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張翠翠
作者單位:1棗莊市立醫院消化內科,山東 棗莊277100;2棗莊礦業集團棗莊醫院消化內科,山東 棗莊277100
胰腺癌是一種具有較強侵襲能力的消化道腫瘤,近年來的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據統計,胰腺癌在2030年將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胰腺癌預后較差。據報道,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約為5%,大多數病人由于發生轉移而失去手術根治的機會,同時具有較高的復發率;放療和化療易產生細胞放療或化療抵抗性,從而降低腫瘤治療效果。胰腺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受到多種基因多階段精細調控,其發病機制尚不能完全明確。近年來,分子靶向具有特異性高、副作用小等特點成為腫瘤臨床治療研究的重點和熱點。研究發現,亮氨酸拉鏈假定腫瘤抑制基因1(leucinezipper putative tumor suppressor1,LZTS1)在多種腫瘤組織中表達量缺失,抑制腫瘤的發生發展。在胰腺癌中,研究結果顯示LZTS1的表達量顯著降低,但其在胰腺癌中的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從2018年5—12月開展實驗,探討過表達LZTS1對胰腺癌PANC-1生物學特性的影響,旨在為臨床分子靶向治療胰腺癌提供實驗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主要材料
人胰腺癌PANC-1細胞購自北納生物有限公司,胎牛血清、Lipofectamine 2000、DMEM培養基、Trizol試劑購自美國Sigma公司,細胞凋亡試劑盒、噻唑藍(MTT)購自北京索萊寶公司;pcDNA3.0 LZTS1-1、pcDNA 3.0 LZTS1-2以及陰性對照購自廣州銳博有限公司,Matrigel膠購自美國BD公司,Transwell小室購自美國Coring公司,兔抗LZTS1抗體、兔抗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抗體購自美國Abcam公司。酶標儀、流式細胞儀購自美國Thermo公司。1.2 實驗方法
1.2.1
細胞的培養PANC-1細胞培養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養基,顯微鏡觀察到細胞密度約80%~90%,加入胰酶消化、傳代。1.2.2
細胞的轉染取對數期PANC-1細胞,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四組,即對照組(常規培養)、NC組(轉染陰性對照)、pcDNA-LZTS1-1組(轉染pcDNA 3.0 LZTS1-1質粒)、pcDNA-LZTS1-2組(轉染pcDNA 3.0 LZTS1-2質粒)。轉染前24 h,胰酶消化、計數,收集5×10個PANC-1細胞接種至6孔板。根據Lipofectamine 2000說明書指示,分別稀釋Lipofectamine 2000和質粒,將兩稀釋液晃動混勻,吸取100 μL加入每孔細胞,37℃培養4~6 h,更換為完全培養基。1.2.3
蛋白質印跡法(Western blotting)收集轉染后的PANC-1細胞,加入細胞裂解液提取總蛋白。將所提取的總蛋白與適量上樣緩沖液混勻,沸水變性10 min;提前配置8%~10%聚丙烯酰胺凝膠進行電泳。將電泳的目的條帶轉移至聚偏二氟乙烯膜;轉膜完,置于5%脫脂奶粉溶液封閉2 h;加入一抗,LZTS1 1∶5 000,GAPDH 1∶10 000,4℃孵育過夜,洗膜緩沖液漂洗3次×10 min,加入二抗,37℃孵育2 h,洗膜緩沖液漂洗3次×10 min,暗室中加入化學發光工作液孵育5 min,曝光、拍照,分析LZTS1蛋白灰度值/GAPDH蛋白灰度值。1.2.4
MTT法吸取5×10個各組PANC-1細胞接種至96孔板上,置于細胞培養箱中培養,分別在細胞培養24 h、48 h、72 h時,加入10 μL MTT溶液(0.5% MTT),37℃孵育4 h,加入100 μL二甲基亞砜,酶標儀中檢測570 nm PANC-1細胞吸光度。1.2.5
流式細胞術實驗根據凋亡檢測試劑盒的說明書,將對數期PANC-1細胞密度調整為1×10個/毫升,加入10 μL膜聯蛋白V-異硫氰酸熒光素(Annexin V-FITC)和5 μL碘化丙啶(PI),避光孵育10~15 min,上機檢測。1.2.6
Transwell實驗將適量Matrigel膠與300 μL無血清培養基混勻;侵襲實驗前,吸取100 μL Matrigel膠稀釋液加入Transwell上室膜,37℃孵育5 h,但遷移實驗Transwell上室膜不添加Matrigel膠,其實驗方法同侵襲實驗。收集各組5×10個PANC-1細胞加入上室,500 μL含10%胎牛血清的培養基加入Transwell下室,37℃孵育24 h;磷酸鹽緩沖鹽溶液(PBS)清洗上室,擦去殘留PANC-1細胞,拍照、計數。
2.1 轉染pcDNA
-LZTS1對LZTS1表達量的影響
PANC-1細 胞 中 轉 染pcDNA 3.0 LZTS1-1和pcDNA 3.0 LZTS1-2質粒,蛋白質印跡法檢測轉染效果。結果如圖1所示,四組LZTS1的表達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
=107.509,P
<0.05)。與對照組(1.000±0.085)相比,NC組PANC-1細胞中LZTS1的表達量(1.025±0.107)未發生顯著變化(P=
0.591);pcDNA-LZTS1-1組(2.835±0.301)和pcDNA-LZTS1-2組(4.125±0.385)細胞中LZTS1的表達量較對照組明顯增加(均P
<0.001);其中pcDNA-LZTS1-2對細胞中LZTS1表達量的促進作用高于pcDNA-LZTS1-1,因此后續選用pcDNA-LZTS1-2作為實驗對象。
圖1 轉染pcDNA-LZTS1對人胰腺癌PANC-1細胞亮氨酸拉鏈假定腫瘤抑制基因1(LZTS1)表達量的影響
2.2 過表達LZTS1對PANC
