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
奧運會結束了,很多網友認為中國隊擅長在一些商業價值不高的項目上奪牌,在具有較高商業價值的項目上競爭就會吃虧。因為我們靠舉國體制埋頭苦練,很多歐美國家已經通過商業化、俱樂部化完成了技術的更新、人才的迭代。這有道理,但我覺得還可以從一個基層教師的角度就運動員的選拔補充幾點。
過去有種說法:“孩子學習不好,家庭條件也一般,那就去體校學體育吧!”目前正在各項賽事上熠熠生輝的選手中,確實有很大一部分屬于這樣的情況。未來是否依舊如此呢?我認為不會了。今天,一個孩子想在基礎學科、體育、藝術等方面有所突破,必須有父母的金錢投入與榜樣作用帶動,很多家長望而卻步。另外,就我從教八年對學生們的觀察,很多孩子吃不下學業的苦,家長也不愿意孩子吃“十年磨一劍”的苦累去換得更好的未來。所以,我認為再過兩屆奧運會,運動員選拔的基層路徑將遇到問題。
很多比較富裕的家庭意識到藝體培養的重要性。過硬的藝體特長是招入重點高中、大學的指標之一,是孩子擁有較高學業成績之外的加分項。培養藝體特長有利于強身健體、陶冶情操。一小部分極具體育天賦的人在高中、大學階段漸漸脫穎而出,有機會為國爭光。然而,他們最終走上職業道路的可能性并不大,畢竟大多數競技體育會讓運動員帶有傷病,職業生涯黃金期也不長。無論自己還是父母都會相對合理地規劃人生道路,除非極度熱愛,否則,在體育道路上不大可能“一條路走到底”。如果沒有有關部門的合理規劃與統籌,很容易造成運動員隊伍的青黃不接,運動技術更新放緩。
未來,大力推廣“全民運動、全民健身”,要讓更多的優秀運動員脫穎而出。練的人多了,成為專業運動員的人自然會更強。這種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相關措施也實施了很多年,但收效不及預期。
以我的觀感,這些年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體育課,有了更好的場所、更好的師資、更好的考核標準,換來的卻是孩子們的反感。他們越來越討厭體育運動,大課間要大汗淋漓地跳健美操和跑步;體育課不再是嘻嘻哈哈、你追我趕,要實打實地訓練,不合格還得重來。
如今的孩子,各門學科都是高標準、嚴要求,從早到晚緊繃著弦,意志品質頑強的孩子科科不敢放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內心疲憊不堪。意志品質脆弱的孩子早就自暴自棄,聽天由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再者,家長維權意識增強,體育老師擔心學生傷病需要老師擔責,學校也缺乏運動保養與康復方面的專業人才,訓練強度無法跟上。
我對“全民運動、全民健身”還是充滿信心的。以上問題之所以出現,并不是因為今天的體育教育太嚴格,而是過去體育教育的管理太松弛造成的“后遺癥”。一旦我們的孩子能夠逐漸適應,在運動健身方面能做到“不躺平”,相信未來不僅國民體質會更加強健,而且會有更多的、源源不斷的體育好苗子走上賽場,順利完成人員到技術的更新換代,使中國站穩世界體育強國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