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懷全 (安徽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合肥市新莊小學項目用地位于廬陽區茨河路與穎上路交口,總用地面積16160m,總建筑面積 22024.6m,規模為24班。基地所處的位置為老城區,周邊居民區較為成熟,生活配套完善,交通便利。這所學校的建設對于緩解本片區的教育資源短缺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設計的著眼點源于對當下教育模式和校園學習生活方式等問題的思考。當前的教育越來越注重開放性和創造性,力求給孩子們創造多元化的成長環境,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設計在保證校園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挖掘建筑與場地之間的可能性與豐富性,以功能、空間、環境的相互融合,努力構造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師生與環境之間相互交流的場所,營建功能有機、空間有趣、充滿陽光與綠色的校園環境。

圖1 總平面圖
按使用功能將校園劃分為三大功能區塊,入口廣場及運動區、教學行政區、后勤區等相對獨立的功能區。根據主次、動靜、既相互聯系又要相對獨立等要素對不同分區加以組織,使各區之間既緊密聯系又互不干擾,同時又能夠最大程度節約師生校園內步行的時空距離。

圖2 校園整體實景

圖3 下沉式廣場實景
入口廣場及運動區:基地南側為茨河路,為城市支路。考慮支路車流量較少,車行速度較慢,把主入口放在茨河路上,在校園入口處設置入口廣場,解決低年級接送家長等候場地的問題,減少對城市道路的干擾。在學校廣場西南側設計集中的生物園地,給同學們構建一個豐富的交往空間,等候區的家長也可以看到在園地活動的孩子,營造一個學生和家長的共享空間。200米環形跑道操場布置在校園的東側,緊靠穎上路,這樣布置可以有效地緩解城市道路對教學行政區的干擾,同時操場也與教學行政區、后勤區有著便捷的聯系。
教學行政區:在用地西側由南向北布置1#教學樓、2#教學樓、實驗及行政樓,用走廊串連各類教學空間,加強各教學功能之間的相互聯系,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集中辦公區布置在實驗樓的五層,既能夠滿足規范要求,又能夠方便、快捷地到達各個教學區。
后勤區:包含食堂及風雨操場、地下車庫。食堂及風雨操場布置在基地北側,緊鄰實驗樓,食堂及風雨操場負一層為廚房,一層為餐廳,二層為風雨操場及輔助用房。利用連廊和實驗樓連接起來,實驗樓五層與食堂及風雨操場的屋頂室外露天講臺直接相連,形成緊密聯系又互不干擾的空間體系。在操場下布置地下汽車庫,共計停車190輛,在滿足本校停車需求的同時也可以提供給社會車輛使用,緩解主城區的停車壓力。
基地位于穎上路及茨河路交叉口西北角,設計將主入口布置在茨河路上,主要供學生出入校園使用,次入口設置兩個,分別位于基地的西南角和東北角,次入口主要為車行及后勤出入口。進入地下車庫的車輛通過次入口直接進入地下車庫,保證車行與進入校園的師生人行沒有交叉,校園內部為安全的人行環境。沿校園北側及西側設環形消防車道,通過外側環路將兩個次入口連接起來,滿足后勤及消防的要求。

圖4 報告廳實景

圖5 學生餐廳實景
校園內部利用人行廣場、內部庭院、架空空間將校園內部三個功能區緊密聯系起來,通過首層架空、連廊、大臺階、下沉庭院、風雨操場屋頂平臺等形成人行交通網絡,可以方便師生快捷地延伸至校園各處。
我們采用“立體校園”的空間策略,從水平與垂直兩個維度創造出生動豐富、富有體驗感的情景式校園。水平向度通過建筑形體的延伸變化,形成了不同尺度的庭院空間和活動平臺,為學生營造自然生態、開放共享的學習場所;垂直向度以垂直交通聯系,豎向疊加成靈活式的學習場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這里,連接教室之間的長廊、風雨操場屋頂露天講臺、室外下沉式廣場大臺階、內庭院等是學校最大的開放場所,公共性最強,他們提供了上課之外的學生活動、嬉戲和交流的空間。特別是連接教室之間的長廊,充滿著輕松自在的空間氣息。是各年級師生之間課余交往的理想場所。室外下沉式廣場大臺階、風雨操場屋頂露天講臺、內庭院,將交通空間拓展為交流空間,鼓勵學生在此漫步、玩耍、相遇。更易于激活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同時,其公共屬性也有益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
景觀規劃設計中將各功能組團進行科學的規劃布局,使之更好地與基地地貌相匹配,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土方開發,力求校園景觀環境與城市環境有機融合。
設計精心處理樓間庭院小環境,強調環境的意境和綠化空間的實用性,在用地較為緊張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提供學生活動場地,改善校園微環境,提升師生活動空間的品質。在2#教學樓的一層架空,結合南北內庭院,形成一個連續的院落,空間四周相對封閉,可以有效地避開周邊嘈雜的噪聲,營造一個安靜的、純真的校園環境,在內庭院里抬頭向上,又可以看到一個湛藍的天空,不由得使人心曠神怡。在放學或者陽光正好的午后,或漫步其中、玩耍嬉戲,或在一個安靜的角落里看書,偶爾抬頭望向那四角的天空,如同曾經的宅院那四方天井的回憶。
在教學區的南側針對小學生的特定需求,設計一個生物園地。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去創造優美的生態景觀,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注自然的興趣。通過在園內開展有效的課外實踐活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實踐與科學探究能力。
在食堂屋頂布置露天講臺,周邊布置綠化及小品,天氣晴好的早晨、傍晚,可以開展室外的學生演講、表演等活動。設置下沉廣場以室外大臺階引入人流。廚房、報告廳與輔助房間圍繞下沉庭院布置,優化采光通風條件。

圖6 校園內院實景
在合肥市新莊小學的立面把握上,我們力求體現出端莊而又不失活潑的建筑特性,通過建筑白色及橙色不同色彩的組合來體現建筑豐富的表情,
在建筑物中心位置樓梯頂部設置鐘樓,一年的四季,讓學生們在校園內都能夠方便地看見這鐘樓,不由自主地就會感覺到時間的飛逝。鐘樓不僅僅教會他們認識時間,也會讓他們明白,流去的時間永不復返,要努力做一個管理好時間的人。
在設計中,我們利用長廊把各個不同功能用房有機地聯系起來,以提供豐富多變的開放空間,特別是連接教室之間的長廊和樓梯相結合,這個場所上下交錯、層次豐富,平臺、樓梯、豎向的線條等營造出豐富的空間效果。
建筑形體與周邊城市環境相得益彰,水平舒展、一氣呵成,建筑造型以簡潔明朗,干凈大方為原則;建筑色彩以白色、橙色互相搭配,端莊又不失活潑。建筑造型與校園環境高度協調,同時符合兒童心理,結合具有童趣和文化特色的建筑小品,營造充滿陽光與綠色的文化場所。
合肥市新莊小學的設計實踐是對當下更加開放、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模式的呼應。我們在設計中,盡可能地去關注每一個細節,去考慮建筑與教育、建筑與師生的學習及生活等各方面的內容,我們希望能夠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個具有更多可能性的學習和生活校園,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為孩子們創造一份獨特的童年經歷,伴隨著時光而演變,伴隨著童年而成長,讓這段美好的童年記憶伴隨一生。如今校園已經正式投入使用,師生們正在以他們的愛和熱情為其融入真正的學習和生活內容,希望校園所營造的空間成為真正屬于師生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