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雪 李國林
高血壓是常見于中老年人群的全身性疾病,目前,臨床上主要以西藥對患者進行治療,雖然該療法近期療效較為確切,但遠期療效不佳,長期服用西藥易引起不良反應,導致預后質量下降[1,2]。中醫學認為,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患者體內痰濕壅盛、氣機紊亂、素體本虛有關,半夏白術天麻湯與溫膽湯均為中醫治療高血壓的常用方劑,半夏白術天麻湯具有健脾化痰、平肝熄風的功效,溫膽湯具有理氣化痰、和胃利膽之功效,為祛濕化痰經典組方[3,4]。為探討聯合2種方劑在痰濕壅盛證原發性高血壓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對8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收治的87例痰濕壅盛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就診時間均為2019年5月—2020年4月。根據患者所采用的治療方案將其分為A組、B組,人數分別為44例、43例。A組中,男、女人數分別為24例、20例;年齡56~69歲,平均(65.37±3.22)歲;病程3~10年,平均(5.33±1.32)年。B組中,男、女人數分別為23例、20例;年齡54~69歲,平均(65.61±3.14)歲;病程3~9年,平均(5.71±1.22)年。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3次診室檢查顯示收縮壓(SBP)≥140 mm Hg(1 mg Hg≈0.133 kPa)、舒張壓(DBP)≥90 mm Hg的患者;②符合痰濕壅盛證,癥見頭痛、胸悶、嘔吐痰涎、眩暈、食少、失眠,舌苔厚膩、脈滑。排除標準:①年齡>70歲;②眩暈頭痛系因陰虛肝陽上亢引起的患者;③合并惡性腫瘤患者。
1.3 方法A組: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國藥準字H20000079,產品規格:30 mg×6 s,生產廠家: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與鹽酸貝那普利片(國藥準字H20053390,產品規格:10 mg×10 s,生產廠家:成都地奧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硝苯地平控釋片:1片/次,1次/d;鹽酸貝那普利片:1片/次,1次/d。療程3個月。B組:在上述基礎上,服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合溫膽湯加減:天麻3 g,清半夏4.5 g,白術9 g,橘紅3 g,茯苓3 g,枳實6 g,竹茹6 g,甘草1.5 g,生姜3片,大棗5枚。心中煩熱者,加黃連、麥冬以清熱除煩;口燥舌干者,加麥冬、天花粉以潤燥生津;癲癇抽搐者,加膽南星、鉤藤、全蝎以熄風止痙。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每次約300 ml。療程3個月。
1.4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對比2組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及中醫證候積分,并評估2組的臨床療效。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制定中醫證候積分評分量表,包括主癥(頭痛、胸悶、眩暈、頭重如裹、嘔惡痰涎)、次癥(口淡、失眠、心悸、食少)兩方面,每一項主癥分別以0、2、4、6分表示無癥狀、輕度癥狀、中度癥狀、重度癥狀;每一項次癥分別以0、1、3、5分表示無癥狀、輕度癥狀、中度癥狀、重度癥狀。量表總計50分,分值越高表明中醫證候越嚴重。療效評定[6]:DBP下降至正常水平、幅度≥10 mm Hg,SBP下降幅度≥20 mm Hg,為顯效;DBP下降至正常水平、幅度下降幅度低于10 mm Hg,SBP下降幅度低于20 mm Hg,且未恢復正常,為有效;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條件,為無效。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即為治療總有效率。

2.1 2組患者血壓指標對比治療前,對比A組、B組SBP、DBP平均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較于A組,B組SBP、DBP平均值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壓指標對比 (例,
2.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對比治療前,對比A組、B組中醫證候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A組,B組中醫證候積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例,
2.3 2組患者療效對比B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02%(顯效24例、有效16例、無效3例),高于A組的77.27%(顯效18例、有效16例、無效10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4,P<0.05)。
原發性高血壓是指以持續性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全身性慢性血管性疾病,可引起血管、心、腦、腎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西醫通常采用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藥物幫助患者控制血壓,雖然該療法近期療效較為確切,但長期服用不良作用較大,不利于改善預后[7,8]。
中醫理論認為,在外因刺激下,當患者長期處于情緒波動異常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舒縮血管中樞傳出收縮血管的沖動占優勢,從而使小動脈收縮,周圍血管阻力上升,導致血壓上升,形成痰濕壅盛證[9]。對于痰濕壅盛證高血壓患者,中醫主張以化痰熄風、健脾祛濕為原則進行治療,半夏白術天麻湯、溫膽湯均為常見的祛痰劑。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A組,B組治療后的SBP、DBP平均值以及中醫證候積分較低(P<0.05),該結果表明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溫膽湯加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降壓效果、改善中醫證候。半夏白術天麻湯中,半夏長于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天麻長于平肝熄風而止頭眩,兩者合用,為治風痰眩暈頭痛之要藥;以白術、茯苓為臣藥,健脾祛濕,能治生痰之源;佐以橘紅理氣化痰,俾氣順則痰消;使以甘草和中調藥;煎加姜、棗調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10,11]。現代藥理研究發現[12],天麻中所含天麻甙及天麻甙元有輕度降壓作用,其作用迅速,維持時間短,可調性好,降壓時心率不增快,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溫膽湯針對膽胃不和,痰熱內擾的病機,重在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使痰熱得清,膽胃得和,則虛煩自除。方中以清半夏為主,降逆和胃,燥濕化痰,為主藥;輔以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佐以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利水滲濕、寧心健脾;姜、棗益脾和胃;使以甘草調和諸藥;綜合全方,共奏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效[13,14]。現代藥理研究表明[15],溫膽湯能夠有效調節血脂水平,顯著降低細胞損傷程度,從而發揮良好的血管保護作用,有利于血壓的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A組(P<0.05)。該結果表明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與溫膽湯加減可顯著提高原發性高血壓痰濕壅盛證患者的治療效果,其原因主要為二者聯合加強了化痰熄風、理氣止眩的功效,有利于進一步降低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而提高療效。
綜上,采用半夏白術天麻湯與溫膽湯加減對原發性高血壓痰濕壅盛證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降壓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中醫癥狀,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