-1細胞增殖的影響
MTT法檢測過表達LZTS1對PANC-1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果如表1所示,與對照組相比,NC組PANC-1細胞增殖未發生明顯變化(均P
>0.05);pcDNA-LZTS1-2組細胞增殖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均P
<0.05)。
表1 過表達亮氨酸拉鏈假定腫瘤抑制基因1(LZTS1)對人胰腺癌PANC-1細胞增殖的影響/±s
2.3 過表達LZTS1對PANC
-1細胞凋亡的影響
流式細胞術檢測過表達LZTS1對PANC-1細胞凋亡的影響,結果顯示,三組細胞凋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
=143.933,P
<0.05)。與對照組(6.589±0.645)%相比,NC組PANC-1細胞凋亡率(7.352±0.698)%無明顯變化(P
>0.05),pcDNA-LZTS1-2組(23.252±2.152)%明顯增加(P
<0.05)。2.4 過表達LZTS1對PANC
-1細胞遷移的影響
Transwell法實驗檢測過表達LZTS1對PANC-1細胞遷移的影響,結果顯示,三組遷移細胞數比較差異有 統計學 意義(F
=30.167,P
<0.05)。與對照 組(233.258±25.148)個 相 比,NC組 遷 移 細 胞 數(252.321±26.241)個無明顯變化(P
>0.05),pcDNALZTS1-2組(120.145±14.210)個 降 低(P
<0.05)。見圖2。2.5 過表達LZTS1對PANC
-1細胞侵襲的影響
Transwell法實驗檢測過表達LZTS1對PANC-1細胞侵襲的影響,結果顯示,三組侵襲細胞數比較差異有 統計學 意義(F
=35.735,P
<0.05)。與對照 組(117.258±12.152)個 相 比,NC組 侵 襲 細 胞 數(121.362±12.025)個無明顯變化(P
>0.05),pcDNALZTS1-2組(56.369±6.432)個 降 低(P
<0.05)。見圖2。
圖2 過表達亮氨酸拉鏈假定腫瘤抑制基因1(LZTS1)對人胰腺癌PANC-1細胞遷移和侵襲的影響(結晶紫染色×200)
胰腺癌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惡性腫瘤,給病人、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近年來,隨著生物領域的不斷發展,胰腺癌的臨床治療具有了顯著的發展,探究新的基因標志物有助于腫瘤演進機制的闡釋,還可以為胰腺癌的早期診斷、分子靶向治療提供潛在位點。LZTS1是近年來發現的新型抑癌基因,在正常組織中表達,但在多種腫瘤組織中表達量顯著降低,抑制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與鄰近正常結腸組織相比,LZTS1在結腸癌中表達量降低,且其表達量與病人的預后生存率相關;過表達LZTS1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的增殖,敲低LZTS1促進細胞的增殖,在結直腸癌的腫瘤生長過程中發揮抑制作用,可作為結直腸癌病人的潛在預后指標。免疫組化檢測LZTS1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量,結果顯示,LZTS1表達量較對照顯著下降,與淋巴結轉移相關,表明LZTS1可能參與乳腺癌轉移過程。另外,LZTS1在甲狀腺癌、肝癌、乳腺癌等表達量均異常,提示LZTS1在多種腫瘤生長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當機體發生病理變化時,組織中的細胞增殖與凋亡動態平衡被打破,從而影響機體的組織功能,誘導疾病的產生。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細胞侵襲、遷移能力的提高可促進腫瘤組織的進一步轉移,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后,提高復發率。為探究LZTS1在胰腺癌發生發展中的具體作用,本實驗通過在胰腺癌PANC-1細胞中轉入過表達LZTS1的質粒pcDNA 3.0 LZTS1-1或pcDNA 3.0 LZTS1-2(攜帶不同的寡核苷酸序列),結果發現,pcDNA 3.0 LZTS1-2質粒較pcDNA 3.0 LZTS1-1質粒具有較好的促進LZTS1表達的效果,因此后續實驗選取pcDNA 3.0 LZTS1-2質粒作為實驗對象。MTT法和流式細胞術實驗觀察過表達LZTS1表達量對細胞增殖、凋亡的影響,結果顯示,過表達LZTS1顯著抑制胰腺癌PANC-1細胞增殖,促進凋亡;進一步通過Transwell檢測發現,過表達LZTS1顯著抑制胰腺癌PANC-1細胞侵襲、遷移,表明LZTS1通過抑制胰腺癌細胞的增殖、侵襲、遷移等惡性生物學特性,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從而阻礙胰腺癌的發生發展,與結直腸癌、乳腺癌等結果相似,均發揮抑癌作用。研究發現,LZTS1可通過調控Akt-mTOR、PI3K/Akt等信號通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進 一 步 提 示LZTS1在胰腺癌中也可能通過調控細胞增殖相關的信號通路,從而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但其具體的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過表達LZTS1顯著抑制胰腺癌PANC-1細胞增殖、遷移、侵襲能力,促進其凋亡,在胰腺癌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抑制作用,為胰腺癌的臨床治療提供潛在的基因標志物,但本研究只在細胞水平研究了LZTS1的腫瘤抑制作用,未來會深入研究LZTS1發揮腫瘤抑制作用的具體分子機制以及與相關信號通路的作用,并在多株胰腺癌細胞以及動物模型中開展LZTS1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