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新體育:中國舉重隊八人出戰,獲得七金一銀,創造了在奧運會上的最佳戰績。你怎么評價?
周進強:舉重在中國體育代表團參賽項目中是重點,我們理應主動擔當,主動作為。
我們在東京充分展現了隊伍的訓練和備戰水平,展示了高水平的科技助力與后勤保障,表現了團隊的凝聚力與戰斗力,令人振奮,令人鼓舞。八名出場隊員人人可圈可點,諶利軍絕地反擊,石智勇“來了就是要破世界紀錄”的霸氣,37歲老將呂小軍再攀高峰……除了獎牌豐收,我們還刷新了一批世界與奧運會紀錄。這都充分彰顯了強大的中國力量與中華民族立足于世界賽場中心的豪邁氣概。唯一未獲金牌的廖秋云也發揮出高水平,贏得了對手的尊敬。這是非常難得的。
新體育:從本屆奧運會看,國際舉壇格局有無變化?
周進強:我想大致可以概括為“一超多強”。一超,就是我們中國,總體實力突出;多強,有朝鮮、哥倫比亞、烏茲別克斯坦、格魯吉亞、伊朗、阿塞拜疆等,這些國家個別級別有優勢。格局有所變化,跟國際舉聯2018年調整級別有關,應對及時、措施得當的國家進步較快。
新體育:能介紹一下這個背景嗎?
周進強:2018年國際舉重聯合會執委會決定全面調整舉重項目的級別,改變東京奧運會資格體系,縮減各國參賽人數。消息來的突然,我國好幾位優秀隊員沒有匹配的奧運級別。面對挑戰和困難,中國舉重隊教練團隊及早行動、積極應對,根據隊伍實際情況迅速調整隊員參賽級別,在變革中保持級別優勢,挖掘新的金牌增長點,迅速適應級別變化和占據級別優勢。國家隊大部分隊員需要升降體重,有的需要大幅升重,如田濤要從85公斤級升到96公斤級,汪周雨要從75公斤級升到87公斤級。時間緊,難度大,我們請來國內頂尖的運動營養學專家,配合教練與科研人員,逐人制訂增降體重方案,開展有針對性的科學訓練。半年后的全國錦標賽,我們率先實行了新級別。先下手為強,2018年世錦賽我們獲得新級別中的9個總成績冠軍,2019年世錦賽又在14個奧運級別中拿下10個總成績冠軍,成為全世界最早適應新級別的隊伍,為決勝東京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體育:東京奧運會,中國隊大多級別具備壓倒性優勢。都說賽場是訓練場的鏡子,這應該得益于在疫情下保證正常訓練與備戰吧?
周進強:實事求是地講,舉重隊能有今天的成績,首先得益于國內疫情控制得這么快這么好,給隊伍提供了安全的有保障的訓練場所。疫情期間,我們參加了一場網絡國際舉重比賽,視頻中可以看到,國外選手訓練比賽有的在地下室,有的在停車場,五花八門,而我們在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訓練館。疫情確實給訓練備戰帶來巨大的風險和困難,包括傷病因素、場外因素、老隊員狀態的保持、思想和精神的壓力等等。面對疫情和奧運延期,我們提出了16個字方針:“目標不變,節奏不亂,管理不松,為國而戰。”
實踐證明,新冠疫情與奧運延期沒能難倒我們。為有效應對,嚴格管理,協會對疫情防控多次提出要求,對國內外不同環境不同任務不同情況下的疫情防控都有明確具體要求。其中,《疫情防控、交通旅行、應急工作方案》細列了40多條,由專人負責指導檢查監督。一年多來,我們多次在國內轉訓、參賽,全部主力出國參賽,零感染,保證了隊伍的正常訓練與奧運備戰,有的主力隊員還利用延期一年的寶貴時間,進一步練好內功,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新體育:這次隊伍選拔工作做得好,能打仗、打勝仗,不留遺憾,吸取了以往哪些教訓與不足?有什么經驗?
周進強:優勢項目選拔難度更大。許多人以為誰去都能拿金牌,這是誤區,奧運會的壓力和任務之重是其他任何比賽無法比擬的。舉重是個人出戰的極限運動,一種姿勢只有三次機會,賽前50天不能再更換運動員。精兵強將不是那么容易選,光看平時訓練水平還不行,也不能憑幾個人的感覺來拍板,一定要靠機制來解決。
新體育:往屆曾出現有爭議的選手上場后失常,這次沒有發生一例意外失手。請問這次選拔是怎樣的具體做法?
