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遠
劍鋒所向,電光火石。2012年8月1日倫敦奧運會男子花劍決賽現場,最后時刻,雷聲一劍封喉,戰勝埃及選手阿拉丁,實現了中國男花奧運金牌零突破,也打破了該項目被歐洲壟斷110多年的局面。
雷聲出生于1984年,因出生時響亮的啼哭取名“雷聲”。小時候,他練了4年游泳,天賦不高,也不喜歡。有一天,擊劍隊教練來選苗子,問道:“你們平時誰用左手拿剪刀?”雷聲喜歡有策略性的項目,再一想自己真的是用左手,于是馬上舉手。就這樣,他走進了擊劍隊,那年10歲。訓練枯燥,雷聲一度想放棄,媽媽說:“那我們還是去游泳吧。”想到又要回到不喜歡的泳池挨凍,他咬咬牙,繼續擊劍。“其實,父母是想讓我明白,做事要堅定自己的選擇”。
1998年,14歲的雷聲嶄露頭角,獲得廣東省運會的少年組冠軍,17歲進入省隊,18歲進入國家隊。2000年悉尼奧運會,16歲的雷聲在熒屏前觀摩了中國隊王海濱和兩名隊友組成的“老三劍客”比賽,與冠軍僅差一步。那時,他就下決心,也要代表中國隊走上奧運賽場,站上最高領獎臺。
奪冠之路談何容易。
2008年北京奧運會,雷聲在8進4比賽中被淘汰出局,此后狀態低迷。他覺得付出那么多,收獲卻很少,想換一種生活方式調整心態。2009年他進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習,同時堅持擊劍訓練。在高校平靜的日子里,他對冠軍的向往依然,但對比賽輸贏看淡了,覺得享受賽場最重要。
經過努力,2010年雷聲的男子花劍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一,同年的世錦賽他和隊友合作獲得團體冠軍,個人亞軍。2012年他再次出征奧運會,心態已經成熟。
雷聲是名進攻型選手,阿拉丁則屬防守型,世界排名前8,實力強勁。開局,雷聲打得很順利,接連進攻得分。就在此時,阿拉丁突然說自己左臂疼痛,需要休息,比賽節奏被打亂。不管是對手的戰術還是真有傷病,雷聲坐在椅子上,用白色毛巾蓋住整個腦袋,像武俠片中的蒙面大俠,告訴自己要冷靜,冷靜。第一個3分鐘結束,雷聲領先。
第二個3分鐘,阿拉丁瘋狂反撲追趕,向裁判抗議雷聲刺劍不符合標準。裁判接受建議,罰了雷聲一張紅牌。此時,逆境中的雷聲仍是10比8領先,阿拉丁偷襲將比分追成9比10。他覺得有疑問,要求回看錄像,但看完后裁判仍維持原判。緊接著雷聲又被阿拉丁追平,反超。這輪結束,雷聲被追成11平。
最后一個3分鐘,決斗打響了。雷聲以11比13落后時,靈機一動叫停,要求更換手中的劍。利用這短暫的休息,他很快放平了心態,重新上場。雷聲扳回一劍,隨后將比分追平。關鍵時刻,雙方拼命刺出一劍,裁判判雷聲得分。最后一劍阿拉丁兩刺未中,回擊未果,兩劍摩擦出火花的那一刻,場上亮出了15比13的比分,反超了!雷聲摘下頭盔,大吼一聲,奪冠了!現場熱浪沸騰,掌聲如雷。
2016年在里約,雷聲最后一次參加奧運會,遺憾的是未能衛冕。令他興奮的是擔任了中國代表團的旗手,手擎國旗進場,覺得身上有種使命感和責任感。2017年全運會,雷聲奪冠后退役。
退役后,王海濱建議雷聲留在國家隊擔任教練。他分析認為,雷聲的性格冷靜、沉穩,而女隊員情緒容易波動,因此他比較適合擔任女子花劍隊教練。
1984年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欒菊杰獲得過女花冠軍,此后中國女花進入很長的低谷。帶領女花更上一層樓,成為雷聲的奮斗目標。
