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的宣漢縣城。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四川省宣漢縣沖刺全國百強縣的奮進之年。
2020年9月召開的四川省縣域經濟強縣培育專題會上,宣漢縣作為川東北經濟區唯一入選縣被列入四川省縣域經濟強縣重點培育名單。2021年4月,宣漢縣再次被寄予厚望,提出了爭取兩年成功創建全國百強縣目標。
這既是機遇,亦是挑戰。
2021年7月13日,在宣漢縣召開的爭創全國百強縣動員大會上,宣漢縣委書記、縣長馮永剛號召大家勠力同心,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爭創全國百強縣的重中之重,拿出超常措施、采取過硬辦法,加快推動產業“爆發式”“幾何級”發展。
為此,宣漢縣委、縣政府將在今后一段時間堅持“一年快速提升、兩年全面沖刺”的發展基調,搶抓此次發展機遇,加快當地資源轉化、發揮后發優勢,全力爭創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
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調研組在宣漢縣普光經濟開發區了解園區情況。周淼葭 攝
玻纖產業園。宣漢縣發展和改革局供圖
企業生產現場。周淼葭 攝
近年來,宣漢縣深入實施“興工強縣”戰略,依托資源做文章,堅持把產業轉型作為“主引擎”,把工業園區作為“主戰場”,做大做強天然氣硫磺、微玻纖新材料、鋰鉀綜合開發、銅基新材料“四駕馬車”,全力推進資源就地轉化利用,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好的發展離不開好的規劃,宣漢縣的工業發展也是如此。
5月25日,《當代縣域經濟》記者隨同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高級顧問、省政協原副主席解洪,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會長張成明一行來到宣漢縣普光經濟開發區。在現場,普光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劉風物向記者介紹說,普光經濟開發區是宣漢縣工業強縣的主戰場,也是招商引資的主平臺,更是爭創全國百強縣的主陣地。
為了更好發展工業經濟,宣漢縣在發展規劃上不斷完善。劉風物說,在這片開發的熱土上,宣漢縣編制了“一區四園”發展規劃,其中謀劃有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以此推動形成以“四駕馬車”為支撐,冶金建材、農產品加工兩大傳統產業為補充的“4+2”現代產業體系。
宣漢縣在此基礎上又編制出特色園區發展規劃。此項規劃依托鋰鉀、天然氣等優勢資源,以便做好資源就地轉化利用,將為此全力打造全國首個微玻纖全產業鏈特色產業園、全國首個鋰鉀綜合開發特色產業園,并同步建設玻璃、燈飾產業園。
不僅如此,產城融合總體概念規劃的編制更是讓宣漢縣未來可期。此項規劃宣漢縣委托中機產城規劃研究院編制,完成“四鎮合一、區鎮合一”產城融合總體概念規劃,明晰發展方向、發展重點、發展路徑。
位于宣漢縣境內的普光天然氣凈化廠廠區夜景。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記者在宣漢縣普光經濟開發區看到一座座廠房分布山野郊外,機器運作轟鳴聲聲,巨大的罐體在鋼筋鐵架中發揮自有的作用,涌動著的是這片資源就地轉化的經濟奔騰。
鋰鉀資源作為國家戰略資源和緊缺資源,一直以來都存在著比較大的需求缺口,而宣漢縣卻擁有著豐富的鋰鉀資源。宣漢縣人大常委會三級調研員周相生向記者介紹說,根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鄭綿平院士專家團隊對宣漢富鋰鉀鹵水進行的資源估算,宣漢鋰鉀具有資源豐富、品位較高、易于開采、價值巨大等特點。
目前,僅在宣漢縣的普光鎮范圍內,就預測約有富鋰鉀鹵水約21億方,鹵水層厚度約10米,估算含氯化鉀5600萬噸,氯化鋰240萬噸,同時含有大量溴素、硼酸、氯化鈉、碘、銫、銣等資源。除此之外,鹵水下方的礦層之中大概估算含硫酸鉀10億噸以上,這與全國已探明可溶性鉀鹽礦資源儲量大致相當。
這些豐富的鋰鉀資源為宣漢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價值,僅富鋰鉀鹵水經濟價值就超過7000億元,而新型雜鹵石鉀鹽礦中硫酸鉀的經濟價值在2萬億元以上,若是加上其他伴生稀有資源,潛在經濟價值更加巨大。
面對如此富足的鋰鉀,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產業優勢、助力宣漢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宣漢縣今后長期研究的課題。一直以來,宣漢縣的鋰鉀綜合開發都受到省、市、縣的高度重視,鋰鉀綜合開發項目也被納入了四川省“5+1”重點特色園區培育名單、川東北經濟區“十大產業”協同推進項目,連續3年(2019—2021年)入選全省100個重點推進項目。
而中國(普光)鋰鉀綜合開發產業園的建設標志著宣漢縣鋰鉀產業發展步入新階段。劉風物介紹,項目總體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至2035年),投資400億元,產值2000億元以上;近期實施面積4平方公里(至2025年),投資200億元,產值1000億元以上。規劃打造以鋰、鉀資源開發為核心,以鋰離子電池產業為發展方向,以鉀肥產業為發展重點,兼顧鈉、溴、硼等資源綜合利用的長產業鏈,力爭建成千億級產業園區和全國首個深部鹵水鋰鉀綜合開發示范園。
園區已于2019年6月動工建設,目前項目一期500畝場平、南北3號干道工程已完工;資源勘采也正有序推進,其中恒成集團已完成7口井,協調利用中石化老井大灣3井的放水實驗也已完成,與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合作鉆探的川宣地1井也已完鉆。
目前,園區已招引正威國際集團、恒成集團、四川琪吉科技有限公司入駐;漢威公司鋰鉀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產業項目中試廠房正動工建設,也正在采購中試設備,即將開展中試。其他諸如恒成集團的鉀鹽礦山溶采中試已取得成功,現正在利用取得的混采鹵水,開展鋰、鉀、鈉、硼、溴、碘、銣等產品的提取擴大試驗研究,已經提取出鈉鹽產品,近期還將提取出鉀鹽產品、鋰鹽和溴素初級產品等。
一個地區工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建設的切實加強,而宣漢縣普光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加強又離不開建管機制的創新。
劉風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園區全面推行“一個產業園區、一個指揮部、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四個一”機制,實施對外普光經濟開發區一塊牌子,對內四個產業園、四個平臺公司、四套工作班子的管理模式,著力構建“一區四園”競相發展的格局,強力推動重大產業項目分類實施、快速落地。
此外,園區的建設還離不開財政的加大投入。自2014年以來,宣漢縣財政每年安排園區建設發展資金都在3億元以上,截至2020年底,經開區累計完成政府性投入28.6億元。這些資金的投入,也讓基礎設施愈加完善,其中建成園區道路29.5公里,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建成天然氣門氣站、自來水廠和110kV變電站各1座、污水處理廠2座……
在服務保障上,園區做到了人才、技術雙保障。當地政府選派最能干的人干最難干的事,共計選派58名干部充實到工業工作中。不僅如此,園區還依托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引進碩博人才8名,為企業產品研發、產業孵化、項目管理等高端人才需求提供了有力保證。在強化技術上,園區積極開展院縣合作、院企合作,先后與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鄭綿平院士工作站”、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等15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并制定出臺土地、水、電、氣等要素保障優惠政策,成立發展服務中心,不斷優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