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夢琪 吳軍 亢立國
“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負責將急救包送到前線,經過一座橋時,敵機突然將橋炸斷,我腿部受傷昏迷近6個小時。醒來后,我簡單包扎了傷口,硬是杵著木棍完成了任務。”荊門市東寶區馬河鎮93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彭良明回憶。
1948年10月,彭良明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跟隨部隊戰斗,見證了新中國成立。1950年,彭良明所在部隊作為第一批入朝志愿軍,奔赴朝鮮前線作戰。在戰斗中,彭良明榮立三等功,于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朝鮮戰場的3年里,我一次次與危險擦肩而過,腿部、耳膜都留下了戰爭后遺癥。”彭良明講述曾經的戰斗場景,仍然驚心動魄。
1955年,彭良明轉業到荊門市東寶區馬河鎮鐵坪鄉(現為鐵坪村)擔任鄉長,1956年調入財稅部門。“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完成任務是稅務人的使命!”從槍林彈雨中走來,彭良明深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由于當時山區稅源分散,彭良明經常跋山涉水、走街串巷,挨家挨戶收稅。一雙解放鞋、一個布包、一支筆、一本稅票和一把算盤成為他的標配。走過蜿蜒山路,趟過湍急小河,寒來暑往,他從不懈怠。
“人離休了,政治思想絕不能離休。”自1980年離休以來,彭良明喜歡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并一直保持著親手交黨費的習慣。
由于馬河鎮距荊門城區50余公里,他每次都提前詢問應交黨費金額,然后自行搭車前往區稅務局,親手將黨費送到離退休黨支部。直到2020年行動不便后,他才同意讓兒子幫忙代交。入黨近70年,他的黨費從沒落過一次。
如今,彭良明仍住在馬河鎮原糧管所院內,平日里,他總愛穿兒子、孫子的舊衣服,閑暇時便打理菜園。他說:“共產黨員在工作上要高標準,清正廉潔,清白做人;在生活上要低要求,不貪圖享受,粗茶淡飯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