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樸懷,苗建玲
長安醫院心血管內科,陜西 西安 710016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S)是指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的一種慢性炎癥病理變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1]。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改善,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提高,給患者造成極大風險。可溶性CD14 (soluble CD14,sCD14)是一種由365 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糖蛋白,可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等直接釋放入血,參與識別多種產物,激活炎癥瀑布反應[2]。可溶性CD163 (soluble CD163,sCD163)分子被稱為血紅蛋白清道夫受體,可以特異性識別血紅蛋白,參與調控炎癥反應,增加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調節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的表達[3]。但兩者與CAS的相關研究均較少描述,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血清sCD14、sCD163 在CAS 中的表達情況,探討兩者與CAS病變程度及穩定性的關系,以期為CAS的診治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前瞻性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年10 月經長安醫院心血管內科確診收治的216 例CAS患者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存在至少一支冠狀動脈狹窄≥50%;②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相關化驗檢查、心電圖檢查;③患者配合度高,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疾病;②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③惡性腫瘤;④心肌病、心肌瓣膜病;⑤長期服用降脂藥。同期選取在我院體檢的健康人群240例作為對照組。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
1.2 主要試劑與儀器 美國寶特酶標儀(ELx800)購于上海奧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譜標立式超低溫冰箱(SPCC)購于東莞市譜標實驗器材科技有限公司;德國Hettich 離心機(ROTOFIX32A)購于德祥科技有限公司;明美體視顯微鏡(MZ61)購于廣北京金達陽光科技有限公司;MicroDigital 化學發光分析儀(Diamond)購于北京勤業永為科技有限公司;恒溫培養箱(CD-11275-ML)購于武漢純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uman sCD14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Kit 試劑盒(EYK-DBHZ-13141)購于廈門研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Human sCD163 ELISA Kit 購于上海恒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uman 白細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 ELISA Kit購于杭州聯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1.3 觀察指標與檢測方法 所有受試者均在空腹狀態下,肘靜脈抽血行常規檢查時,使用含促凝劑的紅頭管留取靜脈血約4 mL,在室溫狀態下靜置,自凝30 min后,使用離心機3 000 r/min離心10 min,使用移液管取出上清液,轉移到EP管中,記錄編號和日期,在-80℃冰箱中保存。標本一次檢測完畢,直到檢測前未經反復凍融。從-80℃冰箱中取出血清標本,利用ELISA檢測sCD14、sCD163、IL-6表達水平,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4 研究方法 根據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將觀察組患者分為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組104 例,穩定型心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組69 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組43 例,觀察各組Gensini 積分[4]。根據狹窄程度最嚴重處積分及病變部分系數計算Gensini 積分。狹窄直徑≤25%、25%<L 狹窄直徑≤50%、50%<狹窄直徑≤75%、75%<狹窄直徑≤90%、90%<狹窄直徑≤99%、完全閉塞分別記為1、2、4、8、16、32分;病變部位的系數分別為左主干5,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段2.5,左前降支中段1.5,左前降支、回旋支遠段、后降支、鈍緣支、第一對角支1,第二對角支和后側支0.5,右冠病變均為1。狹窄程度最嚴重處積分與病變部分系數乘積即為Gensini積分。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有差異時以SNK-q;檢驗進行兩兩比較;計數資料比較采用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法分析CAS 患者血清sCD14、sCD163 與IL-6 表達水平的相關性;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血清sCD14、sCD163 表達對CAS 的診斷價值。均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受檢者的年齡、體質量指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總膽固醇水平及男性、吸煙、高血壓、糖尿病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例(%)]

表1 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例(%)]
2.2 兩組受檢者的血清sCD14、sCD163、IL-6表達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清sCD14、sCD163、IL-6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受檢者的血清sCD14、sCD163、IL-6表達水平比較()

表2 兩組受檢者的血清sCD14、sCD163、IL-6表達水平比較()
2.3 UAP組、SAP組、AMI組患者的血清sCD14、sCD163、IL-6表達水平及Gensini積分比較 UAP 組、AMI 組患者血清sCD14、sCD163、IL-6 表達水平及Gensini 積分明顯高于SAP 組,而AMI 組又明顯高于UAP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的血清sCD14、sCD163、IL-6表達水平及Gensini積分比較()

表3 三組患者的血清sCD14、sCD163、IL-6表達水平及Gensini積分比較()
注:與SAP組比較,aP<0.05;與UAP組比較,bP<0.05。
2.4 CAS 患者血清sCD14、sCD163 與IL-6 表達水平的相關性 經Pearson 相關法分析結果顯示,CAS患者血清sCD14與sCD163表達水平呈正相關(r=0.716,P<0.05);血清sCD14與IL-6表達水平呈正相關(r=0.833,P<0.05);血清sCD163 與IL-6 表達水平呈正相關(r=0.606,P<0.05),見圖1~3。

