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雯?李卓瑩
近年來,東莞市巧借“有獎舉報”政策持續發力,積極號召人民群眾加入舉報環境違法行為行動。隨著東莞市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和環保工作進入不同階段,探索十余載的東莞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政策也因時而變、推陳出新。2021年7月24日,東莞市正式印發實施《東莞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辦法》,進一步擴大舉報范圍,提高舉報獎勵。
在這一“良計”推動下,2020年東莞市考核斷面水質實現全面達標,改善幅度排名全國第三、全省第一,空氣質量改善全國、全省均排名第二。曾經惡臭沖天的重污染河涌石馬河如今已是一片碧波蕩漾。
破環境監管難題群眾參與是良方
“看,那邊有兩只鳥兒。”
“那是白鷺,現在到河邊散步經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石馬河河畔,一群白鷺在嬉戲,它們時而飛舞,時而低頭覓食。眼前是一河綠水,水質清澈,可見魚兒在鵝卵石間潛游。微風拂來,岸邊綠樹搖曳生姿。此情此景,對于幾年前的當地人來說,是絕對不敢想象的。
2018年,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打響,但是擺在東莞環境監管執法面前卻有三道亟待破解的難題。第一道難題是執法監管任務繁重。據統計,東莞市共有17萬家工業企業,其中包含1萬多家規模以上企業。與龐大的工業企業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薄弱的一線執法監管力量,僅有250人,人員力量和監管對象數量極其不相稱。
第二道難題是監管時間難以全天候覆蓋。執法隊伍在與違法企業斗智斗勇的經驗中發現,違法企業逃避監管意識強,往往選擇夜間、凌晨、節假日等時間進行偷排直排。這些現象僅靠執法人員白天正常上班時間的巡查監管難以發現,而“白+黑”全天候監管的模式往往又難以為繼。
第三道難題是監管對象難以全面管控。據了解,東莞有大量的“散亂污”企業,并且廣泛藏匿在全市各鎮街、各村社區的分租廠房,甚至是私人住宅里,環境違法行為隱蔽。如果沒有當地群眾的舉報指引,監管部門極難發現這些“死角”。
正是源于這三大難題,東莞治污工作難以推進,造成了曾經多處河道水體烏黑,惡臭四溢的局面。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只有自下而上發動群眾,凝聚全社會的力量,才能打贏這場治污硬仗。東莞市政府更是意識到,群眾參與是破解上述三大難題的良方。
實際上,從2007年開始,東莞就開始探索對行政區域內工業企業違法排放工業廢水行為實行有獎舉報。此后的十余年間,東莞不斷擴大有獎舉報的范圍以及獎金數額。
為了最大程度地調動群眾積極性,2018年10月,東莞市政府決定提前啟動全新的有獎舉報制度制定工作,并于2019年10月制定了《東莞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暫行辦法(草案)》。
2019年11月,針對石馬河水質受到工業企業偷排超排影響導致總磷指標容易超標的情況,東莞市更是大膽試行了“一高三限”的石馬河有獎舉報政策(即每案最高50萬元獎勵;限時一個月,限石馬河4鎮區域,限涉磷排放行業),創新性地結合時間、空間及對象,針對性地實施有獎舉報試點工作。
有獎舉報擴范圍污染防治新突破
“我要舉報鳳崗鎮某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廠內有非法電鍍車間,廠里計劃在11月22日傍晚調動一臺貨車準備撤場。”
2019年11月中旬,正值石馬河流域嚴打時期,不少企業迫于壓力計劃轉移非法電鍍設備,另行選擇非法生產場所。東莞市生態環境局接到群眾舉報,立即實施緊急攔截,會同公安部門在當天晚上連夜破門查處。破門后,執法人員發現電鍍設備部分廢液已經被倒掉,幾名員工正準備拆除設備。違法電鍍廠的非法轉移行動被逮個正著,緊急攔截計劃取得圓滿成功。后續,東莞市生態環境局鳳崗分局對該公司多個違法行為共處113.40802萬元罰款。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一次性給予舉報人50萬元重獎。
“我要舉報虎門沙角社區某農批市場附近一個掛有‘蔬菜配送的車間,那是個電鍍工廠窩點,里面有幾家非法電鍍廠。每到夜間,這些工廠就開始偷偷生產。”
2020年1月2日,接到群眾舉報后,東莞市生態環境局迅速對線索進行偵查并且部署執法行動。1月3日晚10點左右,東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虎門公安共出動60余人開展突擊執法,現場共查處電鍍廠5家,其中2家正在生產,監測表明,廢水重金屬嚴重超標;1家現場未生產,但有生產跡象,另外2家處于長期停產或尚未投產的狀態,無人在場。東莞市依法對有關經營者做出行政處罰共計80.344萬元,并對涉嫌污染環境犯罪的線索移交公安刑事立案偵查,同時根據有獎舉報暫行辦法的規定,給予舉報人共計8萬元獎勵。
