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森 (安徽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規劃設計工作,對于道路整體建設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需要認真探究和分析。本文結合具體的工程項目,做出了詳細的分析。本項目位于蕪湖市無為縣城區,幸福北路為新建道路,南起現狀東門外大街順接現狀幸福路,北至無城路,全長709.968m,道路等級為城市支路,設計時速為30km/h,紅線寬度24m,道路兩側規劃以商業用地、住宅和綠地為主。
道路設計工作需要與所在區域的建設以及發展進行綜合,以便設計工作更加合理,使得區域的整體性得到延續,充分應用每一寸土地,并對人們的日常出行給予保障。此外,對于設計和規劃工作的開展,一定要迎合區域的發展需求、前景和未來趨勢,才能非常有力地推動交通運輸的發展,使得整體經濟得到進步和提升。
為了使道路的順利性得到保障,提升穩定性以及安全性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所以,對于規劃設計內容的開展,一定要與安全標準相結合,站在便捷的角度,開展細致的設計工作。
道路規劃以及設計工作,還要結合四周的配套設施,以此當作基礎,完成規劃工作,以便使道路有更長的應用周期。
路床填料的應用,需要有較高的強度,并保障好密實性和均勻性。最大的顆粒不能低于100mm。此外,路床頂橫坡一定要一致于路拱橫坡。為了對路基的穩定性、抗變形能力給予保障,應用的重型振動壓實機具要有很大功率,并對最佳含水量積極把控,這樣填料的強度和路基壓實度,才能與規范要求完全相符[1]。路基壓實度標準及粒徑要求如表1所示。

路基壓實度標準及粒徑要求 表1
模擬快速加載法施工的應用,穩定驗算按成層地基土進行考慮,之后利用固結有效應力法,對穩定進行計算。穩定分析計算,需要利用原位測試開展,并綜合室內試驗土工試驗資料。對于固結有效應力法的應用,并不需要考慮固結,計算出來的穩定安全系數不能低于1.1。經過穩定計算之后,本工程中計算出來的安全系數為1.914,與規范要求非常相符[2]。
路基極限填土高度為2.768m,路堤的填筑速率控制可根據極限填土高度,采用不同的速率,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其一,填土的高度與極限填土高度相比較,如小于80%,填筑速率要對壓實度提出的要求給予滿足。
其二,填土的高度與極限填土高度相比較,范圍在80%~100%時,填筑速率需要合理降低,對于每月填土高度的把控范圍為0.5~0.6m[3]。
其三,填土的高度與極限填土高度相比較,一般所采用的加荷控制方法包括:①邊樁位移控制;②沉降速率控制等。建議控制標準,如表2所示。

邊樁位移控制、深層側向位移控制 表2
設計預壓期指路堤填筑到規定的預壓標高后放置的時間段,根據現場沉降觀測,一般連續兩個月的沉降量均小于8~10mm時,做路面底基層,連續兩個月的沉降量均小于3~5mm時,做路面面層等。
2.5.1 車行道
針對整個路段,開展清表工作,使其表層存在的雜填土層徹底清除。完成清表之后,如果填方有超過180cm的路段。其一,換填處理需要應用100cm厚石料,壓實之后石料的厚度,不能低于100cm;其二,排水墊層,需要應用20cm厚級配碎石回填,并對雙層鋼塑土工格柵包裹進行使用;其三,60cm級配碎石進行分層回填作業,一直到路床頂面。如果挖方段及填高有不足180cm路段,需要對其實施反挖,直到路床頂面之下的180cm。之后,應用與填方大于或等于180cm路段同樣的處理方式,實施路基的處理。車行道路床頂下20cm的區域位置,要將一層鋼塑土工格柵鋪滿。
2.5.2 人行道
完成清表之后,如果有路段填方超過60cm:其一,回填處理需要使用高質量的素土;其二,排水墊層,需要應用20cm厚級配碎石回填,并對雙層鋼塑土工格柵包裹進行使用;其三,40cm級配碎石進行分層回填作業,一直到路床頂面。如果挖方段及填高有不足60cm路段,需要對其實施反挖,直到路床頂面之下的60cm。之后,應用與填方大于或等于60cm路段同樣的處理方式,實施路基的處理。
2.6.1 路面結構設計
①設計工作要將具體的交通量作為基礎;②與道路服務功能要求互相適應;③與當地主筑路材料供應狀況相互適應;④與自然條件要求相互適應;⑤需應用成熟的技術;⑥性能有保障,造價合理;⑦充分結合新工藝以及新材料。在本工程項目中,通過綜合考量,結合瀝青路面的優點,面層使用瀝青混凝土。
2.6.2 車行道結構
①4cm厚細粒式SBS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C;②灑布粘層油(改性乳化瀝青 PCR,0.3kg/m2);③6cm 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④灑布粘層油(改性乳化瀝青 PCR,0.3kg/m2);⑤1cm 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⑥透層油(乳化瀝青PC-2,1.0L/m2);⑦17cm 5.0%水泥穩定碎石(壓實度≥98%,7d齡期抗壓強度不小于 3.5MPa);⑧17cm 4.5% 水泥穩定碎石(壓實度≥97%,7d齡期抗壓強度不小于 3.0MPa);⑨20cm 3.0% 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壓實度≥95%;⑩路基分層碾壓(壓實度≥94%,設計抗壓回彈模量≥35MPa);
2.6.3 人行道結構:
①6cm紐西蘭磚;②3cm厚M10水泥砂漿;③15cm厚C20水泥混凝土;④10cm厚級配碎石;⑤路基分層碾壓(壓實度≥92%,設計抗壓回彈模量≥25MPa);
2.6.4 瀝青路面面層結構型式及設計參數
瀝青路面面層結構型式及設計參數,如表3所示。

瀝青路面面層結構型式及設計參數 表3
每個區域的發展與進步,都需要大量的道路工程建設,作用和意義非常突出,更是人們出行的基礎條件。所以,對于道路工程開展的規劃工作要細致且科學。工程路基路面的規劃以及設計工作,需要一致于城市的整體建設和發展,并保證安全性、穩定性、耐久性以及舒適性,此外,還要綜合每個區域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做好相關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