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玲
急性闌尾炎屬急腹癥,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術后受手術刺激、麻醉抑制等影響,患者易發生腹痛、腹脹、腸麻痹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故急性闌尾炎術后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尤為重要[1,2]。中醫認為,腹脹等并發癥多由術中外邪侵擾所致,加之術中操作耗氣傷正,致使臟腑氣機紊亂,運化無力,胃失和降,氣逆于上,治則以理氣通腹、培補正氣為主。近年來,隨著中醫學技術不斷發揚光大,中醫護理逐漸引起臨床廣泛關注,中藥封包、穴位按摩等中醫特殊護理技術在術后腹脹患者中得到應用,秦秀芳等[3]研究發現中藥封包、穴位按摩可疏通臟腑,有助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鑒于此,本研究選取鄭州市中醫院113例急性闌尾炎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擬從腹脹、康復進程等方面探討中藥封包+穴位按摩的干預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鄭州市中醫院急性闌尾炎術后患者113例(2019年8月—2020年7月),依照入院時間不同分組,2019年8月—2020年1月入院患者為對照組(52例)、2020年2月—2020年7月入院患者為研究組(61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23例;年齡19~52歲,平均(35.67±6.35)歲;病程2~10 h,平均(6.15±1.37)h;體質量47~76 kg,平均(61.89±5.98)kg;疾病類型:19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30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3例壞疽性闌尾炎;腹脹程度:26例輕度,21例中度,5例重度。研究組中男34例,女27例;年齡20~53歲,平均(36.81±5.97)歲;病程2~11 h,平均(6.59±1.28)h;體質量45~77 kg,平均(62.77±5.16)kg;疾病類型:23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34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4例壞疽性闌尾炎;腹脹程度:31例輕度,24例中度,6例重度。2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病程、體質量、疾病類型、腹脹程度)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腹部X線平片、B超檢查結合臨床癥狀確診為急性闌尾炎,均接受手術治療;術后生命體征平穩;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腹部穴位或熱敷部位存在皮膚破潰者;既往腹部手術史;既往便秘史;既往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嚴重感染;罹患精神分裂癥、人格障礙等精神系統疾病者;語言、肢體共同障礙者;聽力障礙或理解能力低下者。
1.3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術后指導患者去枕平臥位臥床休息6 h,禁飲、禁食,于生命體征平穩后協助患者取半坐臥位,鼓勵患者若無惡心、頭暈等明顯不適,可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道蠕動。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中藥封包+腹部穴位按摩,成立護理干預小組,統一進行中藥封包、腹部穴位按摩理論及實踐操作培訓,理論、實踐考核總分為100分,≥80分者為通過考核,<80分者需再次培訓,直至通過考核。①中藥封包:采用鄭州市中醫院自制中藥包,藥方組成:海風藤20 g,伸筋草20 g,草烏10 g,牛膝20 g,紅花10 g,透骨草20 g,川烏10 g,艾葉20 g,桂枝10 g,乳香10 g。將上述中藥置于藥包中,中藥包放在微波爐內,調節溫度預熱,藥包溫度以70~80 ℃為宜,清潔患者腹部皮膚,采用毛巾雙層包裹預熱后中藥包,于患者中腹部放置,注意觀察皮膚顏色變化,以腹部皮膚微紅透熱為宜,避免燙傷發生,藥包溫度降低至40 ℃時更換藥包,30 min/次,2次/d,持續干預3 d。②腹部穴位按摩:于第1、2掌骨之間,第2掌骨橈側中點取合谷穴;于當犢鼻下3寸,小腿前外側取足三里穴;于當犢鼻下6寸,小腿前外側取上巨虛穴;操作者取穴后,拇指螺紋面著力于穴位點,用力下按,注意力量控制要由輕至重,使刺激到達肌肉組織深層,以患者自覺酸、重、麻、脹、走竄感為宜,持續8 s左右,逐漸放松,每穴按摩時間3 min左右,2次/d,持續干預3 d。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干預效果。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評估腹脹干預效果,便質轉潤、解時通暢、腹脹消失提示痊愈;便質轉潤、排便欠暢、腹脹緩解提示好轉;癥狀無改善提示未愈。②比較2組術后癥狀改善及恢復情況。包括腸道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便時間。③比較2組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該量表總分19~95分。<35分即十分不滿意,35~69即為不滿意,70~76分即一般滿意,77~85分即滿意,≥86分即十分滿意。十分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相加之和占總例數比值即總滿意度。

2.1 干預效果研究組干預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效果比較 (例,%)
2.2 術后癥狀改善及恢復情況研究組腸道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5.08%較對照組82.69%高(P<0.05)。見表3。
據報道,腹脹發生率占外科手術的8%~28%,急性闌尾炎患者因術中牽拉腸管、術后禁食等因素影響,機體胃腸功能減弱,肛門正常排氣受限,導致腹部隆起,腹壁肌肉張力增加,若未進行有效干預,可誘發術后腹腔內出血、腹部感染等,影響患者康復進程[5]。因此,臨床進行有效干預對減輕腹脹、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表2 2組患者術后癥狀改善及恢復情況比較 (例,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急性闌尾炎術后腹脹屬氣滯血瘀型,臟腑失和、正氣虧虛為其主要病機,致氣滯、痰濁、血瘀蘊結于腹中,故宜調和臟腑、通經活絡、下降逆氣、消痞化滯[1]。穴位按摩為中醫常用護理技術,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利用特定手法作用于特定部位或穴位,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達到調和臟腑、通經活絡之效[6,7]。中藥封包可促進熱力、藥力經體表毛竅入經絡血脈,具有通腑消痞化滯、理氣活血化瘀之效[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效果優于對照組,腸道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中藥封包+穴位按摩應用于急性闌尾炎術后患者,可促進腸道蠕動恢復,改善患者腹脹,加快患者康復進程。究其原因,本研究選取足三里、合谷、上巨虛進行穴位按摩,其中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可理氣健脾、調中和胃,上巨虛為大腸之下合穴,可調腸和胃,合谷為大腸經原氣輸注之處,能夠調節胃腸功能,通過穴位按摩,刺激上述穴位,可調節胃腸氣機,振奮脾胃陽氣,促進急性闌尾炎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改善。中藥封包可給予急性闌尾炎術后患者腹部持續溫熱刺激,藥力與熱力同時進入體內,有助于腹部血液擴張,藥物于溫熱環境中更易于吸收,發揮行氣消滯,促進胃腸動力等作用。此外,本研究還發現,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5.08%較對照組82.69%高(P<0.05),表明中藥封包+穴位按摩還可提高急性闌尾炎術后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可知,中藥封包+穴位按摩應用于急性闌尾炎術后患者,有助于機體腸道蠕動恢復,改善患者腹脹,促進患者康復,且護理滿意度高。實施該護理方案過程中需注意:護理人員進行各項操作前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內容,以消除患者緊張、恐懼情緒,操作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加強保暖,避免患者受涼,若發生劇烈疼痛、面白肢冷需立即停止操作。