學科服務平臺收集、組織19個學科主題的館內外各類學術信息資源。
1.課程教學
根據網站調研內容分析,51所高校均已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目前信息素養(yǎng)教育模式均采取課程教學+講座培訓的模式。根據網站調研結果,共有45所高校的文獻檢索課程作為通識選修課或者必修課,由圖書館館員負責講授,占比約89%。
2.專題培訓
圖書館不僅通過開展通識文獻檢索課程來提升用戶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同時也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活動,如專題培訓、預約培訓、數據庫培訓、嵌入式培訓以及新生入館培訓等,以幫助用戶提升信息意識、提高能力、強化信息道德以增強用戶的信息素質。高校圖書館根據用戶學習科研需求,會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培訓,內容涉及館藏資源與服務利用、計算機常用軟件使用技巧、文獻與數據管理、學術趨勢分析等,專題講座亦被稱之為公共講座、系列講座,開展專題培訓講座的占比約96%。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Mono-Dispersed Slurry in a Climbing Pipe of Dredging Engineering
3.預約培訓
近年來,隨著用戶需求的個性化特征日趨明顯,大部分高校圖書館除了開展面向全校師生的定期專題培訓以外,也會面向院系或班級提供預約專場培訓服務,根據用戶群的特定需求,開展個性化信息素養(yǎng)培訓活動,開展預約培訓活動的占比約89%。
4.嵌入式培訓
數據庫培訓、新生入館培訓、嵌入式培訓也是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主要方式,其中,嵌入式培訓是圖書館館員與教師合作,融入到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種信息素養(yǎng)教育模式,圖書館館員通過嵌入到專業(yè)課程實體課堂或者在線虛擬課堂為學生提供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資源以及資源獲取利用方法,為用戶提供深度教學支持服務。開展嵌入式培訓的高校占比約31%,這種主動融入教學的學科支持服務發(fā)展比較迅速。
隨著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及新媒體的不斷涌現,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不再局限于通識課程教學+專題培訓的模式,也會根據用戶淺閱讀的習慣,充分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如采用信息素養(yǎng)小游戲、微視頻、微課堂、微信公眾號發(fā)布等多樣化的形式,培養(yǎng)用戶的信息素養(yǎng),將個性化信息素養(yǎng)教育內容主動推送到用戶面前,用戶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對資源服務做到隨需隨取,這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
1.科研立項階段。從圖1中可以看出,法學A類高校圖書館開展的各項科研支持服務的比例均高于法學B類高校。在科研立項階段提供的信息調研服務、定題服務、查收查引服務中,信息調研服務的普及率遠低于查收查引服務與定題服務,這可能與服務內容深度有一定關系。

圖1 法學學科科研支持服務在法學A類與B類高校圖書館的開展比例
2.科研中期階段。軟件工具提供與培訓指導服務、數據支持服務以及科研素養(yǎng)教育服務中,科研素養(yǎng)教育與軟件工具培訓指導服務開展普及率較高。科研素養(yǎng)教育服務常與教學支持服務中的各類型培訓整合在一起,以系列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的形式提供。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獲取與分析已成為法學研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因此,軟件工具培訓指導服務也成為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內容,但付費軟件工具提供服務與數據支持服務的開展普及率較低,究其原因,與圖書館資源建設布局以及數據獲取分析能力建設有一定關系。
3.科研結項階段。科研道德與學術誠信、論文寫作與投稿指南、科研數據管理、科研成果存儲服務中,科研成果存儲服務的普及率較高,這與各大高校機構知識庫的建設有較高關系。論文寫作與投稿指南服務經常嵌入到科研素養(yǎng)教育活動中,但也有部分高校圖書館在網站中設置專門欄目提供服務。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科研道德與學術誠信培訓指導服務常作為論文寫作與投稿指南服務內容的一部分,很少單獨出現在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的專題之中,開展普及率很低。
近年來,部分高校圖書館根據學校行政管理部門、科研管理部門的實際需求,基于自身海量學術資源優(yōu)勢,利用信息分析方法處理各類文獻數據,統(tǒng)計學校科研成果,揭示學科、機構的學科競爭力和影響力,分析研究人員的科研績效,探測各學科主題的前沿趨勢,為學校的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機構評估、人才評價等工作提供決策支持服務。目前也存在部分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展了決策支持服務,但并未在其圖書館網站設置相應欄目進行宣傳,故而通過網站調研無法得知相關信息。本文根據服務內容加工深度,將決策支持服務分為成果統(tǒng)計報道類、科研評價分析類和前沿趨勢探測類。成果統(tǒng)計報道類服務常包括發(fā)文統(tǒng)計報道、ESI學科動態(tài)排名等;科研評價分析類包括個人績效評估、競爭力分析與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服務;從圖2中可以看出,法學學科決策支持服務在法學A類高校圖書館開展的比例高于法學B類高校圖書館。

圖2 法學學科決策支持服務在法學A類與B類高校圖書館的開展比例
