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榮
作為全國首家勞動法庭,蘇州勞動法庭近日在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揭牌。在平臺用工、共享用工等新型用工關系興起,網約車、外賣配送、網絡直播等新類型案件大量出現的背景之下,蘇州勞動法庭的設立恰逢其時,將對依法保障新業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設立專門的勞動法庭是順應社會發展需要、更好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推動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與勞資環境的切實之舉。原因有三:其一,新業態模式下勞動關系因為用工方式和勞動形式的不同,難以用傳統的勞動關系法律特征進行審查認定。我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已經明確規范了勞動關系,是勞動者維權的重要依據,但是對于非標準勞動關系的保護,法律仍然不夠健全,保護措施也不完善,非標準勞動關系下的勞動者在權益受到侵犯時申請法律保護的路徑不夠順暢。其二,新業態中的勞務糾紛需要更專業化、精細化的認定與裁決,而現行條件尚未滿足。當前,平臺用工、共享用工等新型用工關系方面的勞動爭議日漸常態化、復雜化,處理案件需要準確適用各類法律法規并綜合考慮相關產業和行業的現實情況,因此對裁決的專業性提出更高要求。其三,現階段經濟發展要求勞動爭議糾紛有更便捷的解決途徑。勞動爭議糾紛不僅會對勞動者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損耗,也在一定程度給企業經營發展造成困擾,這些對市場經濟的和諧有序發展都帶來不利影響。開拓專業解決渠道,提高問題處理效率是保穩定、促發展的重要舉措。勞動法庭的設立,能夠及時深入地調研新業態模式下勞動用工領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有利于落實專業化裁判,為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置提供豐富的法律資源,為全國處理該類案件探索裁判規則、提供解決思路,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勞動者的維權效率。
近年來,國家鼓勵與提倡新業態經濟的發展,將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作為擴寬就業渠道的舉措之一。伴隨權利主體的多元化及利益的多元化,必然產生市場競爭及利益分配自由平等的訴求,需要法律來規范,這也是社會治理創新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別于標準勞動關系,非標準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護仍然處于弱勢地位,勞動者文化水平仍然較低,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雖然不斷提升,但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仍然不強,對于一些不平等、不合理要求未能及時甄別,整體上看就業質量仍不樂觀,這些都會成為新業態經濟長遠發展的隱患。
經濟發展與行業發展的前提是保護勞動雙方,尤其是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新型就業形態下的勞動者權益保護應置于法律框架和現實框架中,順乎就業新形勢、新狀態和新特點。勞動法庭的設立,結合現實情況,凝聚司法智慧,不僅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還會在某種程度上提升全社會勞動者法律素養,對保障就業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無疑具有時代意義。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天津師范大學輿情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