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麟曦 (福建省龍巖市城鄉規劃設計院,福建 龍巖 361000)
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數字經濟包括資源型數字經濟、技術型數字經濟、融合型數字經濟和服務型數字經濟四類,主要表現為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和智能經濟三方面。數字經濟的發展呈現六大特征:①數據信息資源正在成為新的關鍵要素資源;②數字技術創新是數字經濟持續發展的源動力;③平臺化是數字經濟的主要產業組織形態;④產業融合是數字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⑤多元共治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必然的治理要求;⑥網絡空間正成為驅動實體世界變革的關鍵力量。
近年來我國的數字經濟產業正蓬勃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核心增長極之一。國內的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規模已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已由14.2%提升至36.2%。國內數字經濟規模的持續高速增長,已成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抓手。2019年國內數字經濟規模名義增長15.6%,比同期GDP名義增長高了約7.85%,比第一產業名義增長高了約6.8%,比第二產業名義增長高了約9.79%,比第三產業名義增長高了約6.54%。相比2005年,國內的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增長了12.7倍,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0.6%,其中第一產業增長了2.2倍,年復合增速8.7%;第二產業增長了3.4倍,年復合增速11.1%;第三產業增長了5.9倍,年復合增速14.8%,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動力。
2020年福建省數字辦確定全省數字經濟重點項目251個,總投資587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84億元。其中,數字新基建項目52個,總投資72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86億元;產業項目192個,總投資442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87億元;重點園區項目7個,總投資72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1億元,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福建省的一號工程。近年來,福州已連續舉辦兩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全省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處于全國前列,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年1 月,龍巖市委五屆八次會議提出了“一市兩區三組團五基地六產業七景區”的產業發展戰略布局,為加快構筑龍巖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平臺載體,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速數字經濟產業集聚發展,龍巖數字經濟產業園應勢而生。
①規劃范圍:龍巖數字經濟產業園規劃位于龍巖中心城區主城區北部北翼單元及園田塘單元范圍內,北至南三龍鐵路,南至北三環,東至東環高速連接線,西至馬山,總用地面積約333hm(5000畝)。
②功能定位:按照“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理念,依托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特色數字文創、智能制造、電子商務等數字產業,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計劃用5年時間打造成為全省產城高度融合的新標桿、福建省數字經濟產業集聚示范園區。
③規劃結構:“一軸、三片、四區”,一軸即沿解放北路、北外環和林邦路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軸;三片即園田塘片區、紫陽南石片區、林邦片區共三個用地片區;四區即三創園、數智科創園、龍凈智慧環保園、智能制造園共四個產業區。
④用地布局
三創園:主要布局科研生產用房、標準廠房、企業加速器、商務中心、科創中心、高端住宅及配套幼兒園等,現已入駐中盟集團、龍巖投資集團、北新聯合健康建筑產業研究院等項目。

圖1 三創園

圖2 數智科創園
數智科創園:作為龍巖數字經濟產業園核心區,主要布局科研生產用房、標準廠房、CBD商務中心、精品商務酒店、奧特萊斯購物街、風景景觀湖、體育休閑公園等,重點發展大數據、物聯網、電子信息、電子商務、科研孵化創新等相關數字經濟產業,努力打造成5G新型智慧園區。
龍凈智慧環保產業園:由龍凈集團投資建設,項目建成后現狀廠區全部搬遷至此,未來將打造成國際一流的百億級智慧環保產業園區。

圖3 龍凈智慧環保產業園
智能制造園:主要布局總部辦公樓、標準廠房、智慧物流園、污水處理廠等,現已入駐電力能源生產項目及太陽電纜項目,未來將打造成新型智能制造業綜合園區。
⑤三大設施規劃
園區內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包括:街道辦事處、新羅區中醫院、紫陽市場、社區居委會、三甲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出所、文化活動中心、展覽中心、未來城紫陽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生鮮超市、社會福利設施、“四合一”環衛設施。
園區內道路交通設施包括:公交首末站、社會停車場、汽車充電站。
園區內公用設施包括:紫陽變電站、北翼水廠、北翼污水處理廠、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北翼消防站。
①園區的建設發展首先應保證配套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先行,為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未來園區內每一個局部用地功能都有可能自行調整。確定合理清晰而富有彈性的用地結構,用地結構應能適應土地轉讓、分期開發、園區管理及城市特色的打造。
②通過建立起園區與市中心之間的聯系、園區內部各地塊之間的聯系、園區與其使用者之間的聯系,從而保證園區在形象、結構上能夠形成統一的整體,同時使園區內部各細分地塊之間具有較強的相對獨立性。
③園區內生產生活配套區按照工業鄰里中心打造,在用地布局方面應注重產城融合發展。產城融合強調功能與用地布局的復合型,在園區內實現職住平衡,提高出行效率。其根本是協調好產業與城市之間的關系,“以產帶城、以城促產”從而使產城協同發展,形成良性互助。因此,在園區用地規劃中應留有產業人口及其家屬居住用地、居民點拆遷安置用地、高管宿舍用地、公租房用地等,以解決園區內產業人口的居住問題。園區作為整個城市的一部分,在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道路交通設施、公用設施及居住生活綜合配套等方面應與城市共建共享,從而使園區的產業發展與周邊城市生活相契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④隨著高新技術的應用及信息網絡的普及,建設用地涵蓋的功能已有別于傳統的用地分類。居住與產業的融合需求、商業與產業的融合需求及研發與產業的融合需求等,使得用地多元復合的屬性也逐漸顯現。適時引入混合土地利用模式,將更加有利于促進數字經濟產業園區的建設發展,促進智慧城市的用地空間創新。
⑤園區用地面積較大,不同片區之間在區位、交通、用地條件、拆遷量等諸多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園區的建設無法一蹴而就,園區內用地應在分別滿足該片區功能定位的框架下,結合各地塊實際情況做到差異化發展,以滿足不同時期、不同功能的開發建設需要。

圖4 智能制造園
①應發力產業應用創新,跨界整合區域產業資源,打造智能制造服務平臺、智慧生活服務平臺,推進融合型數字經濟發展。由于園區初期產業類型以“+互聯網”產業為主,“互聯網+”產業為輔,政府需引進一批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龍頭企業,吸引平臺經濟體落地經營,打造數字經濟“生態群落”,推動服務型數字經濟升級,從而帶動園區內“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
②合理制定稅收政策,為數字經濟產業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中小企業是創新創業的關鍵,政府應出臺一些針對數字經濟產業領域中小企業稅收的優惠政策,對企業研發及推廣費用實行稅收抵扣,降低中小企業研發成本,充分發揮出政策對數字經濟產業的帶動作用。
③加強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明確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方向和戰略規劃。數字經濟產業是一個大產業集群,包括數字產品的生產、交易、傳輸、技術支持、服務支持等多個環節。政府要加強各相關管理部門之間的規劃協調,在業務管理上進行統籌整合,從而更好地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
④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需要高層次的人才支撐,城市吸引力不足,高層次人才很難落地發展。政府應加大對數字經濟領域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對其在醫療、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數字經濟領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對人才的爭奪,擁有一定的數字經濟領域高層次人才,才能在未來的數字經濟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當今世界,數據和知識已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隨著數字經濟對國內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集信息、技術、資金、人才、政策等諸多資源于一身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將更好地為城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通過對數字經濟產業園在用地發展策略及產業發展策略兩方面的初步探索,提出一些貼合實際、切實可行的有效建議,希望能為同類型的產業園規劃發展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