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重申常識:新生兒是希望與未來”
2021年8月26日《南方周末》方舟評論
“新生兒是未來與希望”這是最基本的常識,本身不存在任何疑義。但當把我們這個常識放在現實中考量時,似乎又覺得是一種“高大上”的存在,有點“不接地氣”的感覺。現在的年輕人有相當一部分處在為生存而奮斗,甚至是“搏命”的狀態中。對他們來說,大部分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工作,而把重心回歸生活、體驗生活,也許更多的是一種奢望和無奈。當生存與生活發生矛盾的時候,生存是排在第一位的。但當我們沒有生活的時候,“新生兒是未來與希望”便失去了著力點,更沒有去付諸行動的內動力。
近年來,從放開二孩,再到放開三孩,各種政策都密集地向“提高人口出生率”這個點位集聚,但政策的落實更需要有一個好的外部環境。當我們把經濟社會發展各種“提高”“增長”“創新”“發展”……都一股腦地拋給年輕人時,無形中就剝奪了他們“生活”的權利,一個沒有“生活”的年輕人,一個沒有年輕人在“生活”的國家,我們憑什么讓年輕人去生育? 靠什么讓年輕人去撫養下一代?
山西陽泉?聽風曉雨?自由職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