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錦玲 (安徽省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最近幾年以來,隨著“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不斷拓展和深入,電子招投標管理系統及方式已經逐漸替代了傳統的紙質招投標方式,隨著發改委《電子招投標管理辦法(2015)》的發布,及《關于扎實開展全國電子招投標試點工作的通知(2015)》文件的發布,工程建設行業的電子招投標管理辦法逐步推開。
經過將近三年的工程項目實踐,電子招投標管理系統展現出異常的優勢,尤其是在進一步規范招投標市場秩序及管理,降低招投標交易成本,提升工程招投標日常工作效率方面收效顯著。
隨著“互聯網+”經濟模式的不斷發展,省內公路工程建設領域電子招投標應用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省內已建立了獨具特色的“一張網”式電子招投標平臺;但是,在平臺的安全性和信息互通方面還存在明顯缺陷,嚴重影響了電子招投標平臺的工作效率。
從目前我國企業領域普遍的平臺建設狀況觀察可以發現,全國很多省份都建設了服務于本省企業的電子招投標平臺,但是各個平臺間,在內容形式上各自有一定的差異性,從系統角度分析,我國大部分省份建立的電子招投標平臺,依據性質差異可以分成如下一些類別:①由主管部門設立的交易平臺,其主要針對部門管轄下的項目招投標活動實施平臺管理;②由省市級交易中心設立的平臺,其主要為解決政府采購需求、實施公共資源調配而對有關項目利用平臺進行面向社會的招投標;③企業自建的平臺,一些企業為更好地進行采購管理,自行研發設立了交易平臺;④省市級招標代理機構設計研發的平臺,通常為招投標代理機構負責項目招投標的實務管理,因而其為方便管理,建立平臺而把招投標活動納入其中實施系統化管理。
安徽省自2015年開始進行建設項目的招投標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按照我國宏觀領域出臺的《國家電子招投標辦法》,由省政府為主導,在其指揮下,全省匯集多部門力量,依托于招投標公共服務平臺,進行了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的建設工作,同時把不同系統之間兼容性問題實施了協調,消除了兼容性問題,解決了以往不同系統間信息交互的障礙。在平臺建設上,省政府委托具有豐富經驗和優良專業技術的第三方企業,由其代為進行平臺建設,這使得平臺建設達到了較高的專業化水平,避免了因為政府專業人才不足,技術力量薄弱而導致的平臺建設質量問題。讓平臺建設的質量和先進性得到了有效保障。現階段安徽省已建設形成了中招聯合招采購平臺、比比網招投標平臺、易招標平臺、偉拓招標平臺等9家電子招投標平臺,有效實現了平臺建設跟政府公共資源交易系統的對接。
從2015年最初進行電子招投標平臺建設開始,平臺建成并投入運營已達5年,通過建設工作的開展實施和一段時間的運營管理,發現平臺建設上的一些不足,并在很多方面實施了優化,不過目前平臺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特別在招投標應用系統與文件編制系統上,問題較多較復雜,需要對其進行優化,以下本文就從具體問題入手,就平臺系統需要改進完善的地方進行深入研究(見圖1)。

圖1 系統架構圖
在制作招投標文件時,系統會援引文件模版而進行編制,自動連接word辦公程序并轉入其界面,工作人員對于招投標文件的制作,必須先去有關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上取得指定招標文件,再以word將其打開后才能把文件轉換為需要的格式,不過假如文件過大,在轉換時經常會因為耗時太長或下載中斷而發生轉換失敗,而一旦失敗必須所有程序重來一次,對于較大文件,其在傳輸過程中出現中斷是常見現象,而這會導致整個制作過程不得不全盤推翻重來,如此反復十分耗費時間和精力。假如可以調整這一制作過程,各個環節進行優化,把下載和轉換步驟實施分離,則能夠有效避免繁瑣的失敗重來制作現象,節約制作時間。另外,文件制作時,因為平臺跟word直接關聯,因而有可能會出現文件資料的混淆,而投標文件通常較大,如果系統內存不夠,則會發生卡頓、崩潰等現象。而文件的電子簽章無法整體刪除,如果工作到一半出現系統卡頓或崩潰,必然大量的工作都必須要返工重來,會造成很多工作量的無謂消耗。
以市政項目為例,因為此類項目大多涉及到多個領域,其交叉性較為突出,因而在招投標工作開始前,需要參與投標的單位要前往省市級公共資源交易部門、建委等辦理相關手續,同時要上傳單位的有關資料,辦理法人CA密鑰,但是目前的平臺集成上功能不夠完善合理,只把公共資源交易部門的信息傳輸納入到系統功能中,投標單位能夠通過系統平臺而上傳信息與進行CA密鑰辦理,不過很多相關手續還是只能親自前往政府部門辦理手續,而有關的審批工作也需要投標單位上傳相應的資料信息,而這部分功能尚未整合到招投標平臺里面,因為系統功能設計不夠集中,很多環節銜接性差,線上線下手續辦理不協調,造成投標單位為辦理手續需往返于各個政府部門,而無法通過系統平臺一站辦理,這無形中增加了招投標工作的難度與人力、物力消耗,同時導致手續繁瑣,效率低下,不利于提升招投標工作質量和政府辦公的水平。
應進一步改進完善平臺搭設方式,提高系統綜合運行水平,可以由省級交通主管部門牽頭,建設可以覆蓋市、縣的平臺交易系統,同時把省內高等級公路、等級公路和等外公路的建設統一納入到平臺系統中實時統籌管理,從而構建整體化、全局化的招投標監管體系,減少系統建設各自為政導致的信息孤島問題,提升全省的招投標信息化建設水平。
為更好地優化系統設置,讓系統更加具有操作便利性,設計科學性,可以設計專用模版,把以往的招投標文件“導入式”調整為“填空式”,提升文件制作的規范化水平,減少工作量,并且消除因為不同文件格式不一,造成的共享共用障礙。同時應改進完善電子評標機制,讓評標人員能夠在評標時對所有投標主體的各個方面情況實施橫向比對,從而更好地提升評標的客觀性,減少過度依賴主觀判斷導致的評標結果偏差。與此同時,對后期工作方面的簽章、打包、加密等實施流程優化,提升其操作設計的人性化水平,讓操作更為便捷,便于工作人員理解掌握。
因為平臺設計上各網站與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難以及時相互傳輸,所以影響了有關工作的效率,同時也影響了招投標工作的透明化水平。為更好地改進完善政府招投標工作效率,讓招投標工作更加公正透明,接受群眾監督,應把所有相關系統的信息傳輸功能進行建設,讓各個系統能夠實現實時的信息傳輸,讓政府招投標工作實現真正的公開透明,從而實現招投標工作的網絡化運行,透明化運作。應秉持“互聯網+”的設計理念,對平臺進行優化。構建網絡化、實時性的各方信息互通機制,讓所有參與招投標活動的各方主體和社會公眾都能通過有效的信息實時交流,而實現公開公正透明的招投標(見圖2)。

圖2 不見面開標系統
總而言之,電子招投標是高速公路建設工程更好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的重要表現,為進一步增強電子招投標質量與效率,需完善電子招投標流程,結合BIM等先進信息技術手段,使電子招投標管理工作能夠覆蓋到工程招投標各環節中,
為從根本上提升電子招投標應用水平、促進高速公路工程有序開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