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靜,王龍
(1.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2.西安中交遠洲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212省道是寶雞市境內一條重要的南北向干線公路,目前此道路的年平均日交通量為7067輛,車流量較大。K174+390下穿鐵路路段修建時期較早,為了保證鐵路和公路垂直交叉,公路采取較低的指標,轉彎半徑較小,重載運輸車輛超速、疲勞駕駛,轉彎車速較快,車輛易失控,頻發交通事故。事故的發生必然會造成公路通行中斷,造成擁堵,降低公路服務水平。另外212省道上運輸?;返拇笮蛙囕v較多,此類車輛若發生事故,造成?;沸孤叮瑢﹁F路的運營造成極大的影響。為了提高省道212的安全性,對此處公鐵立交及前后引線的改建迫在眉睫。
現有舊路混合交通量大,交通情況復雜,互相干擾,導致行車速度低,通行能力差,阻車現象嚴重,陰雨天行車條件惡劣,安全性差,交通事故時有發生,早已不能滿足使用。此外,?;奋囕v比例逐年增加,這給現有公路帶來更大的負擔。已成為嚴重影響212省道道路安全的“咽喉”位置。
項目區域內主要道路有316國道、省道212。擬建項目是鳳縣公路網布局中的重要一段,與區域路網的銜接比較緊密。K174+390草涼驛處公鐵立交及引線均為212省道局部改建路段,起、終點均接于現狀212省道。區域內其他鄉村道路可直接接于擬建項目,西至鳳縣,北達寶雞。
項目區域內有寶成鐵路,設有秦嶺站、鳳州站、鳳縣站。其中秦嶺站設于周家莊村、鳳州站設于鳳州鎮,均通過現有212省道接于本項目,進行交通轉換;鳳縣站設于鳳縣西0號橋南橋頭,通過316國道及現有212省道接于本項目,進行交通轉換。
經實地勘測,本項目前段基本為新線,在選線階段,必須選擇合理的地形,靈活運用技術指標,因此在選擇路線方案時須遵守以下原則:
①合理利用地形,正確利用技術標準,保證線形均衡性。同時,注意減少征地拆遷及各項工程量,降低工程造價;
②注意環境保護,減少大填、大挖,減輕對原有生態環境的破壞,避免水土流失;
③與鐵路方相關單位緊密溝通,合理確定下穿箱涵位置,確保方案的可行性。
④最大可能地滿足地方政府和沿線群眾的合理要求,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盡早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根據《工程可行性研究委托書》的要求,經過現場全面踏勘,在廣泛征求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意見后進行路線方案的擬定。主要過程如下:
①在1:1000地形圖上進行初步布線,通過對走廊帶的踏勘和調查,綜合考慮沿線的規劃,村鎮、路網現狀、地形地貌和下穿箱涵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對公鐵立交改造及引線改建路段篩選出有價值的兩個路線方案,確定可行方案;
②對可行方案進行工程調查、線位核實及必要的地質調繪,聽取政府各部門的建設意見,再結合地形、地物和勘察資料對路線作必要調整,最后進行平、縱面線形方案設計,擬定初步方案;
③對初步方案進行比較并綜合分析論證,確定推薦方案。
經過現場全面踏勘,結合寶成鐵路線形指標、路基穩定情況及嘉陵江水位確定。主要方案如下:
方案一(圖1):起點(K173+700)位于212省道K173+700處,路線順接舊路跨過嘉陵江支溝后向西南方向布線,過村后在距舊鐵路通道北側約220m處設1~16m箱涵下穿寶成鐵路(交角47°),穿過鐵路后展線順接至舊路。其主要控制點為草涼驛村和下穿寶成鐵路箱涵。路線終點樁號K174+559.674,路線全長0.860km。
方案二(圖2):起點(K173+932)位于212省道K173+932處,路線順接舊路后向西南方向布線,穿過草涼驛村后,在距舊鐵路通道北側約135m處設1~16m箱涵下穿寶成鐵路(交角47°),穿過鐵路后展線順接至舊路。其主要控制點為草涼驛村和下穿寶成鐵路箱涵。路線終點樁號K174+553.516,路線全長0.622km。

圖2 方案二平面圖

圖2 方案二平面圖
上述兩方案下穿寶成鐵路位置適宜,均可行。
對上述兩個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指標比選,比選情況如下表所示。
通過對兩方案主要經濟指標的分析,方案一路線較F方案拆遷量小,草涼驛村的整體性未被破壞;路線平面線形指標較高,整體上線形更加平順;路線距離現狀通道較遠,施工過程對道路通行影響較小。但路線較長,新建一座4×13m草涼驛中橋,造價較高。方案二路線較短,造價低;但路線較E方案拆遷量大,草涼驛村的整體性被破壞;路線平面線形指標較低;路線距離現狀通道較近,施工過程對道路通行影響較大。
經綜合考慮建設條件、工程規模、投資、經濟評價、環境影響、土地占用等因素,得出方案一路線雖然較長,但保證了草涼驛村的完整性,且線形較為平順,從長遠的經濟發展來看,該方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該路段的行車安全問題,增強道路的整體通行能力,避免將來重復建設,方案優勢較為明顯。故方案一為推薦建設方案。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通過對寶雞公鐵立交現狀分析,為了降低公鐵立交的安全隱患,提高212省道的整體安全性。本文提出兩種改建方案,經比選,得出方案一為推薦方案。局部改建后的省道212將國省道主干線與地方道路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整體路網的通行能力,對區域運輸網的完善、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
①改建省道212既要對省道現有狀況進行分析,同時要綜合考慮工程規模、投資、環境影響、土地占用等各個因素,還要結合項目長遠經濟、行車安全、通行能力布設方案,經過多方面比較研究,確定方案一為推薦方案
②改建工作將不可避免地對已通車運營的公路產生影響,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協調好施工與行車的矛盾,使道路建設既不影響原有車輛的通行,又不影響正常施工,保質保量按期完成任務。同時新辟線路對沿線自然環境會造成一定程度破壞,應重視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力爭做到在設計上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環境,在施工中也要本著最低程度地破壞和最大程度地恢復生態環境的工程建設指導思想,切實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