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家楨 程超鵬 張江浩 周棟棟 衛亮哲
摘 要:環境保護是個很艱巨而又長遠的任務,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每個人,每個國家,甚至是全球需要關注的,因為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但環境保護又的確是每一個人的事情,僅有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到時刻關注環境保護,才能真正的保護環境。環境保護是協調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環境、保障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而采取一些列保護措施的總稱。目前我國環境保護的實現形式主要采取依法處理、行政管理、經濟處罰、宣傳教育等。
關鍵詞: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意識;法律法規;非政府環保組織
環境保護并不是一個人,一個國家的事情,每個人都應當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做任何事情都從保護環境的目的出發,那么我們的生存環境必須會越來越好。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近幾十年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也日益突出。例如近幾年比較突出的霧霾問題,已經開始嚴重的影響人民的生活質量。國家雖然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解決環境問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升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
向我們的老百姓宣傳我們環保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我們的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相關的環保知識,讓我們的老百姓對我們環保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提高我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動員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事務,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祖國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我國在經歷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經濟建設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造成我國生態環境系統遭到破壞,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給社會穩定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首先,人民群眾要充分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發揮主人翁的態度,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使人民群眾有效的實施起監督作用。
二、健全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采取有利于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只有完善了相關法律法規,才能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在環境保護中得到法律的維護和保證。在執法方面,各級執法部門,應該明確責任主體,嚴格落實職責,對在執法過程中存在執法不到位,執法不嚴的機構和部門,嚴厲追究處罰力度,鼓勵先進機構和個人。只有這樣,才能使執法機構和部門依據法律法規,認真履責,對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懲治和處罰,達到大眾警示的作用,提高環境保護部門的威嚴和社會影響地位。[1]
三、加強非政府環保組織的影響力
國際環境非政府組織是主要在環境領域開展活動的國際非政府組織,成立于1892年的國際森林研究組織聯盟是最早的國際環境非政府組織。環境非政府組織將有助于環境決策的民主化和可持續發展。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大“未批先建”的責任。規定編制開發利用規劃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明確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開發利用規劃不得組織實施;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準,擅自開工建設的,依法處理。眾所周知,環境保護取之于民,受益于民,環境保護要突出公眾的作用就離不開公眾組織的關注和影響。目前我國非政府環保組織有許多,但受到國情和歷史文化的影響,該性質的組織在環境保護問題方面影響力有限。但該非政府組織提出的很多關于環境保護建議和政策非常的實際,符合地域性,符合人群的實際要求,體現了針對性強,效率高的特點。但這些好的建議和策略,并沒有被政府及時的采納,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民間環保組織的社會影響力遠超于我國,實現了非政府環保組織對環境保護的監督和推動作用。從單一問題的當地組織到全國性組織,已經出現了非政府組織的多樣化。正如溫家寶總理最近指出的,既然政府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不能提供所有的服務,就必須依靠社會的其他領域貢獻他們的力量。在提高公眾意識、增加政府對研究工作和解決方案的資金投入、擴大到企業、制定新的解決方案、以及提高全世界的環境質量方面,環境非政府組織已經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當前在中國也是如此。
四、新的環境保護機制的建立和摸索
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工作,僅靠突擊式、運動式的治理不但無法保證生態環境的平穩保持,更讓生產企業產生麻痹和僥幸心理。因此,必須建立日常化、長效式的環保工作理念,讓生產企業繃緊環境保護這根弦,讓‘綠水青山’的生產理念真正根植在企業的日常經營中。環境保護是關系到國家發展的大事,是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千秋大業,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會出現不同的環保問題,不斷出現的日益復雜的環境問題,不是一種手段能解決的,也不是多種不同手段能解決的。而是應該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嘗試建立新的機制,多方合作,才能更加有效的解決日益復雜的環保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環境保護的要求日益提高,環保執法是環保工作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是我國各項環保方針、政策得以貫徹與實施的重要保障。就基層環保工作而言,環境行政立法固然是基礎,如果沒有健全的環境行政法律制度體系,各項環境行政工作就無法可依,環境行政法制化最終就無從談起。
總結
隨著近幾年國家對環保治理力度的加強,環保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目前環保壓力仍較為嚴重,對于我國的長遠發展而言,提高環境保護的重視度仍然不能放松,國家仍應加強法律法規的建立,加強執法監督,鼓勵民眾參與。而對于民眾而言,提高和強化環保意識,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環境問題是關系到國民生計,關系到子孫后代,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我們每個人既是環境保護的發起者、踐行者,也是環境保護的監督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起,環保出行,少開私家車,多騎自行車和乘坐公交車,超市購物少用塑料袋等等行為,影響我們身邊的人。同時對發現的環保問題,勇于揭發,敢于舉報,作一名合格的環保監督者,才能實現我國山美水美的全面小康社會,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羅俊杰,成鳳明.論我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法律機制的完善[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9(5):51-54.
[2]張淑范.談環境保護與加強環境保護的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7):97.
[3]李婷婷,于新.淺談環境保護工作[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1252.
山西朔州 中北大學朔州校區 0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