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霞英,陳晶,熊妃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西 撫州 344000)
宮腔粘連(IUA)也稱Asheman綜合征,是指由于子宮損傷、感染、遺傳等因素致使子宮內膜內膜纖維化,宮腔全部或部分粘連癥狀,臨床表現為月經周期異常、痛經、閉經等,嚴重者甚至導致不孕[1]。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配合雌激素治療為IUA的首選治療方案,可有效改善IUA狀態,恢復月經周期及生育功能,但臨床對雌激素的使用劑量尚無統一的用藥標準,有研究[2]認為高劑量雌激素可促進受損子宮內膜修復,也有研究[3]認為低劑量對預防宮腔再粘連效果較為理想。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3種劑量雌激素治療中重度宮腔粘連(IUA)的療效和不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中重度宮腔粘連患者,根據雌激素用藥劑量的不同分為研究組(3 mg)、對照1組(6 mg)和對照2組(9 mg),每組30 例。研究組年齡23~38 歲,平均(31.09±2.55)歲;粘連程度:中度17例,重度13例;孕次1~4次,平均(2.03±0.69)次;宮腔操作次數1~5 次,平均(2.16±0.73)次。對照1 組年齡24~36 歲,平均(30.67±2.48)歲;粘連程度:中度16 例,重度14 例;孕次1~3 次,平均(1.81±0.66)次;宮腔操作次數1~4次,平均(2.14±0.61)次。對照 2 組年齡 24~37 歲,平均(30.85±2.73)歲;粘連程度:中度15例,重度15例;孕次1~3次,平均(2.21±0.59)次;宮腔操作次數1~4 次,平均(2.57±0.84)次。3 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陰道超聲及查體檢查,按照美國生育學會IUA 評分標準,符合中重度IUA 臨床診斷標準;入院前2 個月未服用過激素類藥物;經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TCRA)治療,手術成功;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雌激素禁忌證者;合并其他原因引發的子宮病變;合并內分泌功能障礙者;合并言語或認知障礙者。
1.2 方法 于經期結束后3~5 d 實施TCRA 手術,患者取仰臥位,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手術過程可見宮腔狀態基本正常,雙側輸卵管開口。手術結束后,于宮腔內置入通液管球囊,注入4~5 mL 0.9%氯化鈉溶液,術后5 d取出,置入宮內節育器。術后給予2~3 d 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第2天,均給予戊酸雌二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38,規格:1 mg)飯后口服治療。其中,研究組每天3 mg,對照1組每天6 mg,對照2組每天9 mg。21 d 為1個用藥周期,之后5 d 加用黃體酮膠囊(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902,規格:50 mg)口服治療,每次200 mg,每天2 次。于第1 個治療周期結束后,在第2個月月經來潮時開展第2 個治療周期。連續治療3 個月經周期。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行常規宮腔鏡檢查,比較3組治療效果。評價標準[4]:痊愈,子宮形態正常,月經周期及月經量均恢復正常,宮腔鏡檢查顯示雙側輸卵管開口可見;顯效,月經量較治療前明顯增加,月經周期延長,宮腔形態基本恢復正常,宮腔鏡檢查顯示雙側輸卵管開口可見;有效,月經量較治療前有所增加,月經周期有所延長,宮腔鏡檢查顯示單側輸卵管開口;無效:治療前后月經量、月經周期無明顯變化,宮腔鏡檢查顯示宮腔再次粘連,需實施二次手術。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乳房脹痛、體質量增加、惡心嘔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1 組和對照組2 組(P<0.05),對照1 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2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未發生不良反應,對照1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明顯低于對照2 組的26.7%(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IUA 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有報道[5]指出,人工流產、刮宮等宮腔操作及感染性疾病均可能導致IUA發生。手術為IUA臨床首選的治療方式,TCRA術可有效解除宮腔粘連狀態,恢復子宮形態[6]。中重度IUA由于宮腔粘連程度較嚴重,部分患者術后細胞因子表達異常,發生再粘連的風險較高,術后給予雌激素作為常用的輔助治療手段,可有效調節機體細胞因子表達水平,促進術后恢復[7]。有研究[8]顯示,周期性雌激素治療可促進子宮內膜修復,刺激正常的子宮內膜及血管生長,使其覆蓋纖維化組織,降低宮腔再粘連發生率,有效改善預后。賀紅菊等[9]研究顯示,中重度IUA患者子宮內膜受損嚴重,高劑量雌激素可能增強血液中促粘連因子活力,加大內膜纖維化風險,宮腔再粘連發生率較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1組和對照組2 組(P<0.05),對照1 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2組(P<0.05)。提示雌激素治療宮腔粘連,劑量越低,治療效果越好。分析原因為,低劑量雌激素可增強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及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表達活力,刺激受損的子宮內膜修復與再生,而雌激素用量過高,會導致VEGF與TGF-β表達過高,增加子宮內膜纖維化風險和宮腔再粘連發生率[10]。用藥安全性方面,研究組未發生不良反應,對照1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明顯低于對照2組的26.7%(P<0.05)。表明雌激素用量越高,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越高,用藥安全性越低。與王玲玲等[11]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低劑量(3 mg)雌激素治療中重度宮腔粘連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宮腔粘連癥狀,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