……
在石馬河有獎舉報政策鼓勵下,群眾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的積極性高漲,僅一個月的舉報期,東莞市累計核實并且發放舉報獎金高達1350萬元。同時,生態環境部門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取締了沿河多家違規企業,有效保障了石馬河旗嶺國考斷面水質達標。
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基礎上,2020年1月,東莞市正式實施了《東莞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獎勵舉報范圍不再限于涉水環境違法行為,而是向水、大氣、危廢全方位拓展,并且允許匿名舉報。在新政策的堆動下,僅一年時間,東莞市受理舉報線索比2019年增長近13倍,查處各類違法主體188個,處罰金額超5000萬元,已發放獎金360萬元。
通過有獎舉報政策的激勵,東莞市更有力地凝聚了群眾力量。在這十余年間,東莞有獎舉報政策體系得到持續完善,并且在治污上切實發揮了積極作用,充分體現了東莞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的決心。
創新提出“三調整”
調動群眾積極性
在有獎舉報范圍上,《暫行辦法》結合東莞產業結構特點和當前監管執法難點提出創新舉措,舉報內容集中針對擅自設置金屬表面處理等重點污染工序,以及暗管偷排、閑置設施、燃用高污染燃料、違法處置危廢等嚴重違法行為。
如何最大程度調動群眾參與有獎舉報積極性?基于此,《暫行辦法》做了“一降一升一加強”的調整。
“一降”即降低舉報門檻,東莞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政策突破以往一貫的實名限制,提倡匿名舉報,最大限度消除舉報人的顧慮。同時,政府部門暢通舉報途徑,推行“電子郵件為主,來信來訪為輔”的舉報方式,降低了舉報成本,方便公眾舉報。
“一升”即提高獎勵金額,《暫行辦法》以舉報違法類型、違法情節嚴重程度、舉報信息價值大小等為參考依據,設立了最高20萬元不等的定額獎勵標準,并設定涉及環境犯罪的獎金加碼激勵細則。而獎金核發流程也從最初的長達9個月或以上縮短至3個月。此外,東莞市政府還鼓勵各鎮(街道、園區)在市有獎舉報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實施符合當地實際的有獎舉報政策,構建市、鎮兩級有獎舉報政策體系。
“一加強”即強化保密工作。配套出臺《有獎舉報保密工作指引》,通過細化和規范工作流程,由上至下明確保密要求,加強對舉報人信息和舉報信息管理,確保各個環節不出漏洞,保密責任層層壓實。
2021年7月24日,東莞市正式印發實施《東莞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辦法》,進一步擴大舉報范圍、提高舉報獎勵,一方面,新增“發黑”工序、監測數據造假等環境違法行為納入舉報獎勵范圍,另一方面,將涉廢氣設施不正常運行、違法處置危廢的獎勵金額提高到原來的5倍,進一步鼓勵公眾參與有獎舉報。
上下聯動,多方合力構筑“共治共享”格局
以創新有獎舉報政策為切入點,東莞成功邁出了構建富有地域特色的全民環境監管體系的第一步,但想要將環境保護、污染治理落到實處,還需要后續政府環境執法監管力量的有效跟進。
首先是對有獎舉報信息的及時梳理甄別以及深入挖掘。為此,東莞市成立了有獎舉報工作專班,專門安排經驗豐富的信訪業務骨干專人負責受理工作,從海量的舉報信息中梳理整合有價值的線索,并堅持“事前多溝通,事后少解釋”的受理原則,逐一跟舉報人對接了解情況,從中進一步深挖有利于部署執法的關鍵信息,最大限度將群眾線索轉化為精準部署和打擊。據統計,2020年舉報線索的查實率高達75.1%,查處取締各類違法主體達188個。
其次,在關鍵的執法環節,東莞市一改以往生態環境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建立了執法、監測、公安等多方參與、聯合行動的執法模式,合力完成監管。如虎門鎮公安駐點參與環保執法,針對重要執法行動直接調配特警參與,強力震懾違法行為。據統計,2020年,東莞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公安聯動執法查處的有獎舉報違法主體93個,移送刑事立案68個。
事后的污染治理實際上只是“治標”,更重要的是在全社會形成環保意識,從根本上遏制環境違法行為的萌芽。為此,東莞市生態環境局通過線上廣泛宣傳與線下精準投放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此外,針對一些典型的環境違法案件,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以媒體曝光的形式以儆效尤。
有獎舉報政策以上下聯動,多部門合力的方式進一步落實監管執法,加強環境保護宣傳以鞏固社會共識,在巧用多方良計下,東莞成功構建起了富有成效的全民環境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