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李迎春,何平
(1.錦州市婦嬰醫院內三科,遼寧 錦州 121000;2.錦州市婦嬰醫院呼吸科,遼寧 錦州 121000)
肺炎由真菌、病毒、細菌、支原體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及過敏、免疫損傷、理化因素等所造成的發生于肺泡、肺間質與終末氣道的炎癥,發病率較高,在我國兒科就診病癥中位居首位[1]。根據傳播來源的不同可分為社區獲得性肺炎(CAP)與醫院獲得性肺炎(HAP),其中,CAP最為常見。據相關數據統計得知,世界范圍內,死于肺炎的兒童每年達400萬,而我國死于肺炎且年齡<5歲的嬰幼兒每年達35萬[2]。有報道[3]指出,嬰幼兒肺炎發病機制較為復雜,除涉及各種病原體的侵入及氣道上皮吸附等機制外,機體免疫功能紊亂、異常降低等,在該病發展、發展及轉歸中,同樣發揮重要作用。維生素D為人體中重要的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但在嬰幼兒中存在普遍缺乏的情況[4]。維生素D還有調解免疫功能的作用,因而能抑制病原體感染。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25羥維生素D3[25-(OH)D3]水平在嬰幼兒肺炎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774 例肺炎患兒,根據患兒病情程度不同分為重癥組(n=303)與輕癥組(n=471),另選取同期健康嬰幼兒200 名為對照組。輕癥組男 283 例,女 188 例;年齡 9 個月~14 歲,平均(6.7±0.8)歲;體質量7~16 kg,平均(11.4±3.6)kg。重癥組男199例,女104例;年齡9個月~14歲,平均(6.6±0.7)歲;體質量7~17 kg,平均(11.7±3.5)kg。對照組男116 名,女84 名;年齡9個月~14歲,平均(6.5±0.5)歲;體質量7~15 kg,平均(11.2±3.3)kg。3組年齡、性別、體質量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嬰幼兒肺炎相關診斷標準[5]。排除標準:合并免疫系統缺陷、先天性疾病者;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如肺結核、先天性氣管肺發育不良等)及胃食道反流、吞咽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患兒入院后開展綜合治療,如補液、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平喘等。依據初始治療的經驗性抗生素選擇原則[6],將大環內酯類作為經驗性抗生素,實施抗感染處理。給予患兒阿奇霉素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67,規格:250 mg×6片)治療。第1天,每天按體質量10 mg/kg 頓服(每天最大量≤0.5 g);第2~5天,每天按體質量5 mg/kg頓服(每天最大量≤0.25 g)。如經檢查明確為支原體肺炎,在間隔4 d后,再用此藥治療5 d。若經實驗室檢查及臨床表現證實(即超敏C反應蛋白≥4 mg/L,外周血中性粒細胞≥10.0×109/L)為細菌感染,給予頭孢菌素治療;年齡<5 歲者給予頭孢他定治療,年齡≥5 歲者給予頭孢呋辛治療。
1.3 觀察指標 入組第2天,于空腹狀態下,采集3 mL靜脈血,離心處理分離血清,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待檢。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并檢測25-(OH)D3水平。25-(OH)D3判定標準[7]:25-(OH)D3>20 ng/L,即維生素D充足,若≤20 ng/L,即維生素D缺乏,根據檢查結果分為缺乏組(n=620)與充足組(n=154)。比較缺乏組與充足組住院時間及臨床癥狀(如喘息、咳嗽等)消失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 組血清25-(OH)D3、hs-CRP 水平比較 重癥組、輕癥組血清25-(OH)D3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血清hs-CRP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重癥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輕癥組,血清hs-CRP 水平高于輕癥組(P<0.05),見表1。
表1 3組血清25-(OH)D3、hs-CRP比較()

表1 3組血清25-(OH)D3、hs-CRP比較()
注:hs-CRP,超敏C反應蛋白;25-(OH)D3,25羥維生素D3
組別重癥組輕癥組對照組F值P值25-(OH)D3(ng/L)12.35±1.73 17.44±2.42 31.63±11.51 24.19<0.05例數303 471 200 hs-CRP(mg/L)16.60±4.53 11.27±3.35 3.66±1.46 30.21<0.05
2.2 缺乏組與充足組住院時間、癥狀體征消退時間比較充足組住院時間、癥狀體征消退時間均短于缺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缺乏組與充足組住院時間、癥狀體征消退時間比較(,d)

表2 缺乏組與充足組住院時間、癥狀體征消退時間比較(,d)
組別充足組缺乏組t值P值癥狀體征消退時間7.14±2.12 9.90±3.25 5.30<0.05例數620 154住院時間9.22±3.23 12.24±4.40 4.15<0.05
嬰幼兒肺炎是一種多發生于兒童群體的臨床常見病,多由病毒、細菌感染所致。在我國兒科住院患兒中,醫院獲得性肺炎占比達30%~40%[8]。需指出的是,在小兒群體中,特別是嬰幼兒,其呼吸系統尚處于發育階段,身體機能尚不完善;另外,與成人群體比較,嬰幼兒不僅胸腔小、鼻腔短,且還有較狹窄的后鼻道,因此,患兒有比較特殊的呼吸系統解剖生理特點,如輔助肌肉尚未完全發育、胸廓活動范圍受限等,因此,患兒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此外,嬰幼兒免疫功能尚不健全,機體免疫力弱,因而肺炎易進展為更加嚴重的重癥肺炎,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在造成<5歲兒童死亡的各類疾病中,肺炎位居首位。受抗生素濫用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嬰幼兒肺炎病原體有較高的變異率,且在具體的耐藥菌株方面,也有顯著增多趨勢。目前,嬰幼兒肺炎比較常見的病原體有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非典型病原體(如肺炎支原體、沙眼衣原體等)及細菌(如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等。有報道[9]指出,在肺炎患兒中,20%~60%的肺炎患兒病因難以明確,嚴重影響和干擾臨床正確用藥。
在機體正常代謝運轉中,維生素D 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能參與人體的多種生理過程中,如骨鈣代謝。目前,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已成為廣泛性、緊迫性問題,此物質的持續缺乏會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25-(OH)D3為維生素D的一種典型活化形式,同時還是維生素D 各類代謝產物中最為穩定且含量最多的一種。此物質在外周循環中具有易檢測、濃度高等優點,因而被作為評估兒童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常用指標。有學者[10]指出,當維生素D與T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位于自然殺傷細胞膜上的維生素D3受體(VDR)結合后,能激發免疫調節作用,顯著增強一類細胞殺傷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另外,有報道[11]還指出,缺乏維生素D 與氣道黏膜上皮增生、角化及變性密切相關,此物質缺乏后,氣道的抵抗力會顯著下降,因而易引發感染,造成肺炎反復發作。還有研究[12]指出,缺乏維生素D的兒童發生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是維生素D 水平正常者的6倍。本研究結果顯示,重癥組、輕癥組血清25-(OH)D3水平均低于對照組,hs-CR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充足組住院時間、癥狀體征消退時間均短于缺乏組(P<0.05)。分析原因為,可能與兒童25-(OH)D3缺乏而造成機體免疫力持續下降,因而更易引起肺炎相關。嬰幼兒維生素D水平的高低,與肺炎病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且影響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嬰幼兒肺炎與血清25-(OH)D3水平密切相關,該指標不僅能反映病情程度,且還能影響療效,因此,臨床中需做好維生素D的補充與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