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丹東市第一醫院血液風濕免疫科,遼寧 丹東 118000)
類風濕關節炎(RA)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為對稱性多關節炎,具有慢性、侵蝕性、全身性及進行性等特點,臨床表現為軟骨損壞、關節間隙變窄、關節疼痛等不良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會而發展為關節僵直、畸形[1]。目前,臨床尚無RA的針對性療法,一般為控制關節炎癥,盡量修復關節功能。MTX 是治療RA 的基礎藥物,安全可靠,療效確切,但單獨使用療效有待提高。英利昔單抗在細胞毒性作用下起殺傷膜表面含TNF-α細胞的作用,但其用于RA治療的研究較少[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3例R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英利昔單抗與甲氨蝶呤(MTX)聯合使用與單獨使用MTX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中的療效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RA 患者105 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52)與實驗組(n=53)。對照組男 8 例,女 44 例;年齡 23~72 歲,平均(47.50±4.23)歲;病程1~9年,平均(5.16±1.13)年;依據美國風濕病協會ACR關節功能分級:Ⅱ期22例,Ⅲ期19例,Ⅳ期11例。實驗組男5例,女48例;年齡24~71歲,平均(47.53±4.28)歲;病程2~8 年,平均(5.20±1.15)年;依據美國風濕病協會 ACR 關節功能分級:Ⅱ期 23 例,Ⅲ期 21 例,Ⅳ期 9 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3]臨床診斷;遵醫囑用藥。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精神疾病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拒絕參與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甲氨蝶呤(江蘇奧賽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056,規格:100 mg)治療,每次10~15 mg,每周1次加10~20 mL 0.9%氯化鈉溶液靜脈注射。
1.3.2 實驗組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英利昔單抗(韓國生物科技公司)治療,分別于第0、2、6、14周給予靜脈輸注約3 mg/kg,全程嚴格參照規定完成臨床病情的評估、實驗室相關檢查報告及收集不良事件等工作,第18周進行最后1次復診,完成實驗相關評估及所有檢查內容。
1.4 觀察指標 臨床治療效果:顯效,癥狀、體征消失;有效,癥狀、體征顯著改善;無效,癥狀、體征無任何好轉且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18周后的腫脹關節數、壓痛關節數情況;采用魏氏法(試劑盒購自于美國Millipore公司)檢測紅細胞沉降率(ESR)水平;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評估患者治療前、治療18周后疼痛程度,總分10分,無痛為0分,輕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比較兩組肝功能異常、呼吸道感染、惡心、骨髓抑制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壓痛關節數、腫脹關節數、ESR、疼痛程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壓痛及腫脹關節數、ESR水平、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壓痛關節數、腫脹關節數均少于治療前,且實驗組少于對照組;ESR水平、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壓痛、腫脹關節數、ESR、VAS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enderness,swelling joint number,ESR,VA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壓痛、腫脹關節數、ESR、VAS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enderness,swelling joint number,ESR,VA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ESR,紅細胞沉降率;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VAS(分)50.85±14.06 52.20±7.37 0.618 0.538 32.47±9.16a 26.05±7.38a 3.958 0.000組別對照組(n=52)實驗組(n=53)t值P值對照組(n=52)實驗組(n=53)t值P值壓痛關節數(個)10.57±2.78 10.84±2.78 0.498 0.620 3.45±0.73a 2.40±0.61a 8.004 0.000腫脹關節數(個)7.61±2.25 7.65±2.17 0.093 0.926 1.73±0.40a 1.10±0.32a 8.920 0.000 ESR(mm/h)40.86±10.54 42.08±9.75 0.616 0.539 29.73±7.14a 21.41±5.40a 6.743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肝功能異常2例,呼吸道感染1 例,惡心5 例,骨髓抑制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23%;實驗組肝功能異常1例,呼吸道感染0例,惡心2例,未發生骨髓抑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66%;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56,P=0.035)。
自身免疫功能的慢性炎癥損傷、紊亂及吸煙等均為導致RA形成及發展的主要因素。RA常累及患者關節,導致患者膝關節、掌指關節發生畸形,甚至喪失關節功能,預后較差。該疾病不僅嚴重累及患者關節,同時會引發心臟瓣膜、心包膜、胸腔積液等關節外病變[5]。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臨床療效及改善預后的關鍵。
RA 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通過誘導關節軟骨組織、滑膜組織中炎癥細胞的浸潤,進而增強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的活性。ESR指紅細胞沉降率,當血液加抗凝劑后置入特殊玻璃管中,檢測1 h紅細胞下降的距離,即為紅細胞沉降率,又稱為血沉。MTX即抗葉酸抗腫瘤藥物,可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及甲酰基轉移酶的活性,還能有效阻止破骨細胞不斷增殖,充分發揮抗炎作用。此外,MTX還具有較強抑制作用,如體液、細胞等免疫反應,抑制作用良好[6]。MTX雖能對部分RA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起有效的緩解作用,但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錯失最佳治療時間。英利昔單抗是目前臨床上較為罕見的一種具有殺傷膜表面含TNF-α 細胞的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單克隆抗體,具有誘導活化T 細胞凋亡的功能,導致生物活性喪失。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壓痛關節數、腫脹關節數均少于對照組,ESR、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英利昔單抗聯合MTX 治療的臨床療效優于單獨MTX治療,可有效延緩患者關節侵蝕、關節破壞程度與關節腔狹窄損害的進展,減輕疼痛,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為臨床提供重要依據,但長期療效仍需進一步研究觀察。
綜上所述,英利昔單抗聯合MTX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明顯優于單獨MTX 應用效果,可有效改善RA 有關癥狀及體征,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發生,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