根據目前的調研結果來看,目前開展的科研評價分析類服務與前沿趨勢探測類服務一般是基于文獻層面的數據分析與統(tǒng)計開展,僅有少數學校開展了基于各類型數據的決策支持服務,例如浙江大學圖書館根據網絡公開信息、各類統(tǒng)計信息與數據、文獻資料等完成《浙江大學與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對比分析》《浙江大學與亞洲一流大學的對比分析》報告。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法治實踐各個環(huán)節(jié)產生的數據與信息也為法學研究的趨勢探測提供了基礎數據,因此,針對科研部、學科辦的需求,法學類高校圖書館開展法學學科分析與前沿探測研究時不僅需要針對論文數據,也要關注法治實踐產生的各類數據,如法律法規(guī)類數據、裁判文書類數據、司法實踐服務類數據等,各類數據的綜合分析有利于問題的發(fā)現與需求的識別以及熱點的追蹤,進而開展法學學科趨勢的探測,為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提供決策支持。
總體來看,決策支持類服務在法學學科高校圖書館中并未廣泛開展。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51所調研高校中,開展成果統(tǒng)計報道類服務的高校圖書館占比60%;開展科研評價分析類服務的高校圖書館占比48%,前沿趨勢探測類服務的開展普及度最低,約占39%。整體來說,決策支持類服務目前處于探索階段,但前景比較廣闊,各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自身學科和機構實際情況,開展個性化、深層次的決策支持類服務,以助力一流學科和一流學校建設。
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各類學術出版物迅猛增加,學術信息的交流、共享和獲取也更為便利,但也為館藏學科資源建設和各類學科資源組織帶來了挑戰(zhàn)。學科資源建設應根據學校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有針對性地收集各類學術文獻信息,并對目前已有館藏進行合理組織,例如清華大學圖書館采用的Alma管理系統(tǒng),能夠進行期刊、電子書等更為細粒度的資源導航,而不僅僅是各個電子數據庫的導航。同時,也可以充分運用學科服務平臺,匯聚與學科主題相關的各類資源,方便用戶有效獲取所需信息。在充分收集學科主題資源的基礎上,可以建立學科資源特色門戶,進一步完善學科資源的組織和建設。
根據上述調研可以看出,目前法學學科類高校圖書館以新生入館培訓、課程教學、專題培訓、數據庫培訓、預約培訓、嵌入式培訓等各種培訓方式從不同主題、不同時段、不同層次全方位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幫助用戶提高信息素養(yǎng)水平。但嵌入式信息素養(yǎng)教育在法學學科類高校開展較少,需要加強嵌入教學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與嵌入科研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
在信息素養(yǎng)教育過程中,面對不同的用戶群體,應關注不同培訓內容,例如對于剛踏入科研大門的一年級研究生、課題項目初期、課程起始階段,多關注研究現狀、研究趨勢、學科帶頭人、教學參考書等信息;隨著研究與教學的深入,信息需求粒度越來越細,關注具體學者,具體機構的科研成果與學術動態(tài),對數據獲取、數據分析以及分析軟件使用培訓的需求較為強烈,課題或教學進入尾聲階段,對論文發(fā)表、科研數據管理需求較高,因此信息素養(yǎng)教育應針對不用層次的用戶,在教學與科研的不同階段開展多層次、差別化、精準化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
法學科學研究是一項長期的研究活動,隨著大數據環(huán)境下數據密集型科研范式的興起,科研用戶的知識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和專業(yè)化趨勢。法學研究具有實踐性,強調從社會實踐中發(fā)現法律問題,確定研究主題。隨著數據挖掘、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法律實務領域的廣泛應用,任何法律實踐問題背后均隱藏著大量與之相關的海量法律數據。研究人員可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分析相關法律實施狀況,準確、客觀地總結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癥結,綜合運用各類信息分析方法,對照法學理論,按照社會發(fā)展與倫理進步的時代要求,提煉法律適用最佳方案[12]。在這個過程中,圖書館可憑借自身人力資源優(yōu)勢、信息檢索優(yōu)勢、館藏資源優(yōu)勢與分析技能的優(yōu)勢為科研用戶提供科研支持,輔助科研用戶從調研中發(fā)現問題,凝練研究主題,并根據需求,提供查收查引、數據分析軟件工具支持、科研素養(yǎng)教育、論文寫作與投稿指南等服務嵌入科研后續(xù)過程中。嵌入科研過程的學科服務是目前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深化學科服務內容、開拓學科服務方向,創(chuàng)新學科服務方式的重要舉措,學科服務的合理嵌入也能夠有效提升科學研究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
從上述調研和分析可以看出,已有部分高校開展了不同層次的決策支持服務,但整體處于起步階段。一些高校圖書館因為缺乏人力資源、技術工具資源和學校政策支持而處于一籌莫展的狀態(tài)。由于決策支持類服務的開展對館員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數據分析能力和專業(yè)背景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圖書館應該加強人才的培養(yǎng)和引進,為決策支持服務的深入開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決策支持類服務是一項提供解決方案產品的服務,必須加強與用戶合作,深入了解用戶需求,以解決用戶問題為目標,提供精準的決策支持服務,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成果統(tǒng)計報道類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