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安徽省肥東縣眾興電灌工程管理處,安徽 合肥 231636)
在社會經濟發展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不斷增加,該工程的水文分析與水庫防洪標準、投資額度、改造規模息息相關,建設者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綜合分析當地水文氣候特點,采用科學的洪水計算方法為工程建設提供參考。同時,還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加強水庫周圍水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從而減少水土流失,取得理想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以馬河水庫為例,該水庫位于滕州市東郭鎮馬河村,北沙河上游流域,總庫容為1.38億,流域面積為240km,具有灌溉、發電、養殖等多項功能,屬于大規模水庫。水庫下游有12個鄉鎮,40.2萬村民。根據實測資料可知,該水庫降水量均值為739.5mm,來水量均值為4552萬m,尤其是每年7~8月份降水頻率較多,降雨量較大,每年供水調度工作在汛期6~9月份開展。在氣象特征方面,當地位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在8.6℃左右,無霜期為184天,凍土深度最大值為153cm,降雨季節容易形成洪水。在洪水特性方面,當地暴雨集中在7~8月份,通常分為雷暴雨和鋒面雨兩種,鋒面雨時間較長,覆蓋面積較大;雷暴雨強度和覆蓋面較大,但時間較短。該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特性對洪水特征具有決定作用。當地洪水最早發生在4月,峰量較小,年最大洪水出現在7~9月份之間,10月份受淋雨影響也容易發生洪水災害。在下墊面條件干擾,該流域洪水匯流速度較快,漲落起伏較大,峰型略瘦。因流域范圍中等,河槽調蓄能力較弱,一次暴雨會形成一個洪峰,在多雨季節出現漲落明顯的連續洪峰。通常情況下,一次洪水過程不超過24小時。
因北沙河流域洪水觀測資料不全面,本次研究根據以往經驗,采用推理公式法對馬河水庫設計洪水進行計算。
根據水文手冊與該流域特征對不同時段設計面雨量、降雨、凈雨過程進行計算,再根據推理公式對匯流進行計算,由此得出洪峰流量。在暴雨量計算中,因該流域面積為240km,根據水文手冊將暴雨歷時設定為6h,根據不同歷時點暴雨量均值等值線圖與流域重心點可知,在20分鐘、1小時、3小時和6小時為年最大點雨量均值,再將Cs與Cv比值取3.5,在皮爾遜曲線引導下計算多個頻率點暴雨量,利用點面折算關系將點雨量轉變為面雨量。對于不同歷時來說,設計面雨量的計算方式應為點雨量與面系數乘積,點面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與b均為參數;F代表的是流域面積,單位為km。在馬河水庫壩址上游區域,不同歷時面雨量計算結果如下表所示。

不同歷時設計面雨量計算結果


式中,Q代表的是改正量;r代表的是形狀改正系數。根據不同歷時面雨量可知,將改正量從中剔除后,便可獲得該流域范圍內形狀改正后的設計面降雨過程。
因該水庫位于干旱與半干旱相交之地,利用超滲產流計算方式可得出產流過程。對于丘陵溝壑的小范圍流域不扣除潛流,產流過程與凈雨過程相同;再根據大小順序將凈雨量疊加起來,計算出累計值。入滲率與土壤含水量息息相關,該項指標計算公式為:當土壤含水量不超過80mm時,入滲率為14.83×Smm/m;當土壤含水量超過 80mm時,入滲率為0.13mm/m。
根據當地暴雨徑流查算表,采用以下公式對匯流參數進行計算。

式中,hR代表的是凈雨量;當凈雨量數值超過90mm時,θ的數值為7.39,將流域面積帶入其中,壩址以上主溝道長為4.02km,比降為16.8‰。根據計算結果可知,當p的數值為0.5%時,m的數值為1.09,m代表的是匯流參數;當p的數值為5%時,m數值為1.44。在此基礎上繪制Qm—τ關系曲線,假設Qm并將m、L與J代入下列公式中:

式中,m代表的是匯流參數;J代表的是歷時;Qm代表的是流量。根據關系曲線可知,當P值為0.5%時,洪峰流量為每秒320m,匯流歷時為0.59h;當p值為5%時,洪峰流量為每秒195mm,匯流歷時為0.53h。
結合當地汛期特點,降水頻繁期在7~8月之間,水庫管理部門應樹立汛限水位動態管控理念,結合水情、雨情信息與洪水預報成果,在符合水庫防洪標準的基礎上,將特定時間段內水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使水庫與周圍區域防洪安全得到切實保障。在主汛期來臨之前,結合水庫歷年基本情況與承載力,適當防水騰庫,準備暴雨時期儲存雨水;對于有閘控制的水庫,可在每年8月中旬過后,由水庫管理部門綜合分析不同頻率降水概率,把好超蓄水位的關卡,尤其是在發生2~3次大暴雨后,更要重視超蓄水問題,保障水分儲備充足,轉變以往旱澇的被動地位。
一是創建常態化巡查機制。水庫監察人員采用日夜聯合巡查方式,針對船只、過往車輛進行巡查,對違法行為提早發現并制止;二是與當地水政監察部門、水庫派出所建立聯系,針對庫區范圍內非法采砂、造地等行為依法查處,維護庫區管理制度與設施安全;三是針對不同類型污染源加強排查與治理,針對水庫周圍違法養殖場所,應與當地政府聯手將其取締,定期組織人員清理水庫內部與岸邊漂浮的垃圾;四是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在北部灣碼頭、東側庫岸等位置開展綠化造林活動,通過加大日常管護力度,使水庫環境得到美化,水源得到涵養。在生態修復方面,馬河水庫制定湖長制,積極響應國家頒布的“清河行動”號召,通過設立湖長制公示牌等方式,使各級湖長職責得以明確,確立維護河湖生態環境的總目標,在滕州“清河行動”背景下,針對庫區與周圍實施拉網式排查,及時將行動開展結果上報上級部門,幫助村鎮進行環境整改,使庫區周圍環境得到凈化和改進。
在水庫調節與管理中,可將水文預報與氣象預報結合起來,這也是當前洪水預報的主要發展態勢。當前,洪水預報時效性較弱,對洪水資源利用與管理帶來一定阻礙。對此,水庫管理部門應通過延長氣象預報的方式,使洪水預報時效性得以提升,充分利用氣象部門的全部有價值信息,如降水預報、衛星云圖等等,為庫區防洪調度提供科學有力的依據,在確保大壩安全穩定的基礎上,實現水庫各項效益最大化的目標。為了提高生態與經濟效益,當地還實施增殖放流政策,將鰱魚、鳙魚等魚類投放到水庫中,對水質環境進行凈化,同時帶動漁業經濟良性發展。據調查,經過2年發展后馬河水庫水質已經滿足Ⅱ類地表水水質標準,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
綜上所述,在經濟飛速發展之下,水利工程數量不斷增加,應對將洪水安全與效益應同等看待。對此,水庫管理者應結合庫區水文氣候特點,通過推理公式法對設計暴雨量、設計面降雨過程、產流與匯流進行準確計算,并加強對水庫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的重視程度,通過樹立汛限水位動態控制理念、加大日常管護力度、促進水庫資源利用等方式,使水庫各類效益達到最大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