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聰 摘編

供圖:鞠俞蒙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的飛機制造師胡雙錢就是鉗工行業的“狀元”。從學歷水平來看,胡雙錢并非名校畢業。1980 年技校畢業后,他進入上飛公司??墒?,學鈑鉚工的他卻被分配到了專業不對口的機加車間鉗工工段。同時分配的一些人走掉了,可胡雙錢留下了。憑著“只要能造飛機,自己堅決服從組織分配”的干勁兒,他開始了自己的鉗工生涯。多年來,他經手的零件上千萬,刻準、劃線、鋸掉多余的部分,拿起氣動鉆頭依線點導孔,握著銼刀將零件的銳角倒圓、去毛刺、打光……即便這些動作重復了千萬次,他也絲毫不敢懈怠,因此從未出過一次質量差錯。
生產中的突發情況時有發生,加班加點對胡雙錢來說更是“家常便飯”,他總說“為了讓中國人自己的新支線飛機早日安全飛行在藍天,我義不容辭”。一次臨近下班,接到緊急任務,要求連夜完成兩個ARJ21新支線飛機特制件任務,次日凌晨就要在裝配車間現場使用。他擼起袖子加油干,沒有讓大家失望,次日凌晨3點,這批急件任務終于完成,并一次提交合格。
在這個處于現代工業體系頂端的產業里,手工工人雖已越來越少,卻不可替代。即使是在生產高度自動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著獨當一面的手工工匠。中國商飛總裝制造中心高級鉗工胡雙錢就是這樣的一位“航空”手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