圖1 sCD14與sCD163的相關性

圖2 sCD14與IL-6的相關性

圖3 sCD163與IL-6的相關性
2.5 sCD14、sCD163 診斷CAS 的ROC 曲線 以血清sCD14、sCD163水平為檢測變量繪制ROC曲線,sCD14診斷CAS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04 (95%CI:0.877~0.931),截斷值為3.60 μg/mL,靈敏度為75.0%,特異性為90.4%;sCD163診斷CAS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21(95%CI:0.784~0.859),截斷值為0.76 μg/mL,靈敏度為71.8%,特異性為74.2%,見圖4。

圖4 sCD14、sCD163診斷CAS的ROC曲線
CAS是冠心病的主要生理病理基礎,實際上是一個長期形成并進展的慢性炎癥反應,炎癥貫穿于整個CAS血栓形成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進而影響整個冠狀動脈系統。慢性炎癥的快速變化可出現斑塊破裂、血管內皮損傷、血栓形成,導致穩定型心絞痛向不穩定型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轉化,提示全身和局部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進展中起著重要作用[5]。在針對CAS的研究中,許多有關心血管疾病的炎性遞質相繼被報道,如劉冉等[6]認為針對炎性因子C 反應蛋白、白介素17、分泌型磷脂酶A2等特異性療法可使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受益。經過研究發現,IL-6是潛在的促炎細胞,由活化的血管內皮細胞、巨噬細胞產生,同樣能上調粘附分子的表達,降低斑塊的穩定性,與動脈粥樣硬化具有明確聯系,有望被認為是評價斑塊穩定性及預測斑塊破裂較理想的生化標志物[7]。
sCD14是一種特異性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表面標志物,屬于細胞表面糖蛋白家族。有學者認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清中sCD14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sCD14 作為炎癥分子對冠狀動脈斑塊性質具有一定的評估價值[8]。余波等[9]發現sCD14、IL-6表達相比于非冠心病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明顯升高,說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較強的炎性激活。sCD14活化可釋放白細胞介素、生長因子、一氧化氮等粘附分子的表達,參與炎癥反應導致組織器官損傷,其濃度異常對血液系統疾病具有良好的診斷和預后價值;sCD163是作用在M2型巨噬細胞表面特異性表達且僅表達在活化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系統的細胞膜上、具有可溶性的清道夫受體,巨噬細胞參與人體固有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能夠吞噬病原微生物,介導炎性反應,這使得sCD163 刺激細胞生長,促進多種炎性因子的釋放[10]。SANDAHL 等[11]認為,sCD163 作為巨噬細胞活化標志物和纖維化成分的組合可預測肝硬化患者的門脈高壓。SATO 等[12]發現冠狀動脈斑塊內出血上調巨噬細胞上sCD163 表達,并與易損斑塊發展有關。XIE等[13]認為,sCD163在血紅蛋白的代謝中起重要作用,腦出血患者根據平均sCD163 水平分為高水平和低水平組,與高水平組相比,低水平組的血腫吸收率明顯降低,推測sCD163影響腦出血后血腫吸收。
為使研究內容更加全面,首先對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經研究結果表明,CAS 的發生與年齡、體質量指數無關,而與性別、吸煙、高血壓、糖尿病相關。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血清sCD14、sCD163、IL-6 表達均高于對照組,猜測在CAS 過程中,機體為適應缺血缺氧環境發生炎癥應激反應,激發巨噬細胞分泌,從而導致sCD14、sCD163、IL-6表達量上升。而SAP組、AMI組患者血清sCD14、sCD163、IL-6表達水平及Gensini 積分均高于UAP 組,AMI 組患者高于SAP組,因此研究認為sCD14、sCD163、IL-6表達或與CAS 穩定性及病變程度相關。Pearson 法分析結果顯示,CAS 患者血清sCD14 與sCD163 表達水平呈正相關,血清sCD14 與IL-6 表達水平呈正相關,血清sCD163 與IL-6 表達水平呈正相關,猜測sCD14、sCD163由巨噬細胞活化,參與CAS炎性反應,并導致IL-6炎性因子激活并大量釋放。此外,ROC曲線顯示,sCD14診斷CAS的截斷值為3.60 μg/mL,sCD163截斷值為0.76 μg/mL,提示在sCD14表達高于3.60 μg/mL或sCD163表達高于0.76 μg/mL時,CAS發生風險較高。
綜上所述,CAS 患者血清sCD14、sCD163 表達水平均上升,推測sCD14、sCD163均參與CAS發生,并與CAS穩定性及病變程度有關,且兩者相關性也較為密切,但兩者在巨噬細胞如何表達,是否存在共同介導物質尚不清楚,需待進一步研究。由于本研究觀察樣本數過小,相關結果或存在局限性,未來仍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