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7月6日,在全省黨建引領城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現場推進會上,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榮燦指出,推進城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是答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湖北的“必答題”、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是省委確定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大實事項目之一,要確保今年年底前高質量完成覆蓋任務。會上,宜昌市、咸寧市、武漢市漢陽區作經驗分享。本刊特將三地的發言摘編整理,供大家學習交流。
宜昌:黨建引領促治理 物業管理樹標桿
◇精心謀劃,上下協同聚合力——
高位統籌推進。將物業管理融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納入2020年市委全會決議。
健全制度體系。制定“123”政策體系,補堵制度漏洞,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
推動力量下沉。推動縣級干部擔任社區第一書記,扎實推進“雙報到、雙報告”,出臺志愿服務激勵嘉許、星級認定等辦法。
◇精準施策,分類推進全覆蓋——
堅持建管并舉,確保老舊小區“常治長效”。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堅持決策共謀、成果共享,把充分發動群眾作為前提,同步推動業委會建設,實行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企業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
聚焦提質增效,實現成熟小區“好中生優”。在專業化物業小區中堅持以質定價、質價相符,優化物業服務收費定價目錄管理,建立物業服務費動態調整機制,并開展物業服務綜合評價,引導業委會規范履職,激勵企業優化服務。
強化兜底保障,推動失管小區“銷號清零”。對無人管理的小區,明確屬地責任,壓實街道、社區等基層組織職能職責。
◇精細治理,健全機制保質效——
工作推進常態化。健全五級責任體系,將“物業服務品質提升行動”明確為市長領辦學黨史辦實事重點項目。
試點創建規范化。堅持評比、調查、走訪在前,確定試點創建對象在后,確保前期工作扎實,對象確定精準。將縣市區組織部門負責人、政府分管負責人及住建、城管負責人分片掛點到小區,確保創建工作有序推進。
目標管理體系化。將物業管理全覆蓋納入基層黨建考核、平安社會創建考評、城市綜合管理評估,夯實屬地責任。
咸寧:堅持黨建引領 推進“紅色物業”全覆蓋
◇找黨員,建組織,打造紅色引擎——
找黨員、抓骨干,壯大紅色力量。對小區各領域黨員進行排查造冊,并結合黨員特點特長,從居民黨員中擇優推選小區黨組織班子成員,并從下沉包保單位中選派黨員干部擔任第一書記。
建組織、強功能,延伸神經末梢。堅持把黨支部建在每一個小區,強化小區黨支部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全程主導業委會組建、換屆工作,同時集中推進物業行業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
◇強統籌,抓發動,優選物管模式——
緊緊依靠小區黨組織和業委會力量,倒排工期、明確責任、限時完成。
針對“三無”小區、自建小區、新開發小區的各類問題,廣泛開展“星空夜話”,破解難題。
聚焦群眾最關注的降低物管成本問題,結合三種小區實際,推出了自管、托管、紅色專管等物業模式,分類打造示范樣板。
◇配公服,抓托底,保障基本服務——
堅持分類施策,配齊公服用房,對2012年來已建成的小區、所有在建小區、已列入舊改項目的小區以及其他小區分別采取不同措施,將公服清理移交攻堅行動落到實處。
發揮國企作用,加強托底保障,積極引導國有物業企業與街道、社區合作,探索“肥瘦”搭配、打包進駐等多種方式,解決部分規模較小、市場化物業不愿進駐的小區物業管理難題。
◇建機制,搭平臺,增強覆蓋質效——
積極推動“三方聯動”機制,每月舉辦一次“圓桌會議”,實打實解決問題。
注重加強物業行業監管,推動制定《咸寧市物業管理條例》,推行“物業服務等級第三方評定”機制,建立物業行業“紅黑榜”。
全面搭建綜合執法平臺,整合相關部門資源,解決侵占公共設施等群眾反映突出問題。
武漢漢陽: 黨建引領打造群眾身邊的紅色工作隊
◇推進物業全覆蓋——
查清底數,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區委主要負責人直接指揮、直接調度,重點摸清老舊小區管理現狀等信息,統籌考慮托管資金來源,系統設計托管方案。分片托管,既不漏一戶,又控制成本。
針對部分老舊小區和城中村居民樓四處分散、不成規模的情況,按照全兜底原則,統一安裝門禁道閘等設備,實現封閉管理全覆蓋。
服務提檔,既優化軟件,又提升硬件。建立片區服務中心,標準化設置房屋維修等聯動服務隊伍,并分批次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升級。
◇推進組織全覆蓋——
建強物業企業黨組織。推動黨員網格員在物業企業任職,引導物業企業選聘黨員職工,定期組織高質量“支部主題黨日”,廣泛開展“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創建活動。
做實紅色業委會。搶抓業委會換屆契機,積極發動下沉黨員、小區優秀黨員依法進入業委會任職。對成立業委會條件不成熟的居民小區,由小區綜合黨支部領導成立“物管會”,代行業委會職責。
強化“三方聯動”。每月舉辦“居民議事趕集會”,定期研究小區治理重大事項,協調物業服務糾紛,實現“要事聯議、服務聯評”,評議結果與物業企業“紅黑榜”直接掛鉤。
◇推進治理現代化——
大力推動物業更好參與小區治理,重點在“幫”“聯”“拓”上下功夫。
“幫”就是下沉力量就近幫促。選派黨群部門處級干部、統戰成員、退休老干部三支隊伍,到社區任第一書記、主任助理、黨建指導員。推行網格員專職化,社區黨群中心只設黨務、政務服務兩個窗口,其他人員全天候下沉到小區。
“聯”就是創新機制加強聯動。推動城管、市場監管、司法三支力量實質性下沉街道、常駐街面,與物業建立小區內外聯動配合機制。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漢陽實踐,打造區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
“拓”就是建強陣地拓展功能。依托物業工作場所,全覆蓋建設“四站合一”的小區“紅色驛站”,推動“四支隊伍”在小區集中,網格員作為運營主體常駐驛站服務。
(編輯整理:肖晗? 潘尚? 魏宏博? 徐能槿? 王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