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攀

2021年,鄂城區先行先試,以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為目標,探索出臺《鄂城區村“兩委”干部獎勵報酬與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掛鉤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進一步激發全區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熱情,著力提升村級自我“造血”功能。
堅持依法依規,深入調研摸底。區委始終堅持“依法依規”這一核心要求,組建工作專班,深入鎮(街)、部分村調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和村干部待遇保障情況,做好全區村“兩委”干部現有待遇發放情況、村級自聘人員底數和待遇發放渠道以及各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摸底,做到《實施辦法》有據可依、切實可行。
明確總體要求,優化制度設計。《實施辦法》在頂層機制設計上做到了“兩個明確”。明確基本原則。堅持實干實績實效、突出激勵促進發展、尊重村民自治主體三個基本原則,著力壓實村“兩委”干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主體責任,力爭用3年時間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均達到10萬元以上。明確實施范圍。明確將村(集鎮社區)“兩委”干部納入獎勵報酬的發放范圍;明確將“依托村級資產、資源、資金進行經營、投資、入股、租賃、發包等所獲得的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作為核定獎勵報酬的主要來源。
強化鼓勵激勵,樹立鮮明導向。實行“基本報酬+績效考核報酬+工齡報酬+獎勵報酬”的結構報酬制度,做到村“兩委”干部獎勵報酬與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三個掛鉤”,牢固樹立“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懲戒”的鮮明導向。與現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水平相掛鉤。依據村級集體經濟現有水平,設置基數獎勵報酬,明確從2021年1月起,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的,村主職可獲得200元/月至1000元/月的基數獎勵報酬,其他村“兩委”干部基數獎勵報酬按貢獻率,由各村“兩委”集體決定,最高不超過村主職基數獎勵報酬標準的80%。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效相掛鉤。堅持有獎有罰,在基數獎勵報酬的基礎上,依據村級集體經濟年度增長或減少情況,按月計算發放增長獎勵報酬或扣發基數獎勵報酬。同時,為防止以發放獎勵報酬為目的亂鋪攤子造成新增村級債務,明確新增村級債務的和2024年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未達到10萬元的,不得核定發放任何獎勵報酬。與工作實績相掛鉤。將年度村級綜合實績“五比”考核,村集體“三資”管理,黨風廉政建設、社會綜合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工作以及村“兩委”干部個人考核情況納入獎勵報酬發放的負面清單,杜絕只抓發展不抓村級工作的片面行為。
規范工作程序,加強監督管理。《實施辦法》明確規定獎勵報酬嚴格按照村級申請、鎮(街道)審核、公示及發放、區級備案管理等“四個程序”發放。在村級層面,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的程序,研究提出本村年度獎勵報酬發放方案。在鎮(街道)層面,嚴格實行村財鎮管,對上報村的集體經濟財務收支情況和獎勵報酬發放方案進行核驗。鎮(街道)黨(工)委審核通過后,在鎮(街道)、村兩級分別進行公示,經公示7天無異議后,從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中列支。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區財政局等部門定期抽查村級資金、資產、資源管理使用和獎勵報酬發放情況,促進掛鉤機制規范化、制度化運行。
(作者單位:鄂州市鄂城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