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風,陳雪誼,樓麗瓊,黎清香,黃自珍,李淑玲*
(1.江西省人民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2.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廣州 510180)
中醫診療因操作簡便、安全、適應證廣等優點,在國內外醫院廣泛應用[1-6],但傳統中醫診療通常注重療效,忽視感染風險[7],對使用后的中醫復用診療器械的清洗消毒質量要求不嚴格,近年來,國內外因使用中醫復用診療器具后引起醫院感染的報道較多。如何提高中醫復用診療器具處理質量,降低中醫復用診療器具處理質量而引起的感染風險,已成為醫院相關職能部門共同關注的問題。本研究采用微信問卷調研江西省和廣東省105家醫院中醫復用診療器具處理現狀,了解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及滅菌存在問題,旨在為規范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管理,制定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清洗消毒、滅菌的標準化操作規程提供循證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20 年2—3 月采用微信對江西省和廣東省105家醫院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各級醫院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及滅菌質量監管的資料和數據。
1.2 方法
1.2.1 問卷制作 依據2017 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拔罐類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試行)》和北京市衛健委發布的《中醫診療器具消毒滅菌規范(試行)》相關規定,查詢相關資料,反復進行調查并請本專業專家審核,不斷完善資料,設計《各級醫院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滅菌現狀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被調查醫院一般資料、中醫復用診療器具處理部門、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監管等3個維度29個條款。
1.2.2 調查方法 通過問卷星制作調查問卷,將問卷鏈接通過微信發送至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交流群,線上培訓參與問卷的調查人員,了解調查目的、方法和內容[8]。問卷填寫后,由調查人員在后臺提取數據,為防止調查問卷數據偏移,數據采集抽取一定比例的問卷交叉復核,避免出現誤差。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1 醫院等級與床位占比情況 本研究調查的105 家醫院中,三級甲等醫院占比42.86%,三級乙等醫院占比13.33%;床位≥2 000張占比10.48%;1 000~2 000張占比21.90%。醫院等級和床位具體情況詳見表1。

表1 醫院等級與床位占比Table 1 Hospital level and proportion of beds
2.2 單位性質情況 本研究調查的105家醫院中,綜合性醫院占比84.76%(89/105),中醫??漆t院占比13.33%(14/105),中醫門診占比1.90%(2/105)。
2.3 承擔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滅菌的部門情況本研究調查的105家醫院中,承擔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滅菌的部門為臨床使用科室的醫院22 家,占比20.95%;為消毒供應中心的醫院83家,占比79.05%。
2.4 承擔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滅菌的22 個臨床使用科室情況 處理中醫復用診療器具場所僅59.09%符合規范要求;27.27%科室有處理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清洗消毒及滅菌設備;50.00%科室有處理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管理制度;59.09%科室有處理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操作流程。臨床使用科室承擔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滅菌具體情況詳見表2。

表2 承擔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滅菌的22個臨床使用科室情況(n=22)Table 2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22 clinical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cleaning,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of the TCM multiplexing instruments(n=22)
2.5 承擔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滅菌的83 個消毒供應中心情況 處理中醫復用診療器具場所符合規范要求的占比84.34%;有79.52%科室有處理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清洗消毒及滅菌設備;59.04%科室有處理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管理制度;72.29%科室有處理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操作流程。消毒供應中心承擔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滅菌具體情況詳見表3。

表3 承擔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滅菌的83個消毒供應中心情況(n=83)Table 3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s that undertake the cleaning,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of the TCM multiplexing instruments(n=83)
本調查中發現,83 個消毒供應中心和22 個臨床使用科室承擔中醫復用診療器具處理的場地、設備、管理制度、操作流程、人員培訓及質量監測等方面均存在問題,但臨床使用科室各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
中醫診療技術因療效好、損傷小已得到臨床廣泛認可,治療中使用的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有設計精確、針對性強等特點,但因使用后的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清洗消毒及滅菌質量要求不嚴格而造成的醫院感染呈逐年增加趨勢,與梁美蓮等[9]研究結果一致。
國內中醫復用診療器具處理有兩種形式,一是由臨床使用科室自己按沖洗、消毒、漂洗和自然晾干處理[10];二是使用后送消毒供應中心集中按十大流程處理。本研究結果顯示,20.95%的醫院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由臨床使用科室處理,但臨床科室由于處理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場所、制度及流程不規范;部分醫院的中醫復用診療器具處理還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方式;部分醫院中醫診療科室或門診不重視醫院感染管理問題,制度及組織結構不完善;特別是基層醫院和小中醫診所是感染監管的盲點,對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清洗與消毒的意識薄弱,未做到一用一清洗消毒及滅菌,使用后未經規范清洗消毒又再次使用現象普遍存在,與錢海東等[11-13]調研結果一致。而國家衛健委2016年頒布的消毒供應中管理規范要求所有需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由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近年來,國外學者[14-15]高度重視中醫復用診療器具引起的感染情況,2012 年美國相關指南推薦[14]:中醫復用診療器具使用后應送消毒供應中心,統一清洗、消毒或滅菌。
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使用科室處理或消毒供應中心處理復用中醫診療器具人員有36.36%或30.12%未經過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操作流程和消毒隔離知識的培訓,不了解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清洗消毒及滅菌要求、流程及職責制度,同時缺乏醫院感染相關知識,與姚力等[16]研究結果一致,在工作中易造成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及滅菌處理質量不合格。
《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試行)》將中醫復用診療器具分為中醫針刺類、中醫微創類、中醫刮痧類、中醫拔罐類、敷熨熏浴類、中醫灌腸類等。其中可重復使用的中醫針具類、微創類進入皮下無菌組織,屬于侵入性操作需達到滅菌水平;重復使用的中醫刮痧類、中醫拔罐類、敷熨熏浴類、中醫灌腸類等,應遵照“清洗-高水平消毒-清潔保存”程序處理,嚴格一人一用一消毒;并對每一類器具進行質量監測。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使用科室和消毒供應中心有專職人員對中醫復用診療器具處理質量進行監測的分別為27.27%和54.22%,多數醫院關注的是中醫診療的效果,追求利益最大化,較少關注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的清洗消毒質量監管,與高樹芳[17]報道一致。如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及滅菌質量不合格,存在嚴重醫院感染的隱患,應引起高度重視[18-20]。
綜上所述,各級醫院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滅菌的流程及質量存在嚴重問題,建議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及滅菌質量監管,制定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滅菌操作流程,建立和健全中醫復用診療器具管理制度,加強環節過程監督管理;強調所有中醫復用診療器具均需集中于消毒供應中心處理,保證中醫復用診療器具清洗消毒及滅菌場所建筑布局、設備、設施符合規范要求,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