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震,張彤煒,黃建昌,鄭大葉 (東莞市建筑科學研究所,廣東 東莞 523000)
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主要矛盾的轉變,也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物質需求已從過往的“有”,向“好”轉變,追求更高質量的物質生活。落實到城市建設領域,特別是人民群眾切身感受的建筑,就是建設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城市環境和建筑,在新時代背景下,建設好用、實用的建筑,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城市建設,出臺了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勵新建項目積極采用如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標準進行建設,新建項目的高質量發展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出現一批綠色、低碳、高效具有示范效應的建筑,一定程度上形成良好引領作用,推動城市節能減排工作的發展,取得較好的普及推廣效應。
對于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雖然國家和地方編制了相關的政策措施,鼓勵推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綠色化改造等工作,但是由于市場、社會氛圍不濃,導致目前改造工作多以政府行政為主,市場為輔的情況。據國家2020年統計年鑒和國家住建部發布《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可知,截至2015年,全國累計房屋建筑竣工面積為336.3億m,累計節能改造的建筑面積約為 12.2 億 m,占比約為 3.6%。其中大部分節能改造面積,均以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為主,其占總節能改造面積為81.1%,改造類型較為單一。特別對于南方地區,尤其是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溫和等地區,以及需要集中供冷供熱的場所(如醫院、學校等)具有較大的節能改造潛力。另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建筑提出更高的質量要求,如健康、智能、綠色、低碳等需求,導致了既有建筑原有功能已不能滿足使用人員的需求,同時由于建筑缺乏有效的管理,保溫隔熱效果不佳、屋頂漏水、外墻剝落等問題時有發生,對使用人員的生活、學習、工作造成較大影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得不到滿足。
因此,國家住建部發布了《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積極推動不同的節能改造類型,擴大節能改造的供給市場,來進一步滿足社會節能改造需求。但參照國家統計年鑒(如下表),推測至“十三五”末,節能改造需求仍不能得到有效滿足,節能改造市場仍存有很大的空間潛力。
自2016年起,每年新增竣工面積的增速為-1.1%,如按照此增速進行預測,2020年竣工面積的預測增速為-3.33%,其竣工面積分別為38.9億㎡,則“十三五”期間,竣工面積預測為204.4億m;而按照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節能改造工作目標,“十三五”期間,新增節能改造建筑面積按照6.0億㎡進行預測,則“十三五”期間,預計節能改造面積占新增竣工面積的比值約為2.9%;占累計新增竣工面積(1985-2019年)約為1.2%。
參考國內外文獻,由于年代已久的既有建筑未執行節能標準,或已執行節能標準,但缺乏管理,建筑已未能達到節能要求的,其建筑能耗遠超出執行節能標準的建筑。如參照上述數據進行分析,按照累計量進行測算,預計至2020年末,累計節能改造面積約為18.2億m,累計新增竣工面積為501.86億m,比例約為3.6%。其節能改造缺口巨大,且類型復雜、部分建筑分布散、偏,像是農村、山區、丘陵等建筑,導致建筑節能改造提出更高要求(見表1,圖1、圖2)。

圖1 1985-2019年全國房屋建筑施工面積及其增長率

圖2 1985-2019年全國房屋建筑竣工面積及其增長率
同時,近年來,由于房地產的過熱,國家出臺了相關調控措施,其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由于全國房屋工程總量大,現有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增長速度難以通過5-10年內進行消化。隨著城市發展進程加快,城市質量要求也逐步提升,但經過改革開放四十二年,城市存量用地,特別是大城市已“所剩無幾”,新建項目的開發量也將會減少,城市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勢必影響城市發展步伐。面對城市用地日益緊缺的難題,城市更新用地、三舊、棚戶村、既有建筑改造將會提升更高的位置,但是隨著城市功能性不斷增加,這類建筑已不能滿足現有城市所追求的綠色、低碳、節能、高效、智能等方面要求,因此需要采用節能改造、綠色化改造方式,解決上述的難題。同時既有建筑在改造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大拆大建,一方面能夠實現節約材料,降低建筑耗材的過度使用;另一方面減少建筑廢棄物、粉塵等,減少城市環境污染的產生。通過上述的分析預測,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綠色化改造在“質”與“量”上的供給難以滿足現有需求,且缺口較大,同時城市發展的功能化、多元化等,在城市進程中不斷增加市場需求,可以預期未來5-10年內,節能改造市場發展潛力將是巨大的。

全國房屋建筑面積
對照上述預測分析,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大,不同地區氣候特點各有差異,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一方面要滿足不同城市發展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提升建筑使用人員獲得感,才能有效解決現有市場需求,現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①研究低成本、好用、實用的技術體系。由于建筑設備在建筑中的耗能占比較大,行業也會對其進行重點改造,但改造的措施,一般采用簡單增添變頻設備,或通過更換具有節能的暖通設備、照明設備等,造成改造成本很高,導致業主/管理人員不愿意進行投入。即使業主/管理方愿意投入,但改造技術不成熟,往往通過犧牲建筑使用人員的舒適性而換取的節能率,導致建筑使用人員獲得感較差,對節能改造產生抵觸情緒。
因此,應加大創新力度,除加大對建筑設備改造技術的研究之外,還應該研究建筑設計的技術應用,同時,充分考慮研究建筑使用人員舒適性模型,結合不同建筑類型、不同的建筑環境,提出最優、最省、使用人員獲得感最高的改造技術。
②研究多元化節能改造模式。雖然國家及地方都出臺了節能改造的鼓勵措施,但是市場積極性仍不高,一方面,由于改造成本較高,業主/管理方不愿意進行投入;另一方面,為達到國家及相關規定的節能率,服務方又不得不采用更換設備方式符合有關規定,導致市場推動的效果并不理想,也解釋了目前多以行政推動為主,市場為輔的情況。
因此,積極拓寬改造模式應用,通過引入PPP、EMC(合同能源管理)、綠色金融貸款等多種營商模式,打通供需雙方的難點及痛點,盤活節能改造的市場氛圍,積極推動節能改造應用。
③進一步挖掘節能改造潛力。通過對建筑的耗能情況進行審計、核查,對重點耗能數據規律進行分析,同時積極應用“互聯網+”,對建筑耗能情況,建筑使用人員耗能使用習慣進行綜合分析,最大程度挖掘建筑節能潛力,同時在不降低使用人員獲得感的前提下,通過管理、技術等措施,實現建筑的節能改造,滿足建筑使用人員的使用需求。
由于城市建設發展建設需求量大、功能性強,現有城市存量用地已不能滿足其需要,城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已成為城市發展中重要部分,但通過研究歷年來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竣工驗收面積等數據,分析預測了累計節能改造面積占竣工驗收面積約為3.4%,既有建筑改造速度低于城市發展進程,同時城市發展的功能化、多元化等需求不斷增加,市場的發展潛力將是巨大的,雖然行業內仍存在創新性不足、市場模式較為單一等不足,但是通過各界專業人士的努力,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市場將會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