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濤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該項目場地穩定,地貌屬于黃河沖積平原,最大高差3.4m,地勢起伏明顯。本工程地下僅2層,地上則有26層,總建筑面積約10272m,建筑主體高達78.5m。地上1~4層與地下2層剪力墻是現澆的,地上5~26層的剪力墻則為裝配式,上下墻體間以鋼筋套筒灌漿方式連接,表1對項目中涉及的基本信息進行了呈現,具體如下表。
本工程預制構件有一體化保溫外墻板、內墻、樓梯、室內隔墻及外裝飾板與疊合樓板等。豎向節點與預制墻體可以通過現澆墻柱進行連接,同時通過鋼筋套筒灌漿的方法,將上下墻體進行配置,形成統一的整體,構成統一生理體系。現澆節點在選擇的時候擁有不同的字形,由于此次施工要求多、難點多、環境要求嚴格,因此,檢測難度相當大。
預制構件安排進場之前,需要進行現場道路、臨水臨電、構件堆場硬化,隨后對1~4層加強區進行施工,進場后開始施工裝配式剪力墻。預先做好現場外圍的安全防護,規劃好現場運輸道路與PC場地,確定起重設備、吊具類型。施工中,注意混凝土預制構件的安裝,處理好細部節點,以提升裝配質量。
見圖1。

圖1 剪力墻結構裝配施工流程圖

項目基本情況
施工之前,需要將預制構件進行拆分,并且進行編號,做好標記工作,作業時按編號操作。本項目的PC結構自地下室至地上4層均采用現澆結構,待現澆至8.63m標高時,剪力墻體將按圖2方式借助Ф16鋼筋以插入方式連接第5層預制墻。

圖2 連接鋼筋的預埋示意圖(單位:mm)
套板定位線需要通過設備儀器投放,以確保準確定位。預制墻體的鋼筋套板應在施工編好號,確保施工時能安放準確。一旦預制墻體套筒直徑無法與鋼筋匹配,可將套筒直徑適當增大。
本工程自8.630 m標高處開始裝配式施工。第四層是轉換層,施工之時需要控制好轉換層與上層墻體的連接問題,并且做好控制工作,選擇定位套板對鋼筋定位。裝配前將墻體安裝控制線在4層頂面彈出,吊裝推進需按照先外墻后內墻,然后PCF板、造型板,隨后后置隔墻、疊合板,最后到樓梯的順序進行,以保證建筑的整體安全性,待吊完內墻后即刻開始套筒灌漿。裝好疊合板后,樓板上層的鋼筋整體固定,并且開始鋪設管線,造成隱蔽工程后開始在現澆節點處、疊合板上層澆筑混凝土。預制構件安裝的過程中,可以將其裝配流程與施工技術的總結為:通過使用專業器具雖可使施工變得便捷,但拼接縫依然存在,仍需予以解決。
3.2.1 吊裝預制墻
吊裝要緩慢,構件要放穩,以免構件被碰撞。安裝墻體前,需先測設墻體標高支承墊塊,彈完安裝墻體的定位線后,應設置墊塊。其厚度按墊塊最少原則確定,可降低誤差減少墊塊,大厚度墊塊應與現澆節點混凝土保持一致。吊裝第五層墻體前,應先澆完四層墻、板,清理四層結構板,并對現澆節點處做鑿毛處理,使上下層混凝土能可靠結合。復核預留鋼筋位置,使墻體連接鋼筋與套筒能相互對應。各非現澆節點與現澆剪力墻的鋼筋做收頭處理。當剪力墻吊至距地300 mm,達到平穩狀態后,勻速轉動吊臂向建筑物靠近,將其緩慢吊至安裝位置再緩慢降落,拉住繩索通過牽引讓墻體不再轉動。當剪力墻距作業層約600mm高時,停下來調整位置,方向正確后,使其下部套筒對正下層墻板鋼筋,在安裝人員扶持下緩慢降落。墻板落入安裝位置后做臨時固定,并調整墻體的平整度與垂直度。安裝時,按設計要求控制墻板的水平標高。吊裝完所有內外墻體后,必然會產生“墻邊縫”,接下來需要對其做封堵處理。
3.2.2 設臨時支撐
安裝標準層內墻與外墻時需設置臨時斜支撐,其底部在疊合板上固定。外墻施工的臨時支撐設于其內側面,內墻施工時將樓板與臨時支撐按照45°~60°夾角設置,穩定在內墻兩側。為了保證垂直度符合要求,可以通過調節桿對墻板頂部進行水平位移,并根據實際情況實時調整。完成外墻板相連的現澆作業與套筒灌漿作業之后,隨時觀察其強度,達標后方可拆除。
3.2.3 外裝飾與空調板安裝
外側立面造型的底板采用現澆施工方法,上層懸挑板靠搭設在底層的腳手架支撐,將上支模板設于底部上,進行鋼筋綁扎后,與本層樓板同步澆筑混凝土。以套筒灌漿方式將空調豎向板下部連至水平空調板,上部以角鋼連至上部飄窗板,圖3展現了空調豎向板的上部連接情況。

圖3 空調安裝的豎向板上部連接圖(單位:mm)
3.2.4 室內隔墻與樓梯安裝
結合工程數據可知,室內隔墻厚度為100mm。隔墻安裝時,在內外墻吊裝,首先需要對標高進行測定,結合結果設置標高墊片。并采用水泥砂漿鋪于隔墻底部,對其與樓板間縫隙作填充。隔墻安裝后產生的空隙需以專用防水密封膠做封堵,無防水要求處涂密封膏。
本工程樓梯按施工圖紙將控制線確定后,方可安裝,并于上下口梯梁位置攤鋪找平層。吊裝預制樓梯時,可常規吊運,待其初步就位再校正。其端部按圖集《預制鋼混板式樓梯》(15G367-1)的做法固定。
3.2.5 疊合板
按設計要求,疊合板上設吊裝點4~6個,并于板頂預埋吊環。在吊裝疊合板前應先定位,吊裝時不允許碰撞,以免板面受損,或對已裝好墻體造成擾動。疊合板放入三腳臨時支撐架后,要求至少伸入墻內10 mm,疊合板間以不留縫方式密拼連接。裝完疊合板后,要做校正并及時封堵縫隙,不然澆混凝土時會發生漏漿。
為了保證外墻拼接沒有損壞,可以在接縫處預留保溫層,保溫層間以彈性防水密封材料封堵。以PE棒塞入深度一定的拼接縫處,以實現密封效果。
外墻板在運輸、堆放、安裝期間,需采取保護措施,如有損壞必須立即以適當材料修補。接縫工作完成前,先清理豎向防水膠棒槽,避免雜物存在。結構外澆完混凝土,拆去模板背楞,然后沿著防水膠棒槽外側打密封膠條,密封膠條要具有耐候性,螺桿穿孔處用防水材料封堵,外部同樣需要逐步完成。
嵌縫材料選取之時需對其性能進行檢驗,確保嵌縫材料和板材能夠牢固結合,不允許漏嵌或者虛粘,通過防水對拉螺桿固定外墻模板(見圖4),以防止接縫漏水。

圖4 預制外墻上的接縫防水措施
本工程的多種預制構件在施工中難免會產生安裝拼接縫,因此會產生熱橋,可作為裝配式高層建筑節能研究的參考。從本工程內外墻的吊裝施工來看,外墻中的接縫必須重視,并對其密封、防水處理措施提出參考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