周進強:首先是在選拔辦法上公開、公平、公正,方案先拿到省市去討論,充分發揚民主,集中智慧,接受監督。其次是拉長決策鏈,人員篩選由教練組——選拔工作組——隊委會——中心層層研究。協會聘請了廣西體育局原副局長吳數德任選拔工作組組長。他是中國第一個舉重世界冠軍,曾獲洛杉磯奧運會金牌,德高望重,經驗豐富,專業性強,得到各方認可與信任。選拔組工作很細,調集大量信息,每天到現場觀察,各種情況都吃透了。第三,執行國際舉聯的新規定。以前是國際舉聯根據成績將參賽名額分配給會員協會,現在變更成需確認個人資格,要求奧運賽前一年半之內至少要參加4次積分賽。
由于各人情況不一,我們要看積分,但也不能惟積分,最終確定通過今年4月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亞洲錦標賽來選拔。我們男女各5個級別都有奧運爭金的實力,但參加東京奧運只有男女各4個名額,每個級別只能上一人。選拔工作組與相關教練員從國家利益出發,綜合評估每個候選運動員的成績水平、大賽穩定性、傷病情況與對手情況,達成了一致。
新體育:這次大賽中國隊個個氣勢如虹,力量的背后一定有強大的意志在支撐,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周進強:大家看到的都是運動員在臺前的高光時刻。實際上,從里約奧運會走過來,一路都很艱難。就說諶利軍,里約奧運會臨上場劇烈抽筋,未能完成比賽。這五年,他憋了一口氣,隊里也不知做了多少心理疏導。去年10月,他手臂肌腱斷裂,術后留下一條13厘米的傷疤。這次比賽強手如林,他抓舉沒比好,被人落下6公斤,挺舉最后一把前,落后對手11公斤,形勢極為危急。最后一把,教練于杰給他加了12公斤,報了187公斤。小伙子實力很強,但最大毛病就是大大咧咧,到了這種“生死關頭”,必須擊一猛掌,幫他清醒。于杰瞪著眼吼:“你不起來,要后悔一輩子!”我也到后場對他說:“抓舉沒比好,挺舉還有機會,必須拿下!”諶利軍激靈了一下,終于完成驚天之舉。他的成功激勵全隊高歌猛進。
還有“石頭”石智勇。抓舉166公斤,領先第二名10公斤。挺舉192公斤被判失利,他不為所動,穩穩征服198公斤,追平自己創造的世界紀錄。他的總成績364公斤,領先第二名18公斤,將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又提高了1公斤。都說奧運會上創世界紀錄難,但石智勇詮釋了什么是王者風范。他在后場掃視對手時的目光像是在說:“舍我其誰!”
新體育:你在東京對媒體說過,舉重是個人比賽,團隊出戰,每塊金牌和獎牌都承載著幕后英雄的心血。這也是我們的獨特優勢吧。能否披露一二?
周進強:在科技助力方面,我們形成了幾大系統,包括營養、康復、體能、技術分析、心理和生理生化的監測等。東京周期,生理生化測試4000余人次;4臺微壓氧艙合計工作時間近1500小時;機體恢復、體能康復、科學評估等實驗室就建在訓練館里;灌注大比重海水的兩個漂浮恢復站就近設立在運動員公寓,男女各一套,以幫助隊員更好睡眠。奧運延期,我們訓練不斷檔,陸續聘用了近10位外籍體能康復教練,他山之石可攻玉,強化訓練,補足短板。
新體育:無論從哪方面看,本屆奧運會,中國隊成功率高,目標重量準確,在做法上跟以往有何改進?
周進強:凡事預則立。我們借助大數據,把這種斤斤計較的比賽計算得更加精確,力求科學處理好抓舉和挺舉之間的關系、開把和加重的關系,準確預判主要對手的水平與戰術,做到迅速有效應對。賽前一個月,將每個隊員細細盤點一遍,對自身狀況、可能碰到的問題、目標重量、戰術、開把重量、第二把重量,都一一吃透。隊里還選定最佳時間點,模擬實戰環境,在高臺上搞了場測試,盡可能接近實戰效果。到東京后,隊員上場前一天晚上,再根據最新情報調整修改,有的教練員手握七八套預案,力求賽時能果斷決策,避免忙中出錯。
新體育:中國舉重隊這些年來對興奮劑一直保持“零容忍”的態度,追求拿干凈的金牌,你們是如何做好這項工作的?
周進強:我們堅決向興奮劑說“不”,上上下下明確拿不到金牌也不能出事。為此,協會專設反興奮劑處,以能想到做到的一切措施加強教育,嚴防死守,堅決貫徹落實拿干凈金牌、道德金牌、風格金牌的方針,取得成效。這次在東京,中國代表團各項目被抽查了226次,舉重隊有18例。2018年以來,中國舉重被抽查5979例,其中國家隊2905例。有的隊員一周被查三次,有的一年被查40多次,結果未出現一例,實現了“零出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