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振 滕欣欣 于曉莉
(青島市排水運營服務中心 山東青島 266000)
近年來,隨著各地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各地污水排放總量不斷上升。因此我國對環境保護加大重視,各地興建了大量的污水處理廠,導致污泥排放量也逐漸增加。因此污泥的處置成為我國目前主要難題。傳統的污泥處置方法污泥填埋,因其占用土地、污染環境等缺點,已逐漸被放棄。而污泥焚燒、污泥制磚、污泥堆肥等一系列新型污泥處置方式的出現為污泥的資源化利用指明了方向。國家也出臺了GB/T24600-2009《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土地改良用泥質》,GB/T23486-2009《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園林綠化用泥質》,CJ/T314-2009《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水泥熟料生產用泥質》等一系列標準方法。而在這些標準方法中都規定了必須測定糞大腸菌群。
糞大腸菌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污染標志物,是衡量污泥處置效果的重要指標。目前測定糞大腸的方法主要有多管發酵法[1]、濾膜法[2]、紙片法[3]和酶底物法[4]。而酶底物法為近年來新興的方法,已經在測定水中的糞大腸菌群領域廣泛應用,證明其具有快速、穩定、經濟的優點[5]。本文通過研究酶底物法在測定城鎮處置污泥中的應用,為城鎮處置污泥中的糞大腸菌群的檢測提供更快、更靈敏、更簡單的檢測方法。
儀器:科立德 Sealer Plus 程控定量封口機
試劑:酶底物法培養基采用科立德ONPG-MUG培養基。多管發酵法所用培養基與試劑按CJ/T221-2005《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檢驗方法》準備和配置。
1.樣品采集:從污泥處置廠處置后的污泥堆體多點采樣,混合均勻。剔除大小礫石和雜物。
2.多管發酵法:參見CJ/T221-2005《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檢驗方法》
3.酶底物法:取混合均勻的污泥處置廠樣品1.0g,放于裝有100mL無菌水的無菌三角燒瓶中,充分搖勻,制成均勻菌液??筛鶕A期菌數,再進行適當倍數的稀釋。將一支科立德試劑加入均勻菌液中,混勻。將均勻菌液全部倒入51孔或97孔定量盤中,用手撫平定量盤趕除孔內氣泡,用封口機封口。將定量盤置于(44.5±0.5)℃(檢測糞大腸菌群)的培養箱中,培養24h。培養24h后,如無黃色孔穴則為陰性;出現黃色孔穴,若比陽性比色盤的黃色淺,結果為陰性;若與陽性比色盤的黃色相近或更深,結果為陽性。若結果為可疑陽性,可延長培養時間到28h,超過28h之后出現的顏色反應不作為陽性結果。
用無菌水做空白實驗,將100mL無菌水加入科立德試劑,倒入97孔定量盤中置于44.5℃,培養24h,重復六次。均無任何顏色出現,滿足實驗要求。
分別取青島市兩個污泥處置廠污泥樣品,做6次平行測定。結果取對數(以10為底),進行分析,結果見表1。兩個樣品六次平行結果的RSD為1.64%和1.06%。

表1 不同樣品精密度檢驗結果
取青島市某污泥處置廠不同時期樣品30個,每個樣品用酶底物法和多管發酵法同時測定糞大腸菌群數,將結果取對數(以10為底)進行分析,酶底物法和多管發酵法測定結果見圖1。將酶底法和多管發酵法的結果進行配對T測驗,結果見表2和表3。兩種方法相關系數為0.886,P值為0,說明兩種方法相關性好。兩種方法T測驗,T值為0.810,P值為0.425,P值0.05,說明兩種方法數據無顯著性差異。從T測驗結果來看,酶底物法與多管發酵法在統計學意義上沒有顯著差別。

圖1 酶底物法和多管發酵法測定結果

表2 酶底法和多管發酵法相關性檢測結果

表3 酶底法和多管發酵法配對T檢驗結果
固定酶底物法相比多管發酵法操作簡單,只需要一步稀釋接種,而多管發酵法需要兩步接種且需要進行定性檢測。并且固定酶底物法不需要配置和保存培養基,對環境要求不高,受環境因素干擾少。固定酶底物法檢測時間短,24小時就能出結果,適合應急檢測,而多管發酵法至少需要48小時才能出結果。固定酶底物法對人員素質要求不高,一般檢測人員根據操作說明即可進行操作,而多管發酵法需要對檢測人員進行專門培訓,且需要檢測人員積累相當的經驗才能正確識別糞大腸菌群的特征。
利用固定酶底物法在測定城鎮處置污泥中的糞大腸菌群時具有操作簡單,檢測時間短,受環境因素干擾少等優點。其方法結果經與多管發酵法法進行比對,無顯著差異,證明其方法穩定可靠,可廣泛應用于城鎮處置污泥中糞大腸菌群的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