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濱
有一年去浙江大學研修學習,到達的當晚,我們一行七人邀約夜游西湖。我們學習的地方是浙大玉泉校區,離西湖不遠,于是乘興步行前往,邊聊邊走。
最先到達蘇堤,卻見沿途風景正好處都被遮擋了圍布,就近問一安保人員,他回答,里面正在上演大型實景劇《印象西湖》,需要買票進入,但開演已經40多分鐘,劇之精華已過,想看的話應該明日早來,我們一聽也就作罷,只得三三兩兩,沿著蘇堤一路快步走去,越走越興趣索然。
既然無景可觀,有人提議原路返回,也有人指著對岸說,原路回去無趣,不如繼續到對岸再叫車返回。抬眼望去,果然一排燈盞閃爍近在眼前。于是,閑閑散散地繼續前行,但看山累死馬,對岸看著很近,走起路來卻有一段相當遠的距離,再仔細分辨,才發現蘇堤并不是直直橫貫南北,而是在中間位置蜿蜒朝東南而去。幾位同行的女士穿著高跟鞋,走路很辛苦,她們叫苦不迭,好不容易腳酸腿麻地走完全程,急急叫車返回駐地。
第二天晚上,微雨飄搖,想到那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大家再增興致,都想看看煙雨西湖的美景,但吸取昨天之鑒,直接叫車到了白堤。夜色闌珊中,白堤附近燈火輝煌。站在白堤上,遠眺燈火閃爍中的湖面和群山,果真別有一番風趣。同行的一位女老師熟諳昆曲,不自覺低聲吟唱起昆曲:“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博得一行人拍手稱贊。
一路走來,拍照的拍照,看景的看景,觀山觀湖觀夜雨,興致盎然。不覺間已經過了斷橋,雨點密集起來,似乎風也急了,游人漸少。那位唱昆曲的老師不經意說,是不是該原路返回了,馬上就有人附和。有人說,不是已經看到斷橋了嗎?不如就按原路返回吧……大家都表示同意,返身走回岸邊。
幾天緊張的學習結束,臨行前上午沒課,天氣晴好,一個同學說有友托他購置幾枚西泠印社印章,邀我同去。到了西泠印社購置了幾枚印章,待出來一看,才發現旁邊居然就是樓外樓。沿樓外樓走去,發現風景真是好極了,不僅有浙江省博物館,還有幾處名人故居,古香古色,雅致雅趣。再往前行,陡然發現,就是那天晚上止步的地方。
哦,倘若那天晚上我們走過斷橋,沿著白堤再前行一段距離,就可以看到美景啊,只是,我們返回了。
人間美景在哪里?就在前面。只是,很多人,很多時候,不會堅持,只會放棄,所以,風景永遠在看不到的地方,哪怕與風景僅有咫尺之遙,也會因為我們的放棄而錯過。不過,人生一路往前,永遠不知道前面風景幾何,走到底可能也是徒然,就像那天夜游蘇堤。
在離開杭州返回北京的高鐵上,有人說到夜游斷橋的遺憾,那位會唱昆曲的老師反駁說,夜游斷橋的印象很美??!邊說邊打開手機,讓大家看她在白堤上抓拍的種種瞬間……
另一位老師說,此前睡眠不好,可那天晚上睡得特別香甜,所以回北京以后要堅持晚上快走……
諸位的話讓我恍然:是啊,人生前行何必總在意前面風景。堅持是一種美,放棄也不失為美,得失分寸間,過程最美。
我們永遠不知道最美的風景在哪里,正確的選擇是什么。只要秉心前行,感恩常在,美就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