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清亮
東京奧運會中美兩國在金牌榜的位置,始終吸引公眾視線。很多人在收看完當天比賽之后,看看金牌榜,然后習慣性地點開“明日賽程”或者“明日中國軍團沖金點”看一看,算一算。不僅算中國的,還算美國的,就這樣伴隨著中國代表團領先了大部分時間。最后一天被美國壓哨反超。
一枚之差,微不足道,中美金牌數幾乎打成平手,但仍然讓不少人唏噓惋惜。于是各種假如:假如乒乓球混雙金牌不丟;假如跳水男子雙人十米臺拿下;假如女子舉重廖秋云的教練再大膽果敢一點;假如女子拳擊、女子空手道、女子摔跤,或者跆拳道、賽艇、皮劃艇等等,能沖下1到2枚……
其實大可不必悔不當初,扼腕嘆息。應該說,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東京奧運會上表現是完美的,完全可以說是打了一場勝仗。國運興,則體育興;國力強,則體育強!有人說,奧運首金得主楊倩運氣真好,倒數第二槍打完,還落后對手0.2環,最后一槍對手8.9環,楊倩9.8環,成為幸運兒,然而這扭轉乾坤的最后一槍,又豈能是楊倩個人的運氣?何嘗不是國運呢?這是運動成績的勝利,更是國家的勝利!中國的奧運健兒,背靠祖國,疫情肆虐時,中央精準施策,他們才得以有全方位的保障,安心備戰,不受影響,這是其他任何國家運動員都無法享受到的,更別說“被疫情攪得國內一團糟”的美國運動員了。所以,我們更應該感嘆祖國的強大!
感嘆之余,不妨再理性點。中美之間金牌38VS39,是雙方之間競技體育紙面實力的真實反映嗎?顯然不是;而獎牌數88VS113,則是相對比較客觀的反映。受歷史、地理、人文等眾多因素影響,每個國家競技體育發展的狀況也有明顯區別,各自擁有適合自己特點的優勢項目,也有各自的弱項。奧運舞臺上,就是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爭取更多的金牌和好名次,而這次在東京,中國體育代表團傳統的六大優勢項目近乎完美發揮,把該拿的金牌基本都拿下,而美國恰恰在自己的傳統優勢項目田徑和游泳上“小翻車”,尤其是田徑。此消彼長,造成東京奧運的金牌局勢,但是他們的銀牌銅牌數遠多于中國,所涉及到的項目數也要多于中國,說明其作為一個體育強國的底蘊。而且像美國這樣長期雄霸世界體壇對競技體育規律有自身深刻理解的國家,很快就會擁有“重新站起來”的辦法,誰能保證三年后的巴黎他們不會更多一點地領先中國呢?更何況群眾基礎廣泛影響力大的三大球,我們在東京有無法言說的痛,僅有新晉項目女子三人籃球摘得一枚銅牌;而美國的男女籃、女排以明顯優勢奪冠,女足也獲得銅牌。
還是那句老話:我們是體育大國,還不是體育強國——在邁向體育強國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在38枚金牌到手之后,不應該只盯著金牌榜上中美的名次之爭,更應該冷靜地思考:巴黎奧運會的項目會繼續調整,我們的一些優勢項目,比如舉重會被限制級別或人數、帆板RS:X級被取消,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繼續保持并發展我們的優勢項目?田徑游泳兩個基礎大項,我們在東京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該如何進一步保持這種勢頭,并爭取挖掘更多的奪金點?還無法邁進東京門檻的男子三大球,該如何努力爭取突破?等等。
總之,我們要金牌,更要體育強國!
體育強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只有在這條道路上打好基礎、苦練內功、全面發展、厚積薄發,讓自己的實力全方位強大起來,和美國這樣的體育強國全面抗衡,所謂奧運金牌榜的名次,便會水到渠成。
此前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首次對體育強國建設做出明確規劃,中國體育改革也進入了深水區,從這個意義上講,東京的38金牌應該是新的起點,每一個體育人都應有使命在肩、奮斗有我的精神,為體育強國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