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超


摘要:基于當前我國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對污水回用處理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本文主要分析了污水回用過程中的深度處理措施,通過分析當前階段污水回用工藝中產生的污染物,提出活性炭吸附、膜分離法、高級氧化以及臭氧法等深度處理技術,從而有效去除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質,促使回用水達到我國可用水的相關標準,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緩解用水緊張局勢。
關鍵詞:污水回用;深度處理;處理舉措
1、污水回用深度去除對象
根據污水回用的要求,即是將常規二級處理中無法被去除或者不能完全去除的污染物質進行深度處理,促使其水質得到有效提升,滿足用水要求。因此為實現污水的有效回用,應當保障污水處理后的水質達到相關標準,其中包括物理性指標、化學指標、毒理學指標和細菌學指標等。主要含有的污染物則如表1所示,通過采取有效的深度處理舉措去除污染物質,實現污水回用的有效性。
2、污水回用的深度處理技術及舉措
2.1 活性炭吸附技術
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懸浮物,對水質會產生的較大的影響,為保障其回用質量,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技術實現深度處理。這是由于活性炭是一種多孔性物質,對水量、水質以及水溫的變化適應性相對加強,對分子量在500-3000的有機物進行去除具有明顯效果,去除率可達到70%-86%,對重金屬、氯化有機物、農藥和放射性有機物等去除效果較好。當前比較常用的活性碳有三種,分別是粉末活性炭、生物活性炭以及顆粒活性炭等。但其存在適應突發性污染較差的問題。基于此生物活性炭成為污水回用深度處理的主流方式,其能夠發揮生化和物化處理的協同優勢,促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得到延長,提高處理效率,對水質改善具有積極作用。
2.2 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法是利用一定的壓力作為驅動,提高分離效果,具有節能優勢。同時膜分離也是先進的流體分離單元操作技術,其包含微濾、超濾、反滲透、納濾等方法。其中借助微濾可將水中的病毒細菌和寄生生物等進行濾除,并降低磷酸鹽的含量。經處理后的污水可回用與景觀、道路沖擊和沖廁等用水需求。另外,針對大分子污染物可采用超濾方式,能夠對二級出水的COD以及BOD等去除率達到50%以上,確保水質符合我國生活雜用水的標準。對于礦化度和總溶解固體污染物的去除,可采用反滲透方式,其脫鹽率和細菌去除率高達90%以上,對COD的去除率也能夠實現在85%以上。而納濾是基于反滲透和超濾工藝形成的新型污染物去除反復,將操作壓力控制在0.5-1.0MPa,能夠依托自身具有的離子選擇性,實現二價離子的去除率超過95%,一價離子去除率為40-80%之間。在污水回用中選擇膜分離技術能夠有效去除污染物,提高出水水質。
2.3 高級氧化技術
對污水回用的深度處理,還可采用高級氧化技術,其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技術和舉措。
(1)濕式氧化法。其是利用在溫度為150-350℃且壓力在0.5-20MPa的環境下,通過利用氧氣或者空氣等作為氧化劑,對水中含有的有機物或者無機物等進行氧化,從而將污染物進行去除,可產生水和二氧化碳。
(2)光化學催化氧化法。該深度處理技術主要是打造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氧化體系,利用H2O2與Fe2+鹽等反應,能夠將污水中的苯酚以及除草劑等化合物起到較好的去除效果。對于催化劑的選擇多數選用具有能帶結構的半導體光催化劑,促使強氧化自由基可能得到揮發,有助于在常規條件下實現各種化學反應。
(3)電化學氧化法。該技術在污水回用深度處理中的應用,即是在電極表面的催化作用下促使有機物得到氧化,能夠將其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該方法還能夠作為生物處理的預處理工藝,有利于將非生物相容性的物質,經過電化學轉化后,形成生物相容性物質。并且該方法可在低溫下進行,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等。
2.4 臭氧法
臭氧在污水回用的深度處理中,具有較強的氧化性,對水中含有的有機物可發生一定反應,將雜質進行分解。其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該技術能夠對污水進行有效的脫色,降低產水的渾濁度,進而形成較好的絮凝效果。不過由于臭氧處理工藝的運行費用較高,在今后仍需進一步研發和推廣。
結束語:
綜上,污水回用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內容,為保障回用水水質符合利用標準,需要開展相應的深度處理措施。而當前比較常見的處理措施包括活性炭處理法、膜分離處理法、高級氧化法以及臭氧法等,但不同處理舉措均有一定的優勢和缺點,因此在實際的污水回用深度處理中,需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處理方法,從而進一步提升回用水的水質,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參考文獻:
[1]李倩倩, 唐海龍, 謝超. 石化廢水深度處理及回用工藝研究[J]. 石化技術, 2019, 26(03):73+75.
[2]唐雪梅. 談煉油污水深度處理回用工藝優化和技改措施[J]. 工業C, 2016(10):00163-00164.
南京誠志清潔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