目前,雷聲帶領8-10名隊員訓練,為他們制定計劃,設計打法。剛執教時,有些隊員情緒低落,訓練怠慢,不相信能改變這一落后現狀。雷聲為他們樹立遠大目標,告訴他們只要努力,目標就可能實現。隊伍面臨的最大困難是隊員年輕,沒有核心人物,團體比賽中缺乏凝聚力。對此雷聲只能加倍努力,傳授經驗。他反復對比思考女花戰術,發現以前中國女花打法比較被動,經常等著對手失誤得分。現在他指導隊員學會主動進攻,打法逐漸與國際接軌。雷聲的訓練風格偏重技術,同時突破訓練強度,提高訓練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女隊員舉一反三的能力沒有男隊員強,有些動作要解釋得很清楚,還得一遍遍地拆分。他經常利用晚上休息時間觀看對手錄像,為主力隊員單獨設計打法。
女花在雷聲帶領下慢慢有了起色,一步一個腳印向上走。隊員看到自己的進步,訓練勁頭也足了,一改之前的狀態。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中國女花獲得團體和個人項目的第二,石玥和陳情緣均獲世界杯銀牌。
西安全運會即將到來,身為國家隊教練,雷聲準備坐陣觀察隊員表現,挖掘一批優秀隊員進入國家隊。雅加達未能奪冠,雷聲留有遺憾。明年杭州亞運會,他將親自率隊比賽。雷聲坦言:“目前最大的對手是日本和韓國。這幾年在世界杯上和他們交手較為膠著,接下去將破解他們的戰術,爭取實現金牌夢,這將考驗我和隊員的智慧。”
雷聲低調,有親和力,很多隊員愿意接近他,空余時間他們坐在一起聊天,述說自己的心思和成長經歷。
雷聲熱心助推大眾體育。2019年,他成為深圳福田區的體育顧問,幫助當地發展擊劍運動。去年,福田區舉行面向全國青少年的“雷聲杯”擊劍比賽,為期一周。開幕式按照世錦賽標準打造,給廣大青少年帶來一種精彩的儀式感,雷聲的致辭更是激發了青少年參與擊劍運動的熱情。
雷聲沒有時間參與許多社會活動,他希望“雷聲杯”賽能成為傳統活動,年年舉辦。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參與擊劍,雷聲提醒業余選手要學會掌握力度,運動時要戴好護具,注意安全,還要多加訓練,控制力量,以免傷害對手。擊劍是小眾項目,準入門檻不高,對場地的要求也不高,以后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
2013年,雷聲和隊友周雪結婚。兒子叫雷晨悅,取健康快樂成長之意,如今已上幼兒園。擊劍、游泳、橄欖球,兒子都處于“試水”階段,雷聲希望他今后能有一項擅長。對擊劍,兒子還處于游戲為主的階段,沒有對打,也沒表現出特別興趣。不過,他會在視頻里看雷聲當年比賽的動作,拿著玩具劍和雷聲對打,父子倆笑聲一片。兒子還喜歡繪畫,經常描繪自己所到之處的風景,也喜歡思維類課程,如機器人,經常搭樂高,組合成吊車、汽車之類的玩具。每當有小伙伴來家,兒子總會搬出自己得意的繪畫作品和他們分享。雷聲更希望兒子長大后能文武雙全。
年輕時,雷聲喜歡看武俠片,喜歡金庸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沉靜下來,開始閱讀心理學、財經類書籍。他說,要了解運動員思想動態,就得學習心理學。雷聲的言行還帶點文學色彩,微信上的個性簽名是“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并配了一張北大未名湖的封面圖。從東京奧運會回來的隔離期,雷聲閱讀、聽音樂、上網,在房間里運動,囑咐隊員要自覺運動。
雷聲忙于帶隊訓練,妻子周雪從事金融工作,相對輕松,照顧家庭的時間也多一點。不過,兒子很喜歡雷聲。在隔離的日子里,兒子通過網絡視頻一次次問:“爸爸,我想你了,什么時候回家?”
忙忙碌碌,雷聲和當年的隊友難得見面,最多一年一次。一見面,他們的話題還是離不開擊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